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yanyan
记得在求学的过程中,领教过不少老师的满堂灌,尽管老师独自在讲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同学们却是个个都昏昏欲睡,似听非听。参加工作之后,自己却在有意无意中也给学生们演绎过一出出独角戏,整个感觉就是学生没表情,自己没激情……回想一下,这些闷课的原因主要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欢声笑语,老师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把书本的知识点滴不漏的塞给学生,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在昏睡中慢慢“死”去。新课标颁布以后,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让美术课堂活起来是我一直以来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大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把教材变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研教材,甚至去背教材,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变成教书。而就拿高中新课程中的美术鉴赏这本书来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最多是在第一节美术课下课之前。在好奇心和新鲜感退掉之后,在学生眼里那些老掉牙的传统绘画,残砖断壁的古代建筑,烂瓶破罐的古代工艺,断头缺臂的古代雕塑等等,根本再也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话,学生的兴趣可想而知,课堂效果也会不言而喻。因此,我不再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也不再当课本知识的消极的解释者和课本内容的忠实执行者。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尝试把教材重新进行编排,不再按照美术作品原来的年代、画种分类、古今中外等条目的顺序,而是以“主题性和比较式”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某一主题与老师之间互相合作讨论,以及对各种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如在讲《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课时,自编了《最贵的一幅中国画》这个教学内容:先提问有谁知道中国画当今拍卖的最贵的是哪幅画?价值多少钱?然后在互联网上搜索到这件《杜甫诗意山水册页》。让学生通过这些画的研究和讨论,以点带面地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传统特征,并因势利导的引出中国画的另外两个题材《中国人物画》和《中国花鸟画》及其特征;通过组编《中西方人物画比较》来教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还有用《疯子画家——凡高》来讲解西方现代美术,让学生通过了解凡高的坎坷一生和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来领悟西方现代美术的产生的根源、发展和成就。
二、把学生搞活。
(一)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创新;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敢于打破各种思想的束缚,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如每节课的课前视频,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动画给学生欣赏,满足学生的胃口,从中也让学生了解这一现代媒体艺术的魅力。也可放一些画家的故事、名家作画录象以及跟美术有关的电影分片段连播等,先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过来。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拍卖会,演讲会,简单绘画比赛等。例如在欣赏西方现代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从网上找来当今世界上拍卖最贵的十幅绘画作品,模拟拍卖会的形式,让座位上某一列的学生逐个给指定的作品出个价。在其过程中对该幅作品及同类作品进行分析鉴赏,最后对出的价钱离实际拍卖价相差最远的同学进行“惩罚”——上台表演节目。这样学生既学到知识,课堂气氛又轻松愉快。
(二)注意激发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在美术鉴赏课中,我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空间,不把一种答案教给所有的学生,不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同样的学生;而是特别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我明确对学生提出,在美术课里的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一幅作品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要去模仿别人和重复别人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如:在欣赏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作品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抽象艺术的认识,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让每个学生讲出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物体。学生们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月亮,有的说是车轮,有的说是瓶盖,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月饼……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们慢慢体会到对艺术作品来说,不同的人可以产生不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的。另外,在培养学生这种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不太重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而是侧重于独创性,努力保护学生的思维热情。因为学生毕竟还处于学习阶段,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如果太注重思维的正确性,势必会束缚学生独创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即使学生思维有明显的错误,但只要有他的独创性,我也给予鼓励甚至肯定。如在与同学们欣赏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时,我要求学生根据画面上每个人的动作表情给他们分别设计一句话。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每个人的设计都不一样。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说:“耶酥双手一摊说:‘徒儿们,今后的晚餐将不再有面包’,达太跟西们说:‘师傅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多马伸出一个指头说:‘师傅,给我一个面包吧’,腓力说:‘没有面包,我们会饿死的……”。这个对白设计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虽然与画面主题明显不符,但每句话与画面上的形象十分 
高中美术鉴赏学习总结小论文 美术鉴赏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不与历史、科技、经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受到政治、宗教、民族、地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文明史,同样有力的推进着社会的进程。进入现代社会美术更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文明的显要标志。就人类知识来说是一个统一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清华大学在组建成立美术学院时就宣告: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从孤立的本学科跳出站在大美术的角度去思考、探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就易于恰当地使学科教学方法免于呆板单一。把学科教学和相关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在较为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欣赏美术有利于把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对话的教学特点,有利于综合的或跨学科课题的提出,这样更便于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选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兴趣,构筑起大美术的框架,更加有效地实施美育,推进学科综合化进程。
我回答的很辛苦的。值得信赖2011/9/30 21: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