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87

zcy80020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小学语文案例论文培训课件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厉不厉害

已采纳
凤凰语文网:教学资源里可以找到你需要的课件。

小学语文案例论文培训课件

101 评论(13)

xiao_ao_lin

3edu免费课件网,输入3edu搜索即可。有很多课件
120 评论(15)

zzt55221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2016》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rWy4whPBcA提取码:fgi8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2016|小学语文微型课与微课程2016B|小学语文微型课与微课程2016|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数据表2016|小学语文情境朗读微课程|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与回溯设计2016|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2013-2016|一册第7课小小的船情境朗读p4|一册第20课小熊住山洞情境朗读flv|一册第19 课文雪孩子情境朗读p4|一册第18课借生日情境朗读flv|一册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情境朗读flv|一册第12课雨点儿情境朗读flv|一册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情境朗读p4|二册第9课两只鸟蛋情境朗读flv
171 评论(15)

huhu桑

拓宽时空,贯彻自主精神——《军神》一课的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军神》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通过人物神态、情绪的变化把握事情发展变化,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在人物对话中,要读出刘伯承的舒坦、平静的语气,以示作为军人的刘伯承的镇定、沉着、坚毅。而朗读沃克医生的话要结合他的神态、情绪的变化加以灵活处理,或疑惑、或关切、或敬佩。但要读好这些语气,需有生活实际经验。这对于仅十来岁,还无丰富生活阅历的小学生来说是在是个困难。教学中,我打破常规,大胆采用为电影片断配音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首先,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断,使学生有一个感观认识。当学生们看到手术台上,刘伯承忍剧痛撕破床单一幕时,不由得也随剧情咬紧牙关,紧握拳头。这时候的学生已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许多学生都不忍再看。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读课文,准备为课文配音。老师提出要求:画出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语以作为配音的提示语。这一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勾勾画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抓住课文要点。最后,指名学生配音。这时候的学生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作为演员亲身经历语言情境,由旁观者成为参与者。 教学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本案例将电影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感观认识,通过观看电影,自觉地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融为一体。课文的功能是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语言沟通、对话能力。再次,语文教育即生活,教材要让学生觉得感兴趣、有用并与日常生活有关,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把学习教材课文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结合起来。这样他们才想去学。 2.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我们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二度开发,以课本为依托,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使教材所承载所知识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配音教学的方式既新颖、独特,又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来配音,有一个充分发挥自由个性的空间。同时在为电影配音的过程中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之后的不甘心。 3、由于学生初次接触配音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表现还显得拘谨、不自然,对教材的把握还不透彻。在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不应急于求成。听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执教《两小儿辩日》一文。 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 精彩之处1. 辩论——辩斗环节的设计和引导王老师与学生各扮“两小儿”开展辩斗,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语文”,让学生成为“两小儿”,让学习进入体验层次,课堂的学习气氛和状态被激发出来。课堂达到一个高潮,引发听课者的阵阵掌声!2. 最后一环节(两小儿嘲笑孔子后,孔子会怎么想怎么说呢?)的设计与引导学生们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引发了(产生了)很多精彩的观念:凡夫俗子;后生可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惭)愧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人行,必有我师。……课堂再次达到高潮,听课者欢呼雀跃。相对而言:第一高潮是王老师个人智慧和机智的展示,第二高潮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二、 商榷之处1. 辩斗的形式重要抑或内容重要?为什么能辩起来?——两小儿都有自己的观点(且都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启发我们:同样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看,结论不一样?(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结论不一样)怎么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同样一个问题,以不同角度看,结论不一样,我们怎么办?(思考和探究的价值高于辩论的价值)。2. 文章的落脚点是孔子抑或“两小儿”?我认为文章的中心人物是“两小儿”,孔子只是一个背景或衬托。孔子的“出彩”会淡化“两小儿”的智慧:两小儿会观察、思考、比喻、推论。启示我们:知识、学问从生活来?要学会从观察中动脑筋、思考、提出问题。常识和科学的关系?3.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张扬探究精神?究竟日初远(近),日中远(近)?生活知识与科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提出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与意义,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拓展,完善自己的思想与意义,这是学生学习的本质。一定要把反思、探究、体验生活世界(现实世界)变成为学生课堂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节课有教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而不是表演),这是公开课最看重的亮点。但是这一节课缺乏探究精神的养育、渗透和弘扬?尢其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走出教材,没有走出“两小儿”,没有提升,思维方式的误区没有得到矫正、批判?4. 教学的起点到底是什么?我一贯坚定地认为: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既然知道学生已经自学了或预习了,那么教学的切入点就只能是学生读懂了什么?哪些内容(字、词、句、段)读不懂?——读不懂,障碍、困难在哪里?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吗?(从现有发展区到最近发展区)——读懂了,是真懂吗?读懂了怎么把它读好?(体现教学的层次和永无止境的追求?)——现在提倡对话教学,对话首先要从人(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开始,没有这一基础,师生之间就无法真正对话,就像文本中的两小儿要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怎么能辩论起来?