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1

lvloveku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论文结论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uangyunyan

已采纳
1950年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人民政府。   1952年建立鄂伦春自治旗,旗政府设于小二沟。1958年8月1日,撤销索伦旗,建立鄂温克族自治旗;8月15日撤销莫力达瓦旗,建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同年底,鄂伦春自治旗政府迁至阿里河。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署,撤销呼纳盟。海拉尔和满洲里为自治区直辖市。   1954年5月31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区合并成立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为一级政权。1957年2月21 日,改称呼伦贝尔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机构,设行政公署。   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   1969年8月1日,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建制。   1979年7月1 日呼伦贝尔恢复为内蒙古自治区建制。   1980年,撤销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建立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2002年,呼伦贝尔撤盟设市。  呼伦贝尔行政体制数经变化,海拉尔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论文结论

357 评论(12)

killyoumygod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即进兵呼伦贝尔。自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至1946年5月,苏军占领了呼伦贝尔。   苏军为建立“缓冲带”的需要,支持伪兴安北省省长额尔钦巴图实施“呼伦贝尔地方自治”;经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于1946年10月成立。   1946年3月,大兴安岭以东在原兴安东省辖区成立纳文慕仁盟,盟政府设于扎兰屯。后受辖于当年5月成立的兴安省政府。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宣布成立。当月,纳文慕仁盟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1948年1月1日,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政府,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1949年4月11日,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盟政府设于海拉尔市。
352 评论(10)

hai_yan_yang

蒙古族将过春节称为“白月”,原因可能与其崇拜蓝色和白色有关。蓝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和神圣。腊月二十三以后,即准备过春节。衣食住等方面皆与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制作炸油菜子,花样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观。其次是包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显得精神焕发。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形状,上面还要插上特制的金银花。再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贴对联。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席,开始祭祖。长辈复诵着祖先名字,将酒一杯杯洒在地上,洒向天空。祭祖毕,全家上席。晚辈给长辈敬酒称辞岁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尽情娱乐,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妇女儿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初一凌晨,摆上宴席,先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行跪拜礼。男人们跨上早已备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镇,逐个地串蒙古包。按习惯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串包男女经常利用此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让,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热流,预示着来年 展开全文蒙古族将过春节称为“白月”,原因可能与其崇拜蓝色和白色有关。蓝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和神圣。腊月二十三以后,即准备过春节。衣食住等方面皆与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制作炸油菜子,花样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观。其次是包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显得精神焕发。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形状,上面还要插上特制的金银花。再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贴对联。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席,开始祭祖。长辈复诵着祖先名字,将酒一杯杯洒在地上,洒向天空。祭祖毕,全家上席。晚辈给长辈敬酒称辞岁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尽情娱乐,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妇女儿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初一凌晨,摆上宴席,先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行跪拜礼。男人们跨上早已备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镇,逐个地串蒙古包。按习惯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串包男女经常利用此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让,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热流,预示着来年无尽的希望。
187 评论(15)

clement小辉

呼伦贝尔市历史悠久,早在二三万年前,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公元前209年,匈奴征服东胡,统一了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东汉时鲜卑族移居到呼伦湖一带。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东汉与鲜卑“通驿使”。公元4世纪,鲜卑人进入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时期,大兴安岭东有乌洛侯等室韦诸部,岭西有地豆于等室韦部。隋时,室韦分五部。生活于呼伦贝尔的是北室韦、钵室韦和深末怛室韦。唐时,室韦分为九部,居嫩江(那河)沿岸的为达末娄部、达姤部,乌罗浑部和黄头部;居大兴安岭以西的为居俱轮泊(今达赉湖)南的乌素固部、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鲜部(黑车子室韦);居额尔古纳河沿岸的西室韦部、大室韦部和蒙兀室韦部。7-8世纪,突厥人和回纥人先后进入呼伦贝尔岭西地区,这里一度成为突厥和回纥的东部边地。9世纪末和10世纪初,岭西逐渐成为乌古烈和塔塔儿人的驻地,岭东成为契丹人的势力范围。10世纪初至12世纪,呼伦贝尔属辽。12世纪初至13世纪初,属金。1214年,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先后分封给他大弟拙赤·哈萨尔(故城在今额尔古纳市黑山头),二弟赤温·额勒赤及德薛禅家族,三弟帖木哥·斡赤斤弟(故城在今鄂温克自治旗辉河)。元朝建立后,创立行省制。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辽东路管辖。明朝建立后,元顺帝退守蒙古高原。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东麓为蒙古阿鲁科尔沁部牧地,岭西直至尼布楚的广阔草原为蒙古四子、乌拉特和茂明安部游牧地。1734年清朝建立海拉尔城,属黑龙江省。民国时期,岭西地区曾于1912-1920年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省。1920年后重归黑龙江将军节制,仍设副都统衙门,同时设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公署,并设呼伦、胪滨、室韦、奇乾县,形成旗、县并存和分治的局面。岭东地区也保留西布特哈总管公署,同时设雅鲁县,布西县,直属黑龙江省。东北沦陷时期,岭东为兴安东省,岭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10月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1月1日改称呼伦贝尔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1945年10月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1946年6月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1947年5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简称东部行署。1954年4月30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改尔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1958年6月1日,改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1969年8月1日,呼盟大部分地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1979年7月,恢复1969年前的区划,呼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区管辖。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与呼盟分开。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姑娘们从十几岁便开始学习刺绣、镶边、粘贴、雕刻等手工。刺绣和粘贴多用于烟荷包、枕头顶、皮制袍的领口袖口和襟摆、皮制套裤的膝部、靴鞋面、摇篮顶部等。图案多为山禽野兽、山水花木、日月虹霞等。如以锦缎面料缝制的烟荷包和枕头顶,图案多是用各色丝线绣的日月、双蝶、鸳鸯、宝葫芦及奇异的鸟兽花草等;皮裤的膝部,用各色皮条粘贴成花草图案等。呼伦贝尔少数民族舞蹈风格各异,多为模拟动物或反映生产劳动的动作。主要有蒙古族的“公驼与驼羔”;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鄂温克族的“阿罕拜”、“斡尔切”、“狩猎”、“爱达乐”等。
13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