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4

withoutif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流行音乐传播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意思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angweihua2020

已采纳
俗腔俗调就是方向。越俗月火。

流行音乐传播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意思

248 评论(11)

conus

大众性时尚性流行音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是属于一种有着广泛听众极具吸引力音乐,相较于艺术音乐站和传统音乐。流行音乐是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音乐以“雅俗共赏”通称。目录概述主要特性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商品性快速更替性参与性即兴性传播手段的科技性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消遣娱乐功能消费功能消解功能“文化反哺”功能体制外低成本教育功能引入和抵御功能社会“安全阀”功能文化标志功能肯定自我价值、增强个体信心的功能交际功能各流派代表人物欧美中国欧美流行音乐的几种主要风格流行乐(pop music)叮砰巷歌曲(Tin Pan Alley)爵士乐(Jazz)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Hip HopRap摇滚乐(Rock Music)拉丁音乐(Latin Music)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一、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二、欧美流行音乐在港台的传播三、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的传播四、中外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创造概述 主要特性 大众性 时尚性 新奇性 娱乐性 商品性 快速更替性 参与性 即兴性 传播手段的科技性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 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消遣娱乐功能 消费功能 消解功能 “文化反哺”功能 体制外低成本教育功能 引入和抵御功能 社会“安全阀”功能 文化标志功能 肯定自我价值、增强个体信心的功能 交际功能各流派代表人物 欧美 中国欧美流行音乐的几种主要风格 流行乐(pop music) 叮砰巷歌曲(Tin Pan Alley) 爵士乐(Jazz)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 Hip Hop Rap 摇滚乐(Rock Music) 拉丁音乐(Latin Music)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一、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 二、欧美流行音乐在港台的传播 三、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的传播 四、中外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创造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 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音乐的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   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 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如《大中国》、《众人划浆开大船》、《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大一棵树》等。   其实歌曲的类型和唱法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艺术歌曲只能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只能用流行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划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学合理的,这一点已被音乐界所公认,没有任何音乐家会认为三唱法的划分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种(如果加上原生态唱法和童声唱法则有五种),但歌曲的类型远不止艺术歌曲、民歌、流行歌曲三种,还有颂歌、抒情歌曲、进行曲、队列歌曲、军旅歌曲、校园歌曲、讽刺幽默歌曲等多种类型;再次,音乐界无数事实证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刘秉义演唱过许多台湾校园歌曲,用的是美声唱法。香港歌星奚秀兰演唱过许多民歌,用的是流行唱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比任何一个概念都科学、合理、准确。单从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象《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歌曲也可以称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一看很荒唐,细想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传很广的。但是,这些歌曲是决不能称为商品歌曲的,因为它们决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是科学、合理、准确的。   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可以解决音乐界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流行音乐能不能进课堂”的问题,事实证明不是一个“不用讨论”的问题。而且这个讨论永远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得到最终结论。原因就是因为“流行音乐”不是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后,可以得出结论,“商品音乐” 是决不能进课堂的,而第二段所讲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则完全可以进课堂。编辑本段主要特性  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具有以下特性:大众性  可以说“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形态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大步迈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人们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时候更多的是出没练歌房、歌舞厅、咖啡厅、酒吧等等一些娱乐场所,交道打的最多的还是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的通俗化能够让人们参与到这种文化形式中来,流行音乐的自娱自乐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成为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尚性  既然流行音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那么“时尚性”也就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具有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特色。众所周知,古典音乐时期形成的乐队,从乐器到编制,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这个时期形成的演出形式与环境仍然原样地保持着。而流行音乐却以追逐时髦和最新科技音像效果来不断地装扮自己。如:电声话筒、电声乐器(电吉他、电贝司等)以及现在的MIDI制作设备等。这些“新元素”的灌入,使得流行音乐的创作、制作、表演等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除此之外,“时尚性”现在更多的还反映在当今流行音乐的创作理念上。许多的音乐人都在围绕“时尚性”来做文章,其目就是在于反映社会时代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
259 评论(9)

青山绿水6806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  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  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  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  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  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  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  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  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  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  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  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112 评论(9)

