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曦丶
论语的论字是整理编纂的意思,因此读上声。如果读入声,一般是指一种文体了,如“史论文”、“政论文”等,也指对某种事物的评说。 
历史散文在汉代得到划时代的发展,其代表性著作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政论文在汉代发达起来,西汉初贾谊的《新书》、东汉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都是典型的政论文典籍。
论lún◎ 古同“伦”,条理。◎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古同“抡”,挑选。lùn◎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看待:一概而~。◎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按照:~件。~资排辈。◎ 姓。看样子读二声是特定的诶,不为什么,就是规定,晕哦。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提出用“众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巩固中央集权制。要“驱民而归之农”,巩固政权。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谪居长沙三年,作《鹏鸟赋》,假托与鹏鸟的问答,说明“万物变化之理”,对死生荣辱,万物众生,皆不在意。发自肺腑,哀伤之情跃然纸上。假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