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惠州的历史论文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8

li22z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惠州的历史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ingsa123

已采纳
惠州远在7000万年前是一片陆地沼泽地带,适合恐龙的生存,近年来,在惠州全境曾发现过4批38枚的恐龙蛋化石和一些恐龙的足迹。在约1万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开始在惠州一带繁衍生息,从事渔猎和原始的农耕,目前,在惠州全境共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其中包括博罗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等贝丘遗址,出土了大批的石器和陶片。春秋战国时期,在惠州的博罗县境内存在着一个叫缚娄的古国,《吕氏春秋》中即有记载,1993年,广惠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在博罗县的横岭山发现了古墓葬300多座,多数属于周朝,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铁器等,其中的铜甬钟和鼎见证了当年缚娄国贵族“钟鸣鼎食”的景象。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在惠州设立了博罗县,属南海郡管辖。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惠州属于南越国领地。前111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后,置九郡,惠州属南海郡博罗县地。三国时期,惠州属于东吴领地。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南海郡分置出东官郡,博罗县改由东官郡管辖。咸和年间(326年-334年),道教名人葛洪隐居于惠州境内的罗浮山采药,炼丹,并在山上创建了四座道观,使罗浮山成为中国的道教名山之一。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东官郡改为梁化郡,郡治即设置在博罗县(今惠东县境内),此为在惠州首次设立郡治。隋朝开皇十年(591年),岭南设立广州和循州两总管府,循州总管府的府治即在今惠州市的中山公园内,从此惠州成为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循州总管府改为龙川郡。917年,刘�6�9建立南汉,惠州为南汉祯州郡的郡治。 苏轼像,苏轼曾在惠州旅居三年北宋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州为惠州,始有“惠州”之称,并一直沿用到今天。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在59岁时被朝廷四降官职,贬至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轼在惠州度过了三年,期间写下160多首诗词,大多为歌咏惠州风物的作品,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成为灸烩人口的名句。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惠州建立聚贤堂,后来改称为丰湖书院,一直到明清,丰湖书院都是惠州的最高学府。元朝在惠州置惠州路。明朝和清朝改为惠州府。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沿海盗寇猖蹶,明太祖派人在惠州境内的平海建造城池,抵御盗寇,此城一直保留到现在,目前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曾两次在惠州发动起义。1900年,清朝发生义和团运动,孙中山决定乘机发动军事起义。当时孙中山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命郑士良等人于三洲田(今属深圳盐田)发动惠州起义,起义军曾一度发展至2万人,但在清政府的镇压下宣告失败。1907年,孙中山再次派人到惠州发动七女湖起义,以响应黄冈起义,该次起义军增至200多人,但因黄冈起义失败,得不到声援,遂在梁化墟解散。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切断广九铁路和粤汉铁路补给线,于1938年10月12日,派出两个师团共4万人从惠州的大亚湾登陆,开始了进攻华南的序幕。中国国民革命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守。数日后,惠州全境大部分地区沦陷。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赶赴惠阳的坪山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开始进行对敌的游击战。1940年9月,以此队伍为基础,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12月2日,在惠阳县土洋村进行整编,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此队伍除了坚持在东江流域进行对日抗战之外,还于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在香港进行了营救被俘英军官兵的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在广东的东江流域设立东江专区,专署驻惠阳县,1952年撤销。1956年设惠阳专区,专署驻惠阳县,1959年撤销。1963年重新设立惠阳专区,1970年改称惠阳地区。1988年,惠阳地区分置为四个地级市,分别为惠州市、东莞市、河源市和汕尾市。

关于惠州的历史论文

104 评论(10)

724482057

广东省惠州市的历史介绍
197 评论(8)

fangfan99

开皇十年至今历代延续。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在惠州设立循州总管府,始有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宋朝天禧四年(1020年)由祯州改为惠州,始有“惠州”之称1963年始设立惠阳专区、惠阳地区1988年撤销惠阳地区,惠州市升为地级市
168 评论(11)