woshiyjl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 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音乐的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 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 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如《大中国》、《众人划浆开大船》、《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大一棵树》等。 其实歌曲的类型和唱法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艺术歌曲只能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通俗歌曲只能用通俗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划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学合理的,这一点已被音乐界所公认,没有任何音乐家会认为三唱法的划分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种(如果加上原生态唱法和童声唱法则有五种),但歌曲的类型远不止艺术歌曲、民歌、通俗歌曲三种,还有颂歌、抒情歌曲、进行曲、队列歌曲、军旅歌曲、校园歌曲、讽刺幽默歌曲等多种类型;再次,音乐界无数事实证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刘秉义演唱过许多台湾校园歌曲,用的是美声唱法。香港歌星奚秀兰演唱过许多民歌,用的是通俗唱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比任何一个概念都科学、合理、准确。单从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象《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歌曲也可以称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一看很荒唐,细想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传很广的。但是,这些歌曲是决不能称为商品歌曲的,因为它们决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是科学、合理、准确的。 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可以解决音乐界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流行音乐能不能进课堂”的问题,事实证明不是一个“不用讨论”的问题。而且这个讨论永远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得到最终结论。原因就是因为“流行音乐”不是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后,可以得出结论,“商品音乐” 是决不能进课堂的,而第二段所讲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则完全可以进课堂。  编辑本段主要特性  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有6种特性: 1.流行音乐的新奇性 即流行音乐的流行性或时尚性。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显著特征,好奇心是人类心理的一个特征。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乐,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流行音乐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而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流行性和时尚性是流行音乐的基础。 2.流行音乐的娱乐性 流行音乐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题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以表现爱情主题的为多数,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数是以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因此它强调的是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 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因此,流行音乐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性,“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3.流行音乐的商品性 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是以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各类录音磁带唱片为主的,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生产者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必然会以赚取利润作为他的最终目标。 4、快速更替性 既然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会被更为时尚新颖的形式迅速所代替。 5.流行音乐的参与性 流行音乐的创作题材一般都是以日常生活为主,强调个人的心理情感,强调自我,容易引起特别是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且流行音乐旋律易记易唱,演唱时可以满足自我的情感宣泄,产生自我陶醉感,从而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这就使得流行音乐的可参与性大大增强。 6.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 科技的进步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手段发生极大的变化,从最初没有影像的磁带、唱片、CD、广播到有影像的电视、卡拉OK、VCD、DVD、MTV,再到便携式的mp3、mp4、MP5等高科技的发明成果,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流行音乐的广泛“流行”。而MIDI、多轨录音技术和电子音响合成技术的出现则大大提高了流行音乐制作的效果和音响表现的丰富性。因此,流行音乐的流行性的扩大离不开这些现代科技传播手段。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  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采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  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311 评论(9)

RS.LQ

首先跟学术堂来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路:  1、莫选理论研究,选题套案例  对于本科生而言,选纯理论题材要慎之又慎,因受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阅读背景、思辨能力等因素限制,理论研究论文要么写得隔靴搔痒,要么自己把自己绕晕,结果不知所云。  建议死扣一个理论知识点,结合当前热点案例展开分析,既有鲜明的案例,又能集中力量主攻一点:即将一个理论点与案例融合,不至于被理论绕晕。  例:  基于[ 议程设置理论]的XX事件舆论传播研究  以XX事件舆论一边倒现象为例论艺人媒介形象的重要性  莫选硕大题目,要大题化小  遇到任何一个选题方向(往往是很大的一个方向),都最好不要直接就开写,一定要把题目细化到自己可以很容易下笔的层次,比如选题方向为[自媒体],如果写的题目是[自媒体现状研究]那就太大了,基本上可以写一本书了,并且关键词太模糊,如何进行细化呢?  例: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内容生产创新研究  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号联盟的自媒体互动协作机制研究  莫选陌生领域,向偏好倾斜  选题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喜欢或者有一定积累基础的方向或题目,选择不了解的方向和领域就是直接挖了个坑埋自己。同样以[自媒体]选题领域为例,比如你擅长的是电影,那么你就可以写:电影类微信公众号软文的写作手法研究——以XX为例  莫选生疏领域,向资历倾斜  选自己有一定实践经历的领域或选题,更有利于写出原创和真实的观点,选择生疏领域基本上只能从头开始研究,劳动量大;或者只能直接粘贴编辑,危险系数太高。同样以[自媒体]选题领域为例,比如你恰好在某微信公众号实习,那么你就可以直接就这个公众号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甚至可以直接分析其优劣,还根本不需要靠任何理论点。  莫选老旧题目,向热点倾斜  莫选老掉牙的选题,比如新闻真实性、新闻娱乐化、真人秀等已经很老旧或写滥了的选题或领域,这种选题方法太容易拾人牙慧,且答辩时会被问得很惨。建议选择近半年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专题研究,热点传播现象进行案例研究,或者传媒业的热点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比如:数据新闻、众包新闻、在线直播、媒介生态、网络综艺等。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常规的选题方向有哪些:  纸媒方向  (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2)新闻标题,(3)晚报“早”出现象,(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5) 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6)都市新闻的叙事,(7)版面编排,(8)新闻策划,(9)深度报道,(10)经济新闻,(11)法制新闻,(12)新闻时评,(13)报纸广告,(14)记者的职业道德,(15)媒体的社会责任,(16)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17)隐性采访,(18)新闻摄影,(19)虚假新闻,(20)有偿新闻,(21)娱乐新闻,(22)炒作新闻,(23)新闻故事化,(24)典型报道,(25)漫画新闻,(26)厚报与薄报,(27)新闻自由,(28)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29)报纸新闻的“同质化”,(30)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31) ,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32)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电视方向  (1)电视新闻语言,(2)说新闻与播新闻,(3)电视民生新闻,(4)电视方言播报,(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6)主持人的风格,(7)电视画面,(8)同期声,(9)摄像,(10)电视广告,(11)隐性采访,(12)媒体的社会责任,(13)虚假新闻,(14)有偿新闻,(15)娱乐新闻,(16)炒作新闻,(17)电视专题片,(18)电视媒体竞争,(19)“新闻电视剧”,(20)电视专业化频道,(21)移动电视,(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24)电视批评报道,(25) 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26)电视产业化,(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30)新闻频道,(31)电视调查栏目,(32)新闻与经营,(33)电视剧与经营,(34)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 ,(35) 制播分离,(3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37)论方言电视节目 ,(38)电影的色调创作;  网络方向  (1) 网站分析,(2)网络新闻特性,(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4)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7)网络电视,(8)网络电台,(9)网络侵权,(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11)微博、微信(公众号),(12)网络直播,(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14) 网络广告,(15)虚假新闻,(16)有偿新闻,(17)娱乐新闻,(18)炒作新闻,(19)网络伦理,(20)网络新闻变革,(21)网络媒体可持续性发展,(22)网络环境受众分化,(23)商业网站新闻运作,(24)网络新闻竞争力,(24)数字杂志,(25)网络游戏,(26)网络传播与社会生活,(27)网络新闻专题,(28)网络传播中的人际传播;  广播方向  (1) 广播发展趋向,(2)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3)广播广告,(4)交通广播,(5)数字广播,(6)广播热线,(7)广播新闻的互动;  基础理论  (1)议程设置理论,(2)沉默的螺旋,(3)受众分析,(4)传播效果分析,(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6)文化帝国主义,(7)传播学方法论学派,(8)传播符号,(9)群体压力;  交叉学科  (1)公益广告,(2)媒介生态,(3) 受众心理,(5)媒介公关,(6)危机传播,(6)媒介形象塑造,(7)影视剧中的媒体人形象,(8)网络文学传播,(9)民俗传播,(10)戏曲传播,(11)传媒教育,(12)影视传播;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热点选题领域有哪些:  内容生产与内容创业  在线直播与移动直播  新闻特稿IP化  短视频传播  VR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与新闻机器人  突发新闻报道  IP开发与运作  数据新闻  粉丝经济  网络综艺  媒体从业人员现状  传媒人离职创业现状  网络舆论场与管理
275 评论(8)

