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9

wqzv733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机电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模板图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8755137805

已采纳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分析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5 13:08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数控机床问世: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50个年头。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1999年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设计、制造、包装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5 13:08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于工业: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汽车制造业开发一种Modular DigitalController(MODICON)取代继电控制盘。MODICON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商业生产的PLC70年代是PLC崛起,并首先在汽车工业获得大量应用。80年代是它走向成熟,全面采用微电子及微处理器技术。90年代又开始了PLC的第三个发展时期。90年代后期进入了第四阶段。其特征是:在保留PLC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如以太网、高速串口;采用各种相关的国际工业标准和一系列的事实上的标准;从而使PLC和DCS这些原来处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系统,正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建立同一硬件平台,运用同一个操作系统、同一个编程系统,执行不同的DCS和PLC功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EIC三电一体化。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激光技术为首的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自然结合与扩展、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机电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模板图片

129 评论(15)

173404946

SMT的丝网印刷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机械设计部分)论文编号:JX400 包括设计图,论文,外文翻译,论文字数:页数:44摘 要随着丝印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印制电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印制电路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印制电路板的加工质量。新型元器件的发展和应用必然对焊膏印刷工艺带来新的冲击。因此,我国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开发与研究,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SMT(表面组装技术)丝网印刷机设计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设计一台模板印刷机,线性位移定位精度1mm,最大进退速度Vmax=5m/min,最大行程400cm,可广泛应用于各种PCB焊膏印刷的场合。本文设计主要是整机总体设计,可细分为刮刀组件设计、传送导轨、基板定位夹持设计和基板支撑的升降台设计等;刮刀设计主要在于刮刀头移动与刮刀升降使用的传动类型和刮刀类型,传送导轨设计主要是宽度可调节,可以满足一系列尺寸PCB板传送;基板定位夹持设计主要设计PCB板的定位方式,而升降台设计在于设计支撑基板的方法。在刮刀组件设计中,刮刀组件运动采用了直齿轮与带齿条啮合方式,实现了刮刀组件往复运动速度平稳、均匀;刮刀升降设计传动中采用了滚珠丝杠传动类型,保证了线性位移定位精度,通过高度可调整刮刀压力。在基板定位夹持设计中,本文采用了顶面夹持的方式;而基板支撑的升降台设计中,则采用了四个锁紧气缸来对升降台进行驱动,能够防止突发事件,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辅以检测电气,本设计可成为真正的机电产品,适用一系列PCB板的焊膏印刷。设计任务达到了任务书的要求。关键词:表面组装技术;印刷机;基板;刮刀;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ce role of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ts application not jus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inted circuit,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st besid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Inevitabl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devices make an impact on the solder printing Therefore, our country mu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this item to gain further development Thus ,the design of SMT screen process pr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 stenciler, with the precis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1mm , maximum back-and-forth rate Vmax=5m/min and maximum distance 400cm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PCB solder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mplete machine design , which is composed of Squeegee module , rail , The design of PCB locating clamp as well as the rising table of board support, and so on The design of Squeegee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stencil printing type for the queegee head movement and stencil printing rising And the design of rail is the transmission, which can adjust the width to meet the need of a series of PBC The designing PCB locating clamp is the way to locate the PCB And the rising table is to design the way for the board As for the Squeegee module, its movement uses the forms of the meshe of spur-gear and the rubber rack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ability and evenness in back-and-forth movement of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squeegee rising design adopts the way of ball screw transmission type to assure the precis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and adjust the pressure of squeegee through the The design of PCB locating clamp,introduces the way of the top clamp While, the rising table of board support employs four locking cylinders to transmit ,which can guarantee emergency not to happen ,meanwhile the security of the project can be ensured Accompanying with detecting electric, the design may become the real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 and is suitable for a