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球悬铃木
布依族主食有大米、包谷、麦子、小米等。风味小吃主要有盐酸菜、腊肉、油榨花豆腐。做盐酸菜时先把青菜洗净,用开水浸泡几分钟,然后装于一个瓦坛中,放在炉火旁,不停地加热、冷却,每天加入煮饭的“米汤”,几日后方可食用。吃时酸中带微甜,还能保留蔬菜的新鲜感。 
从布依族传统体育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布依族现有人口约300万。主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人数在贵州仅次于苗族的又一主要民族,全国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较集中,也有聚居在安顺地区、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等的。布依族先民是古越人的一支,后称“ 僚人”,元明时期称“仲苗”、“青仲”或“仲家”。从史籍称布依族先民为“羊可僚”分析,布依族作为羊可江畔夜郎古域远古居民历史悠久。是贵州创造古夜郎文化的主体民族之一。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3种方言,与壮语有密切的亲缘。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49年后创造了布依文,1956年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布依族民间传统体育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大约有40多个项目。主要流传在贵州布依族聚居区及云南、四川部分布依族地区,而且都比较盛行。这些体育项目源远流长,起源最早的已有2000多年,最近的也有100来年了。一、从布依族传统体育的来源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布依族的体统体育项目,不管是起源早的,还是起源晚的,都深受本民族乃至其他民族的喜爱,就其来源,基本上都与本民族的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富有民族特色。斗牛、扭扁担、纺花赛、织布技巧、拍线球等项目,来源于农业生产中的耕织劳动;登山、爬山寻踪、骞马、射驽、射箭等项目,来源于狩猎活动;游泳、划龙舟、划竹排、划三板船、打水枪、水上飘石、游水追鸭等项目,来源于渔业劳动;打石仗、抱花腰(摔跤)、武术、铁链器械、投标杆等项目,来源于古代布依族先民为保卫自己的安全和劳动果实而进行的农民起义、抗暴斗争等活动;丢花包、扔绣球、踢花毽、打陀螺、荡秋千、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跳独脚等项目,来源于男女社交、婚丧礼仪、节日喜庆等民族风情的娱乐活动。可见,布依族的传统体育基本上来源于民族的生活与生产,这跟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来源一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对本民族的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继承和发展。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少数民族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生产劳动,经常与大自然作斗争,与各种猛兽作斗争,为了自身安全,与统治阶级作斗争。从布依族的传统体育来源上来说,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无非是继承了本民族的生存历史,继承了本民族的斗争史,继承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在演变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二、从布依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从活动形式看,布依族传统体育可以分为竞技型、表演型和竞技兼表演三种类型。竞技型多在有组织的各种比赛场合中进行,如抢花炮、扳手劲、抱花腰、赛龙舟、划竹排、斗牛、赛马、登山、射弩、射箭等项目,是根据技术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气的大小、准确的程度等来分胜负和名次,发给一定的奖品。表演型如耍龙灯、舞狮子、打秋千、踩高跷、跳独脚、武术表演等,多在各种节日娱乐活动中进行表演,不一定分胜负和名次。有些项目是竞技和表演兼而有之,如丢花包、打陀螺、踢毽子、水上飘石、织布技巧等,既可作娱乐表演,也可作竞技表演。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大都在农闲季节及节日喜庆期间进行,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布依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来看,这三种类型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可以说一个民族的传统体育能否得到继承和发展,关键看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他是否起源于生活;第二就是他的活动形式是否受到大家的喜爱。同样,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现今,我们只有认真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上去探究,才能更好地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继承和发展。这就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奖励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继承和发展的办法思考
在衣服上刺绣,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用银手镯、耳环、项链等装饰品。惠水县和长顺县的妇女穿着大胸短裤和绣花围兜裤子,头上盖着格子布和手帕。在华西区,姑娘们的衣服和裤子上装饰着“兰干” ,系在腰上,头上戴着手帕。在贞宁的丹瑞克(东拉克,法诺姆)地区,妇女穿大翻领的短连衣裙和百褶裙的大浴盆。夹克的领口、肩牌和袖子都镶有“栏杆”(蕾丝)。大多数礼服都是蜡染布料,白底蓝花,她们过去一次穿好几条裙子,还有黑色蕾丝腰带。结婚前要编辫子,戴花头巾。结婚后,戴上绿布竹壳做的“假贝壳”。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宽袖衬衫和长裤。青龙、花溪等地的妇女,穿及膝的束腰外衣和长裤,配有花边裙、领口和裤腿,以及花边刺绣的腰围。他们大多数头上戴着蓝色方格头巾,有些脚上仍然穿着细尖向上翻转的绣花鞋,还有一些穿着精致的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饰与汉族妇女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