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Z2015
法医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法医把“活体医学”和“死亡医学”两者同时作为研究对象,对案件侦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学术堂整理出了15个法医毕业论文题目: 1、法医尸体检查98例死因探讨 2、心源性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 3、国际化视野下我国法医学本科生教育培养模式初探 4、接触DNA常规提取纯化方法的比较探讨 5、过敏性反应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6、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 7、氟乙酰胺中毒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8、法医鉴定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的临床分析 9、临床病理尸检与法医病理尸检的对比研究 10、系统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诊断在法医病理学检验中的意义 11、探究脑外伤后颅内出血的法医临床学鉴定 12、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法医病理学分析 13、外伤性流产及早产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14、眼眶骨折法医鉴定中CT多平面重组的研究分析 15、上转发光技术快速检测尿液中氯胺酮 
能否详细些?那些类型的毒物?很多男人认为其实最毒妇人心了。药物也是有毒物的,例如管制药物。就随便来篇《阿片受体拮抗剂与激动剂》吧,希望帮上忙。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与纳曲酮 纳洛酮(naloxone)化学结构与吗啡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叔氮上以烯丙基取代甲基,6位羟基变为酮基。纳洛酮对4型阿片受体都有拮抗作用。它本身并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给人注射12mg后,不产生任何症状;注射24mg只产生轻微困倦。但对吗啡中毒者,小剂量(4~8mg)肌内或静脉注射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1~2分钟就可消除呼吸抑制现象,增加呼吸频率。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表明纳洛酮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临床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可使昏迷者迅速复苏。在镇痛药的理论研究中,纳洛酮是重要的工具药。 纳曲酮(naltrexone)的作用与纳洛酮相同,但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有美沙酮、丁丙诺啡腓、二氢埃托啡等,其主要特点是能快速脱毒,但会产生成瘾性。美沙酮又名美散痛、非那痛、阿米酮,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属麻醉性镇痛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化学家最先合成。 美沙酮的化学结构和吗啡相差较远,但药理作用却与吗啡非常相似。其突出的特点是镇痛作用强、口服有效,对阿片类毒品成瘾者的戒断症状抑制作用持久,反复应用持续有效,适用于成瘾病人的脱毒治疗。 美沙酮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其效能是吗啡的2—3倍,作用显效较慢,持续时间长,适用于慢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效果稍差。美沙酮可引起镇静、呼吸抑制、便秘等;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弱于吗啡;对缩瞳、镇咳作用以及对垂体激素的影响与吗啡相似;对胎儿具有呼吸抑制作用,故不适合产科镇痛。 美沙酮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易于从胃肠道吸收。口服30分钟后可在血中测得,4小时浓度达到峰值,半衰期为10—18小时,平均15小时,长期用药者半衰期为13—47小时,平均25小时,85%与血浆蛋白结合。美沙酮的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大部分以代谢物形式经尿和粪便排泄。 美沙酮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阿片类毒品成瘾的治疗,最先由美国研究发现美沙酮能控制海洛因的戒断症状。30年来,该药已成为欧美西方国家的主要戒毒药物。70年代初,香港地区实施美沙酮治疗计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93年,我国卫生部颁布《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首选美沙酮进行脱毒治疗。 美沙酮与吗啡相同,都属麻醉性镇痛药,因而能成瘾,具有生理依赖性、心理依赖性和耐受性。因此美沙酮要合理使用,不能滥用,否则能导致海洛因一样的后果。美沙酮也是吸毒者追逐的对象,因此对其必须要严格管理,以免流失成为毒品盐酸二氢埃托啡(DHE)是近年来我国新研制的一种高效麻醉性镇痛药,多为片剂,属化学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服用盐酸二氢埃托啡可造成生理和心理依赖性,其成瘾性比海洛因还强,因此被列入麻醉药品严格管制。
病毒能把人类毁灭,人类不能让病毒到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防御打一场人民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同一时间毁灭他们,他们才不能繁殖泛滥下去,局部整治没有效果,而且是浪费消菌类的药物!!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生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