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eng0509
现在都市场化了。有专门的润色公司。而且英文期刊一大丢。知网检索的英文期刊800多块一篇。百度jissr你就知道。 
英文文章也有很多种级别和类型,最高级别的当然是SCI级别的,不过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发表一篇SCI级别的论文非常困难,很多博士都难以达到,更别说本科生。不过EI级别的论文还是可以考虑下,如果你想留学,可以发发EI国际会议论文,这个是个不错的选择,找不到合适的国际学术会议投稿,可以百度搜:EI学术会议中心,有不少国际学术会议信息和EI会议的相关学习资料。当然如果你还想发一些一般级别的普刊文章,可以百度搜:普刊学术中心,专门研究做普刊的地方。
我发过两篇一区的sci论文第一篇花了大概两年时间,中间拒稿一次。拒稿意见是编辑作出的,但是当时三个审稿专家都觉得这个idea非常的Interesting的,不过工作量显得比较小,因为我当时只算了一维的问题。所以我比较厚脸皮地向编辑提出了申诉意见,认为既然专家认为这个想法比较的有意思,问题在于工作量比较小的话,就不应该是拒稿,而应该是大修。当时主编接受了我的申诉,让我重新做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一次,因为第一次的审稿流程已经结束了不能更改。增加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稿,换了一个编辑,又大修四次,最后才录用。大修的主要意见是认为我的算法相对于前人没有明显的改进,只做到了内存消耗降低了20~30%左右、CPU计算时间的加速比8倍左右的程度。在评审专家的要求下,仔细去查找了加速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做到了大概一个五倍左右加速比,内存消耗经过仔细的程序设计降低40%左右。最终才录用了。第二篇文章的录用相对来说,就比较顺利一些。因为我最开始投稿的结果就已经达到了将计算时间减小了一个量级的效果,就是原来需要20秒左右的话,我的算法只需要两三秒钟。然后经过大修两次之后录用。只花了大概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我觉得中不中的难度主要的取决于自己工作是不是确实对于学科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意义,或者相对于前人的结果有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