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乖乖兔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教学;农村初中校学生数学素质;评价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全体小学生都能够顺利升入初中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有不少学生形成“学数学即痛苦”的厌学情绪;二是农村初中优秀的小学毕业流失日益严重,后进面大,尖子生少;三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被动学习,纪律性较差,在学习态度上畏难情绪较为严重,作业应付或抄袭;四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家庭教育缺失。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农村初中数学老师,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本组教师及本人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实际,找准定位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学情,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在讲授《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我根据本班学生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为: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通过拼图活动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拼图探索勾股定理,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把证明勾股定理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选合适教法,促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思想情操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实践。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去探索图象性质,再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我再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学生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越来越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 三、引领学习、快乐体验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在组织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快乐过程,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在《代数式》这一课的学习中,我设计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 1、让学生列代数式: (1) 用a和b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 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 (3) 若a(a不为零)表示一个数,则它的倒数为-----______________; (4) 若a表示一个数,则它的3倍为____________; 2、让学生讨论并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运算特征? 4、引导学生总结出单项式的概念。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我降低了要求,层层落实,通过设疑,引疑,质疑,充分暴露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足,从而在学生亲身体验在“失误”中化解难点,使学生产生“顿悟”的心理效应,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甚至有人推出了这样的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勾股定理》这一课时,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赵爽弦图”,然后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案作为会徽呢?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于是我接着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在我国的悠久历史等知识,整堂课学生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学习。 五、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往往能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近几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切感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课堂教学改革。 
生活中的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经济化,合理化.但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一天,我就遇到了这样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厦实行有奖销售:特等奖10000元1名,一等奖1000元2名,二等奖100元10名,三等奖5元200名,乙商厦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请你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厦提供给销费者的实惠大?面对问题我们并不能一目了然。我做了一个假设,假如有16人,其中8人愿意去甲家,6人喜欢去乙家,还有两人则认为去两家都可以。调查结果表明: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人,但事实是否如此呢?在实际问题中,甲商厦每组设奖销售的营业额和参加抽奖的人数都没有限制。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有几种答案。一、苦甲商厦确定每组设奖,当参加人数较少时,少于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们会认为获奖机率较大,则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顾客,二、若甲商厦的每组营业额较多时,它给顾客的优惠幅度就相应的小。因为甲商厦提供的优惠金额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 14000)。假设两商厦提供的优惠都是14000元,则可求乙商厦的营业额为280000元(14000÷5%=280000)。所以由此可得:(l)当两商厦的营业额都为280000元时,两家商厦所提供的优惠同样多.(2)当两商厦的营业额都不足280000元时,乙商厦的优惠则小于14000元,所以这时甲商厦提供的优惠仍是14000元,优惠较大。(3)当两家的营业额都超过280000元时,乙商厦的优惠则大于14000元,而甲商厦的优惠仍保持14000元时,乙商厦所提供的实惠大。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有两家液化气站,已知每瓶液化气的质和量相同,开始定的价也相同.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两站分别推出优惠政策.甲站的办法是实行七五折错售,乙站的办法是对客户自第二次换气以后以7折销售。两站的优惠期限都是一年.你作为用户,应该选哪家好?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有很大相同之处。只要通过你所需要的罐数来分析讨论,这样,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都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利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和决策,都将成为数学课程中的“座上客”。作为跨世纪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会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