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丶谁054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请采纳。 
写高中政治论文要结合时事,搞好考点讲析 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一年的时事或以时事为情景材料设计题目,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卷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98年试卷为例,在总共39道中,除去纯时事题,以一年来的时事为背景材料设计的有24题,占总数的5%,分值占试卷总分的8%,尤其是主观性,无一不是迎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上,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向更高层次,并体现出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对推进素质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鉴于政治高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不仅要搞好“时事热点心题”部分的教学,而且在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必须关注时事,把考点讲析与时政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将考点讲析与时政教学相结合,也就是要改变以往第一轮复习中只是对高考考点内容进行梳理的方式,把对考点基本理论观点的讲解同相应的时事材料分析结合起来,使第一轮复习内容更加深化。从具体操作方式来说,其一,要认真清理高考考点中所含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凡《高考说明》中列入考查范围的知识点都要逐个进行清理,并初步理出其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识脉络清晰。其二,根据有关知识点挑选、准备好时政材料,凡时事热点、重点与高考点知识的结合点都应予以必要的关注。在进行考点讲析的过程中,或是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是时事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或是以时事材料作为切入点辅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复习。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等考点内容之后,向学生提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洪救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等重大时事材料,使学生明确党的领导作用在多方面的体现,进一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再如,以当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启动消费的政策这一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复习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从实际出发、国家职能等多个知识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以时政材料印证和理解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基本理论来认识和分析时事材料,使基础知识复习与时事学习相得益彰。其三,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题,讲练结合,巩固提高。训练题的编制,以时事材料体现基础知识为主,以多种题型、从多个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效果。通过对训练题的认真深入的评析,帮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析方法和答题技巧,使之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增强效果。 把考点讲析与时事结合起来,有以下一些独特作用,第一,避免简单重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前对高考知识点进行一次认真清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只是把教材基础知识再向学生作一次讲解,甚至于只是将教材划一遍了事,无异于是“炒剩饭”,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复习课失去兴趣。把清理知识点与时事相结合,就会产生常学常新的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中去。第二,以时事材料为载体进行基础知识清理,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时事材料来印证和理解基本理论,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去观察和分析时事热点、重点问题,能帮助学生能动地把握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具体材料,更有利地克服考试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第三,有利于及时对教材基础知识作出补充和完善。《课程标准》指出“时事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随着实践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因此在带领学生对高考考点内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把时事中党和政府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政策补充进去。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难免出现疏漏甚至是认识上的偏差。第四,克服时事复习中考前集中突击的弊端,提高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自觉性。不少学生认为时事政治学习只需要在考前抽出一点时间临时突击背一下就行了,殊不知现在高考试卷中即使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也离不开时事背景资料,以致于考过以后抱怨“超出教材范围”。由于时事政治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与教材知识有相当关联度的内容往往是命题的选材之处,用集中突击的方法是无法准确把握时事材料的主题的,也就难怪对材料题“面生”了。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学结合起来,则能引导学生时时关注时事新闻,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主动思考,从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占有时事材料,并提高自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当然,把考点讲析与时事相结合,也要注意:不能把基础知识复习课变以单纯的时事课,基础知识是“源”,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清理和落实;时事材料要精心选择,既要注意覆盖面,又不能太滥,同类材料中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社会关注度高的;考点讲析中的时事教学不能代替“热点专题讲座”,对于非常重大的时事热点,在第一轮复习以后进行多角度、全面的系统复习是必要的。诸如农业问题、抗洪救灾问题、修改宪法问题、宏观调控问题、以及两件大事等等这些99年高考复习中的重大热点问题,由于涉及的点多面广,即使在考点讲析中已有介绍,仍有必要通过专题形式,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综合,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加强整体把握,做到融合贯通。 总之,把考点讲析与时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定能使我们的复习更具吸引力,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