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d2008
论文的写作逻辑,也就是论文几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教学论文主要分为方法型、观点型、随笔型三种。以下是这3种教学论文的写作思路。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写作思路 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任何一种新方法的运用,总会有一定的背景和依据。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增强方法的实用性。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方法的介绍一定要有层次性。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一定要把实施该方法后的效果陈述出来。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陈述该方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新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所以有必要简单的阐述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观点型教学论文的写作思路根据现状提出观点简单描述现状观点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因此,可先罗列一些现象或者一两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观点必须具有鲜明性,但是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摆出依据分析观点观点必须要通过具体的论证才能具有说服力,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
论文学术水平比学士论文要高。它必须能够反映出作者所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作者自己的较新见解。国家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只有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独立能力者,才可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这就是说,硕士论文强调作者在学术问题上应有自己的较新见解和独创性,其篇幅一般要长一些,撰写前应阅读较多的有关重要文献。以意为主,首尾统一,意是文章的中心,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作为一篇论文,从思想的发展来说,要一层一层地讲,讲透了一层,再讲另一层意思。开头提出的问题,当中要有分析,结尾要有回答,做到前有呼,后有应。 层第有序,条理清晰,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这和材料的安排处理关系极大。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不能错乱,错乱了,层次就不清楚,自然也不会有条理。 平行关系。文章各部分材料之间,没有主从关系,在顺序上谁先谁后都可以,影响不大。例如介绍寿险险种,有传统型险种、分红险种,投资连结等,不论先介绍哪一个都可以。递进关系。是一种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颠倒了就会造成逻辑混乱。接续关系。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层次虽分,道理末尽。前一层有未尽之意有待后面续接,不可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