series of PCB solder Naturally, this design task can meet the key words:SMT; Stencil Printer; PCB; Squeegee 目 录引言 11 绪论 1 课题背景 2 SMT印刷机的概述 32 方案设计 1 方案设计的选择 2 设备的总体组成 3 各个组件功能的说明 53 机器的设计基础 1 方案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1 一般传动形式应遵循如下原则 2 滑轨设计 3 步进电机概述 4 滚球丝杠副概述 5气缸概述 134 方案设计分析 1 机器各个组件的详细设计 1 刮刀组件的设计过程 2 传送导轨与基板支撑工作台的设计过程 3 模板的夹持组件的设计 4 各个组件联动过程 2 刮刀组件步进电机和丝杠选择与校核 2 按精度要求验证允许的滚珠丝杠的最小螺纹底径d2m 3 确定滚珠丝杠副预紧力 4 滚珠丝杠的参数选择 5 螺纹滚道半径R 6 滚珠丝杠的长度的计算 7 锁紧气缸分析选用 345 小结 37谢 辞 38参考文献 39普通CA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 机电一体化包括外文,说明书,和电气图,装配图 字数:14549,页数:35 论文编号:JX090 概 论一、数控系统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二、国内数控机床状况分析(一)国内数控机床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在大中企业已有较多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在这些数控机床中,除少量机床以FMS模式集成使用外,大都处于单机运行状态,并且相当部分处于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的状态。 2001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已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达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67亿美元,消费额比上一年增长25%。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2位,达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二)国内数控机床的特点 1、新产品开发有了很大突破,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2、数控机床产量大幅度增长,数控化率显著提高。 2001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8万台,比上年增长5%。金切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从2000年的4%提高到2001年的7%。 3、数控机床发展的关键配套产品有了突破。 三、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 目 录第一章 前言……………………………………………………………………1 概论……………………………………………………………………2 摘要……………………………………………………………………7 设计要求 1总体方案设计要求………………………………………………8 2设计参数…………………………………………………………9 其它要求…………………………………………………………12第三章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 1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改造设计……………………………………13 2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计算与选型…………………………13第四章 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1步进电动机选用的基本原则……………………………………24 2步进电动机的选择………………………………………………25第五章 主轴交流伺服电机 1主轴的变速范围…………………………………………………26 2初选主轴电机的型号……………………………………………26 3主轴电机的校核…………………………………………………26第六章 微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27 2硬件电路的组成…………………………………………………27 3设计说明…………………………………………………………27第七章 车床改造的结构特点…………………………………………30第八章 安装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31参考文献………………………………………………………………32总结……………………………………………………………………33以上回答来自: 汽车主减速器试验台结构设计 机电一体化字数:页数:33,包括,任务书,说明书, 所有设计图 论文编号:JX085 汽车主减试验台结构设计摘要:主减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减小转速、增大扭矩的主要部件,其性能对整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生产线上通过试验台对主减速器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本文介绍了汽车主减试验台的机械结构设计及电气系统设计。系统可以实现对三种主减速器的综合性能检测,并能根据预先设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产品性能评判。机械部分的设计包括试验台底座,传动系统及夹具系统的设计。其中底座可实现对整个试验台以及电机的支撑定位。传动系统实现对电机输出动力的传送并且将转矩转速传感器接入整个系统。夹具系统实现主减速器的定位和夹紧同时保证主减速器输入轴能和传动系统形成稳定的连接。关键词:主减速器 ;试验台 ;机械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final drive is the main vehicle of transmission in reducing speed and increase torque of the main components,its performance has the direct influence to the entire vehicle quality, carries on the omni-directional examination on the production line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of final drive to be able effectively to guarantee the produ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 design and the Electrical system The system may realize to three types of final drive overall performance examinations, and evaluat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 parameters Machine parts include platform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jig Platform system may realize to strut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may realize to translate power and connect torque tachometer to overall The jig system may realize to locate and clamp the final drive and guarantee the final drive input axis can form the stable connection with the transmission Keywords: final drive ;experimental system ;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 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1 引言 1 主减速器简介 2 国内外主减速器检测技术意义及发展现状 42 主减实验台总体方案 1 主减速器工作环境和要求 53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 1底座部分设计 2传动系统设计 1 电机选择 2 传动带选择 3 联轴器选择 4传感器选择 5 轴承校核 6 齿轮参数 7 传动法兰选择 3 夹具定位系统 1气缸的选择 224 电气控制系统 1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组成 2 系统控制模块 295 检测原理与步骤、 1 检测原理 2 检测步骤 30六.结论 31致谢 31参考文献 32以上回答来自:
228 评论(10)

手机用户

先自己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呗~可以看下文献~要是找不到论文的话~你可以看看(电气工程)这样的期刊~里面的文献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
302 评论(11)

michaelread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分析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
29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