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焕梅
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盛行在美洲,与18世纪高涨的社会生产力和人道主义精神有密切关系。由于欧洲的人道主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最早创办特殊学校的多是一些富有同情心的牧师、医生和教师。但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受人本主义和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影响。 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 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都是从发展盲、聋、哑教育起步,然后逐渐发展到弱智教育和其他特殊儿童的教育。 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 许多国家特殊教育的兴起都是发自于民间,但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对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的直接干预和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一系列教育法规、特殊教育法案的制定与不断修订。 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 80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明显地向三个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一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三是医疗康复、教育训练与社会就业的一体化。 (一)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或特殊教育的普通化思想最早是在60年代起源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70年代以后,在美国和加拿大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基本的含义主张让每一个特殊儿童,尤其是身心障碍儿童尽可能回归到主流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的思想经历了“反标签化运动”,“残疾人权利运动”,“回归主流运动”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特殊教育立法的主导思想之一和发展特殊教育的指导思想。 反标签化运动 有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只要给某一儿童贴上“特殊儿童”的标签,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或优越感。产生自卑感的儿童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没有价值的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包袱;产生优越感的儿童则认为自己得天独厚,有超人的天赋和智力,觉得高人一等。为了避免给儿童带来“标签意识”,曾在北美掀起过一场反标签化运动。 残疾人的权利运动 20世纪90年代末,在北美和欧洲成立了一些残疾人自己的组织。这些组织号召残疾人团结起来,为争取自身的正当权益而奋斗。他们要求社会给以适当的医疗保健与服务,要求享受独立的生活权、平等的教育权和适当的工作权。同时,也提出了发展残疾人文化的问题。 回归主流运动 回归主流是与特殊教育普通化相呼应的一种教育思想。所谓回归主流就是尽量将残疾儿童放回到普通学校、普通班接受教育,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目前“回归主流”已成为教育界人所共识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回归主流是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但各国由于基础文明的水平不同,实行情况也不一样,尤其是涉及一些很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时,如影响上课纪律、教学质量、增加办学经费等一系列具体的现实问题时,看法也不一致。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行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 全纳性教育是在“回归主流”基础上的又一更高层次的特殊教育新概念,从“特殊教育”,到“全纳性教育”,特殊教育的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特殊教育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是80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之一。它充分地体现出特殊教育中的早期教育原则和协同教育原则 (三)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的一体化 把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三者密切地结合起来,保持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从事某一适合他们身心特点的职业能力,成为一个残而不废的能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公民。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 现代科学的发展给特殊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解剖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帮助我们对特殊儿童的残疾和生理缺陷有了科学的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缺陷补偿提供了帮助。 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国际社会的参与首先是通过协商建立某种公约,发表共同宣言。 其次,就是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协助下,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建立特殊教育机构,培训专业人员,开展一些跨文化、跨地区的合作研究。 
