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无限星空
翻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党的光辉形象始终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辉。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她是救星、是灯塔、是舵手…… 多少年来,人们喜爱唱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社会主义好》等。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没有变,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没有变。这歌声,必将伴随着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英勇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不懈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赢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永远跟党走,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中牢固树立的信念。从《义勇军进行曲》到《东方红》、《走进新时代》,从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综合国力在世界前列,从“两弹一星”到“神七飞天”、百年世博盛会,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辉煌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7月16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与中共党史出版社合作,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举办了一场名为“党的辉煌历程与基本经验”的主题讲座。讲座嘉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中共党史出版社副总编辑吴江主持了讲座。近300名青年教师与学生党员参加了活动。这是北京阅读季“七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党史讲座的第7场。王炳林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和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任课题组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出版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多次登上《百家讲坛》栏目,讲授“党史故事”。在讲述党的辉煌历程时,王教授归纳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做的三件大事: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座中,他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讲起,以党的历史上几次重大转折为线索,着重介绍了一些重要事件和关键节点。他认为,“量变积累历史,质变改变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自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无不同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东方雄狮”的觉醒与中国共产党有着紧密的关系,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王教授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的宝贵经验:一是科学判断形势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二是认清国情是制定政策的基础;三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理论创新;四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反响强烈。地球科学学院的何志斌同学说:“通过今天的讲座,我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与不易,领悟到我党思想的博大精深。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了要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的车轮总是不停地向前转动,无关兴衰成败,更无关世事人情。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伟大祖国也将迎来其64岁的生日。回首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之中,都既有波澜起伏、大浪淘沙的壮阔之景,也有止步彷徨、陷于泥沼的困顿之象。然而,“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无论是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还是误入歧途的反面警示,都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进而知兴替、明是非,为走好未来之路,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 当今的中国,犹如一艘傲然驶于苍茫海上的复兴之舰,在暗流涌动、暗礁密布的改革“深水区”,新问题、新困难势必会层出不穷。然而,仔细研读党和国家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新老问题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新问题是老问题的延续与发展,有的则是多个相关老问题的聚集与发酵,即便出现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全新问题”,其本质上也终究不会脱离我们促进党和国家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出发点。因此,新形势下,重温“党史国史”,无疑对于提高党员干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改革发展而言,用好“党史国史”这个“利器法宝”就要求我们吸取历史上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实际提高运用规律指导当下工作的素质能力。既要以史为鉴“知不足”,通过重温“党史国史”中熠熠生辉、可圈可点的成功经验,比照并发现当前工作中做得不到位、不合理的地方,明确不足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以史为鉴“避危险”,敢于正视并认真反思“党史国史”中我们曾经出现的失误与不足,做到深入剖析,深入理解,并能举一反三,以此有效避免在当前工作中上演“历史的悲剧”;还要以史为鉴“正衣冠”,在学习掌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其积极融入当前改革发展的现实背景之下,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高应对改革发展中新问题、新矛盾的能力。 “史乃今之鉴,今为史之延。”“党史国史”本就具有动态发展、不断向前的特点。低头看看我们当前所走的道路,无论是“依规照律保稳定”的平道坦途,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路,终究都会在历史车轮的转动下,碾压出清晰明了的条条辙痕,成为明日中国发展的借鉴之处。而究竟是“明鉴”还是“昏鉴”,终将取决于我们当下的路走得如何。因此,要用好“党史国史”这个改革发展的“动态指南”,就要求我们要科学合理、谨慎细致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尽最大努力减少“血的教训”跟“痛的领悟”,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将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原原本本地留给后人,赢在当下更赢在未来,不断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不断续写“党史国史”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