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M114118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他对“道”的解释更加神秘,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这就混同了大小、寿夭的区别,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走向“不别同异”、“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说可以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他不仅认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神秘主义境界,一切皆不可知。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老庄思想中的消极、颓废的一面,后来成为一切没落失意的阶级或集团寄托精神世界的武器。 
道家哲学术语。“逍遥” 亦作“逍摇”,“消摇’。 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逍遥境界,既指身体的不受羁绊束缚,又指心灵的自由放逸。哲学上指不因他物的在场或不在场而自为绝对自由的存在。在庄子看来,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应是人之为人的最高目的。人之本性是自然、自在而自由的。但现实的个体往往为物质欲望如美食、功名等所累,为物所役,因而不仅形体不自由,内心更不自由。庄子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俗世的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则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保全心灵的安宁与淡泊,实现心灵的超越与自由才是达道之人所应追求的目的。而这一目标的展现就是逍遥游戏于人间之中,无待于外物。所谓逍遥就是彻 底的人生解 脱和解放,不为外物所牵累, 羁绊。里面举了列子乘风 而行的例子,但就庄子看来仍旧是有所依靠的那就是“风”,文章阐发了庄子心中理想的精神解放境界。 齐物 则从宏观的角度说明 所谓高下,长短,甚至生死 无别 既然无别何必去追求所谓的高,大,显荣与富贵 所以不如安贫乐道。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所谓的逍遥,是一种远远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境地,体现了庄子面对不完美世界的一种至臻追求。这种境界的达到,需要极深的功夫,非一般而能为之、一蹴而能成就。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 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战国之世,九家之说崛起,诸侯互争,外则交相攻伐,内则加强统制,庄子生当其时,身心俱受重重之拘束与压迫,故思探求一绝对之自由,超脱一切限制,使其精神获得彻底之解放,故有逍遥思想之产生。「逍遥」为一迭韵连词。与今日所谓「自由」相当,乃不为物所役,不为事所困之意。林景伊先生说:「庄子悲天下之沈浊不可处也,故求徜徉自得,高远无所拘束,与天地同运,与造物者游,以极其逍遥之致。夫能极其逍遥之致,而无所拘束者,盖即随心所欲,亦今所谓自由也。」%C1%F5%B3%CB%B0%B2/blog/it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