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6

yuhongjiayo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四史”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udi171

已采纳
认真审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在现实中不重视审题的大有人在。会不会审题,并非是简单的粗心或者仔细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种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其次,审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确立论文的论题。论题错了,方向就偏了。  确立标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名称。好的标题鲜明生动,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新鲜的感觉。标题与论题不同,标题可以改变,论题却是固定的。总之,标题一要贴切,二要简洁,三要新颖。  推敲论点。  要推敲大小论点,看看这些论点有没有错误,有没有片面性,有没有绝对性以及不妥之处。观点不正确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也会影响论题。怎样推敲论点很重要,所以,多多学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或许很有帮助。  组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充分占有史料是写不出历史小论文的。没有史实支撑的论点,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次要选择材料,一是要围绕论题选择材料,二是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史料,三是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表现论题。

关于“四史”的论文

223 评论(13)

sky199439

所谓四史,其实就是廿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史记》“史记”原本是各国史书的通称,司马迁的著述也正是参考战国时期各国史记所作。但后来因为《太史公书》的影响,大约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此书的专名。司马迁完成《史记》后,知道该书不被当世所容,故预先将副本存之名山,流传后世。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郑樵称:“六经之后,唯有此作”。鲁迅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赵翼《廿二史札记》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 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对于司马迁的死,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使得卒年无法确定,死因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司马迁一直到汉昭帝年间善终,有人认为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便隐居山野,不知所终,故无从查考。《汉书》班固继承父业,撰写了《汉书》,共一百篇,包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后人析为一百二十卷,改了史记的体例,废除世家一体。班固编写《汉书》时,有人告发其“私修国史”,因而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向皇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中国历史,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后来无罪开释,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金钱,帮助史书写下去。有一天,汉明帝问班固:“卿弟安在?”班固回答说:“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汉明帝颇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中央档案典籍管理员),秩俸为太守等级的二千石,奉诏与陈宗、伊敏、孟异等撰《世祖本纪》及诸传记,后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共成列传、载记28篇。《后汉书》《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本书在内容上“贵德义,抑势力;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范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宋左光禄大夫范泰之子。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北宋时,人们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范晔所写纪传,笔势纵放,词句绮丽凝炼,颇具骈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真切感人。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范滂传》等。尤擅长论赞,如《皇后纪论》、《二十八将传论》、《宦者传论》皆为名篇。又于纪传中收录大量政论、辞赋、使该书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三国志》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现四川省南充县)人,史学家。蜀汉亡国后,仕于西晋,少举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国志》,评价甚高。陈寿少时勤学,曾拜谯周为师,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史书。后来担任蜀汉的观阁令史,因不愿曲附权宦黄皓,屡遭谴黜。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亡,265年司马炎窜魏,改国号为晋。晋之司空张华十分赏识陈寿的才华,举其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在此期间,陈寿编撰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陈寿之后致力于编写魏吴蜀的历史,遂成《三国志》,共六十五篇,在当时即为人称颂。陈寿去世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上书给皇帝,称赞陈寿的《三国志》一书“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而请求派人采录,《三国志》因此得而流传于世。
276 评论(10)

离别成伤

四史学习何以开展?从政治维度讲,是因为什么东西这个可是历史方面的和政治方面学科的内容啊,好好去请教你的历史老师,政治老师吧!
125 评论(8)

zx1338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自觉地承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又以巨大的自我革命勇气,果断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发扬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担当精神,持久地艰苦奋斗,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成就。“四史”中新中国史的内涵新中国史是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步迈向繁荣昌盛的印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同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稳步向小康社会发展。
26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