猪猪侠20

流行音乐的特点1997级 经管学院 冯卫鲛 “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是美国,它的基础是黑人民间音乐,包括黑人的劳动歌曲、宗教歌曲“灵歌”(Spitiyusl)和舞蹈音乐。从流行音乐的渊源看,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如果从它成长到广泛流行于欧美两大洲的二十年代算起,至少也有七、八十年了。在今天,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世界艺术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为了培养流行音乐人才,有的地方建立了专门的学院,有的大学也开设了教授流行音乐的课程。许多音乐家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一些著名的音乐辞典和音乐百科全书也都列了专门的条目,介绍它的历史情况、流派和歌手,甚至不少专业作曲家也向流行音乐吸取营养,比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格什文和柯普兰就是把流行音乐的元素引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就是在爵士音乐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更为普遍的情况是流行音乐影响着全世界的轻音乐。 以上情况说明流行音乐已经在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群众)生活中牢牢地扎了根,成为文化生活的不可缺乏部分。 “流行音乐”作为20世纪产生的一种世界性的艺术现象,正像前面所说的,它的影响已经遍及各大洲,深受大家的喜爱,这和它本身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是分不开的。1.创作题材(包括歌词)贴近现实生活,富于情趣化。流行音乐是“大众的音乐”,故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感叹等人之常情的种种内容。它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均较自由。格式简炼完整。流行音乐的结构,大多短小精炼,许多作品富于即兴性,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总之,十分注意通俗性。3.演唱方式不拘一格,突出“自我感受”。流行音乐的无比丰富性,也决定了流行歌曲演唱的丰富性,流行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广泛性和平民化,使得其演唱者的普及程度亦十分高,即使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也可以演唱,在业余歌唱爱好者中,大多并未接受过声乐训练,嗓音条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时,仍颇具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因为通俗唱法的平民化与广泛性,造成一种纯真动人的韵味,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唱好,流行歌曲和美声、民族唱法不同,它还是有其独特的声音技巧的,如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以及气声、哑声、嘶裂声、喊唱声等等的灵活运用;而在情感表达上则强调本色与自然。总之,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本色意韵。4.演出方式十分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流行音乐大型演出甚多,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等综合运用,往往造成十分强烈的效果,而通俗唱法在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的节奏、音准及吐字清晰之外,还常运用声音或形体动作的强化来达到情感的表现,这种表演所造成的气氛,已不仅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扩展开来,对周围的观众具有极强的煽动性,这也是众多的青年人为之倾倒的缘故。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由于流行音乐与电子科技手段的发展相结合,促进了流行音乐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也使流行音乐更具有时代感。
17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