kinasin

准确的惠州历史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就有"岭东雄郡"之称。在新石器时代,惠州已有人类活动。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在惠州设循州总管府,从此惠州成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从晋到清末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100多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寓居惠州3年;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近代史上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惠州又是著名的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逾80万人。 惠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市陆地面积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四分之一。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西枝江横贯境内,是供给香港、深圳的主要水源。惠州拥有海洋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的海洋大市之一。全市有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6处,著名的旅游区有惠州西湖、罗浮山、南昆山、汤泉、大亚湾海滨浴场等,集山、泉、湖、海、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在惠州一带繁衍生息,从事捕捞、狩猎和原始的农耕,创造了惠州的远古文化。博罗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等贝丘遗址,出土石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夔纹等纹饰的夹砂、泥质陶片。 春秋战国时期,惠州一带的文化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在博罗散屋村出土过一组大小相近、形制、纹饰相似的7件青铜甬钟;博罗的苏屋岗遗址曾采集和出土了青铜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纹为特征的印纹陶器,在其附近还出土过两件战国青铜编钟。据史料记载,在今惠州市区及博罗北部一带,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的小国,但不久即在诸侯兼并战争中消失。近年曾挖掘出规模较大的"缚娄遗址。" 秦统一岭南之后,在今惠州一带设置傅罗县,吴末甘露元年(265年)改傅罗为博罗,另割置欣乐县,此为归善县的前身。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从南海郡分置东官郡,博罗等县属之。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改东官郡为梁化郡,郡治设在原博罗县治(在今惠东梁化),博罗县治迁至浮碇冈(今博罗县城)。这是今惠州境内首次设置的郡治。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梁化郡,设循州总管府,辖粤东的循、潮二州。总管府建于"?木山之阜",即今惠州市中山公园。隋炀帝即位后,将循州改为龙川郡。刘岩建立南汉之后,设祯州管辖归善、博罗、河源、海丰四县,州治所在惠州。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之讳,把州名改为惠州,惠州之名从此沿用至今。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殊多。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同年10月2日携侍妾王朝云、三子苏过抵惠。在惠期间,他先后写下了160首诗词和几十篇散文、序跋。其诗文歌咏惠州风物,使惠州名扬四海,诚如江逢辰所言?quot;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于淳佑四年(1244年)建聚贤堂,10年后改为丰湖书院。明清时期,惠州文风更盛。丰湖书院是惠州的最高学府。自创立以后,虽屡经兴衰,但"从者云集,人竞向学",培养出颇多有成就的学子,对惠州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岭南著名的书院之一。据府志记载:惠州府于宋代中进士者53人,明代44人。清代以来,惠州更是人文蔚起,名士辈出,在诗文、书画、金石等各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就。
307 评论(13)

火花超

秦朝  为南海郡傅罗(或作博罗)县  东晋 为南海郡博罗、酉平、欣乐三县  南北朝 刘宋王朝--为南海郡和东官郡的博罗、酉平、安怀、欣乐四县 南齐王朝--为南海郡和东官郡的博罗、罗阳、酉平、怀安(即安怀并改为东官郡治)、欣乐(现在的罗阳镇)五县 梁、陈王朝--梁朝时设循州(今惠州,府治惠州市区),梁化郡(辖怀安、归善县--由欣乐县改,今惠阳县地),博罗、罗阳二县  隋朝 隋朝地方政区分州、县两级,后改为郡、县两级制 广东同设广州、循州两个总管府,大业年间改为南海郡、龙川郡(辖归善--郡治,现在的惠州府城、河源、博罗、兴宁、海丰五县)  唐朝 唐朝地方政区分道、州、县三级 循州,隋之龙川郡,武德五年曾改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贞观二年废府,天宝元年改为海丰郡,乾无元年复改为循州。辖归善(州治)、博罗、河源、海丰、兴宁、雷乡(今龙川地)六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五代十国 南汉王朝--改循州为浈州,辖归善(州治)、海丰、博罗、河源四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宋朝 宋朝地方政区分路、州(府、军)、县三级 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讳,改浈州为惠州。辖归善(州治)、海丰、河源、博罗四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元朝 元朝地方政区分省、道、路(府、州)、县四级,小省无道 惠州路,辖归善(路治)、博罗、河源、海丰四县,路治现惠州府城  明朝 明朝地方政区分司、府(州)、县三级 惠州府,洪武元年立,由元代之惠州路、循州合成。辖归善(府治)、博罗、长宁(今兴宁)、永安(禽紫金山)、海丰、龙川、长乐(今新丰)、兴宁、连平州、河源、和平,共一州10县。府治现惠州府城  清朝 清朝地方政区分道、府(州)、县(州、厅)三级 惠州府,清初领连平州和归善、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龙川、长乐、兴宁、河源、和平10县。雍正九年(1731年)从海丰县分设陆丰县,十一年改长乐、兴宁二县归嘉应直妹州。共为一州9县。府治现惠州府城  民国 1912年惠州府与归善县合并改名为惠阳县 1915年--属潮循道,潮循道即为原潮州府、惠州府、嘉应直隶州,共25县,道治先设于潮州,后迁到澄海县属的汕头 1936年--改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惠阳(区治)、博罗、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海丰8县。区治现惠州府城 1947年--改为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辖惠阳(区治)、博罗、陆丰、河源、紫金、龙门、海丰7县。区治现惠州府城  共和国 1949年--东江专区,辖惠阳(专区驻地)、增城、紫金、连平、和平、陆丰、博罗、龙门、河源、龙川、海丰,共11县 1958年--设惠州县级市,4月设惠东县 1959年--撤销惠阳专区,并入佛山、韶关、3汕头个专区。撤销惠州市,改为惠州镇,划归惠阳县管辖,惠东县并入惠阳县;龙门县并入增城县 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辖惠阳、博罗、宝安、东莞、增城、龙门6县 1964年--10月恢复惠州市(县级) 1970年--惠阳专区改为惠阳地区 1975年--11月,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划归广州市管辖 1979年--3月,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地级) 1984年--惠阳地区,辖惠州市(县级)惠阳、紫金、各平、连平、河源、博罗、东莞、惠东、龙川、陆丰、海丰,共1市11县 1988年--经国务院元月7日批准,撤销惠阳地区,改称惠州市(地级),原惠州市改称惠城区。惠州市辖惠城区、惠东县、惠阳县、博罗县、龙门县,共一区4县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年--惠阳撤县设市(县级) 2003年--惠阳撤市设区。至此惠州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23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