另外,一些小问题:人类文明不能简单与时间长短划等号?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5000年,其中4900年是使用文言文,使用白话文的时间不足100年,顶多占2%,这能说明什么呢?文言文未必就是简炼,浓缩也未必就是精华?顺便附上一则智慧故事——“胡适教授的机智幽默”有一次,胡适教授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宣传白话文的好处,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白话文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从眼镜中透出沉思的目光,心平气和地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秘书,我不愿意从政,不想去,为这件事我回了一份电报拒绝,是用白话文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这个意思,用文言文拟一则复电,看看: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话音刚落,只听见课堂上“嚓、嚓”的取纸声,教室里顿时出现紧张的气氛,全体学生都在动脑筋,拟电文。15分钟以后,胡适让同学们举手报告电文的字数,然后他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电文稿,总共12个字: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电文确实很简练,但是,他自己回的白话电报只用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胡适解释说:“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谢谢”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含了拒绝的意思。看来,语言是不是简练,不在于白话和文言的区别。这位幽默风趣的胡适教授,就是当年在《新青年》杂志上首先公开亮出白话文运动旗号的人物。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玩好吗?生:好!师:准备好了吗?请欣赏。(播放课件,学生观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那里的河特别多,除了建筑外全是水。生2:我发现那里的建筑很特别,和我们这儿的不同。生3:我发现那里的桥特别多,而且形式都不相同。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这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401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横跨在117条河道上,连接着118座小岛,又称为“水城”、“桥城”、“百岛城”。想对它有更深的了解吗?生:想![反思]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面对威尼斯这个水城的特色,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边读边想。你对威尼斯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惑?用笔做上符号,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师: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吗?生:我发现了威尼斯的小艇样子美,行动灵活。师:你是从哪儿发现的,能给大家读一下吗?(生朗读课文第二节)师:还有谁愿意读?(出示课件中的文字,指导学生朗读)生:朗读课件中的文字,其余学生闭着眼睛想像。师:你看见的小艇像什么?生1:它在我脑中像新月。生2:它在我脑海中像香蕉。生3:它在我脑海中像镰刀。生4:它在我脑海中像扁豆。师:老师也做了一只小船,(展示课件:小船有点长,两头有点翘,行动有点快。)读一读,你能想像出它的样子吗?(学生自读想像)生:想不清楚,你没有具体写出船多长,像什么;师:谢谢你的指导,我知道了在描写事物时一定要写具体,还应作一些比喻,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们明白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体会作者的写法。生:齐读课文第二节。师:小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睹它的真面目。(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反思)先让学生想像,后出示课件,有效地解决了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所产生的定势,避免了对学生想像力的扼杀,使学生既认识了小艇的外形,又创造了机会让学生想像,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指导学生学习写法时能提供例子,让学生比较。同时,以老师向学生学的方式进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但训练缺乏层次,在学生发现了写作方法后应由浅人深地出示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例:平静的湖面犹如______________。2.街道两边的梧桐树仿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形成技能。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师:大家都发现吗?下面请我们班读书冠军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其余同学闭眼想像,先让我们掌声欢迎。(学生朗读、想像)师:不愧是冠军,读得真好。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生1:我看见小艇的速度非常快。生2:我看见河面十分拥挤时,小艇也能穿过。生3:我看见小艇能急转弯。生4:我感觉坐在上面很平稳。师:你也能像她一样读出这样的感觉吗?(生自己练读,朗读)[反思]让学生在听中想像,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参与评价使学生的自主性明显增强。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从课文内容来看,介绍了在天气晴朗时,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时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来看:有面——日出时海面及的美景;有点——具体介绍有云和没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从说明方法上看:有比喻、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等等,可谓多种多样。课文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生朗读。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课的设计上我重点抓了“读”这一环节,力求做到以读代讲。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两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朗读文章的方法。课堂上,我先指名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点评,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同学范读,整堂课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的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课上我还设计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以作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画出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并图上颜色,将各个小组推荐的绘画作品在同学中展示出来,最后利用课件将收集到的海上日美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写上一句给你感受最深的话,可以摘抄,可以创作,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种语言的积累,再创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差的很远,比如由于经验不足课前准备的一些图片没有展示给学生欣赏,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的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是当今语文教学所倡导的。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当今课堂十分需要的。能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情感上达到共鸣,心灵上能够交汇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些对于我来说是十分欠缺的。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尤其注重这些方面的锻炼,使自己提高得更快。
81 评论(8)

th112233

去教育资源中心下载或查看,有很多的。
229 评论(9)

0反方向的钟0

小学生作文指导视频    链接:   提取码:snbz小学生作文指导视频百度网盘
18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