第一次走进新的学校,最大的烦恼是不知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是这样一件事给了我宝贵的启发。那天晚,学生要分层上课,而A层的卷子要留下来,B层的卷子要带到另一个班,班里人数打乱了,大多数学生去吃饭了。我对一个女生说:“发吧学生回来后害怕找不到,不发吧我要去其他班上课。”她边吃着东西边说:“我把卷子交给课代表,让她去发。”我说这办法简单可行而且不会丢。没想到这个平时寡言少语的女孩原来这么聪明,我不禁夸了她一句:“嗨,你可真行!”她羞涩地笑了,显得很高兴。从那天后,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女孩变了:课堂上,她抢着回答提问,思维非常活跃;每次见到我,都热情地大声问好,和我特别亲近,而且我发现她渐渐地把我当成了他最可信任的知心朋友。这个原来怯懦、拘谨的孩子开始变得乐观、自信、积极起来。这样一个“意外的收获”使我明白了学生们心灵世界中特有的需求:作为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探求欲和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渴望被发现,渴望被了解。从那时起,我开始探索实践“爱心教育”。在一次课堂上,时间一分一秒的走,提出的问题学生还在思考,突然一个小手举得高高的,我立刻叫了他!他站起来,大声的回答问题,同学惊讶,我激动,当问题回答完时,我激动的给他鼓掌,学生也跟着给他鼓起掌······在此之前,他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我一直鼓励他,有时被迫无奈,让他晚会坐下,谁知今天一百八十度改变。接下来,他总是第一个举起手,仍然大声的正确的回答我设置的每一个问题,整堂课我在激动中度过。下课了,我拍着他的肩膀说;超越自我,继续坚持!对其他学生说,向他学习!走出教室,回忆十六年的教学生涯,自己从没在学生的心上做过工作,总以为自己兢兢业业的备课,上课,学生学会了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学不会是他们没努力的结果。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青春,低调保守的死教书,直到到了这个新环境!由自卑走向自信,我开始思索生意圈里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变”这句话,做为教师,要有所成就,何尝不是如此呢?知识都会传授,重要的是以何种方式让学生接受,能老老实实跟上老师学的,老师的确省劲。对有个性的学生就不只是单纯的传道解惑了,所以心里的教育尤为重要。但有时自己有时也会批评学生,每当此时我就内心在问,这是我所倡导的爱心教育吗?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接女儿回家时恍然大悟: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但在儿女成长的道路上,哪个父母又是一味的娇惯孩子呢?理清这个理念后,在工作上我不再唯唯懦懦,正确的引导每个学生成才,赏识每个学生的优点时,很及时纠正了他不利于发展的不良习惯。反而使学生更加爱我。我想起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说出来时,一个学生随即吟出“为老师的爱创造奇迹而读书”!我激动了,陶醉在做教师的幸福中·······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一男生点亮了打火机,我让他拿出来,他非说没有,僵持了一分钟,他把火机摔倒讲台然后说不上学了。我没理会,继续讲课,课讲完后,他坐在位置上无所事事,我走到他跟时他笑了,我说谁错了,他又笑了······跟他谈过话后,他拿出作业,认真的开始做了,我笑了。有时给学生一点退路,也是给自己一条出路,教学的路上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要教师用诚心对待学生,一切都会改变·····农村孩子一部分家长不重视学生,部分学生失去学英语的兴趣,所以只有让学生爱我喜欢我,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英语这一学科,要备好学生,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首先记单词最重要。没有那个人不认识单词英语就学能学的很好。单词就像盖房子的一砖一瓦,所以记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怎样记单词呢?面对四五十个学生的班级,显然不能一刀切。只有大声的读,用联想记忆法,可以联系学过的单词;用音节记忆法,把单词划为一个个小单元,简单,会读就能写下来。在这个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检查落实。说到一个单词,让几个学生说,最后说出拼写,重复记忆,用不同的声音刺激学生的听神经,直到学生在思想上留下痕迹。像这样坚持下来,每个单词都能象yes一样简单,那还愁学不会英语吗?一男生从来没记住过单词,但那天一会儿记住五个,问他缘由,他说:“用心了就学会了”。我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心得,他说了他的感受,并启发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在过关测试中,不只是让他们补错,让每个学生到老师跟前说错的原因,逐一落实。一男生躲在厕所里呆了一节课,我没有批评他。向他要达标,他说这不会那不会,我没放弃,直到他主动上我跟说知识点,完后发出感慨:其实英语不难!我笑了,鼓励他好好干,爱心教育要的是目标教学,让学生心放在学习上,最终都会有进步的。如何能让学生心里走进老师,接纳老师,为老师添彩是我的追求。我曾对学生说:在家,我爱我的女儿;在校,我会把你们当我的女儿一样爱,这是我的真心话。新学期以来,我的爱使这个学生发生质的变化,我感动每一个同学的细微变化,把每个学生先教育他做人,然后传授知识。直到他们能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走上人生的道路。爱心教育路很长,做得都是一些简单的平常的事,但就因简单平常没人愿意做,只要坚持下来,一切都会不简单,不平常!当教师不仅仅是我的谋生手段时,更重要的是我的事业,我的所爱。因为心中有爱,一切都在变化;因为心中有爱,成功的鲜花即或难以绽放,但享受成功的心情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第三,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第四,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赖劳的创业精神
现在特殊教育一线很多都很关注特殊教育生活化和主题式的教学,你可以从这些方面看看。或者现在特殊教育的学生趋于中重度发展,自闭症等多重残疾学生也增多,而目前的通用教材很不适应学生实际需要,关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方面也可以作为论文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