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3

天蝎小熊201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商丘古城论文答辩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ueqiqi

已采纳
商丘古城南五十里,有一个以帝喾王高辛氏的名字命名的小集镇——高辛镇。集西北不远,有一座高大的坟茔,这就是帝喾王高辛氏墓。  传说,高辛氏原来不叫高辛氏,姓姬名 聪明多智,就请姬 帮助他出点子。姬 说:“九个国家齐来攻打我们,我们如果跟他们硬打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颛顼说:“以你之见呢?”姬 说:“九国敌人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若能叫他们之间互相打起来,不就好平灭了吗?”颛顼一想:对呀!姬 想这个办法就是好。于是就派人分别到九国敌人中调拨他们的关系,很快使他们彼此发起了战争。后来颛顼没费多大力气,就平灭了九国之乱。颛顼看姬 有能耐,就把他封在“辛”这个地方掌管一切。那时,这儿经常闹水灾,水来了,老百姓就往另一个地方迁徙。而重新迁徙的地方又闹了水灾,老百姓便又重新迁回来。这样迁来迁去,老是不能安居乐业。姬 又想了一个办法:带领大家把住处的地势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却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没了。夜里,姬 睡不着,便跑到天上跟玉皇辩理,说:“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与人们为难,不叫人们活下去呢?”玉皇辩不过他,便派天神下来,一下子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这儿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赶得乱跑了。从此“辛”便称为“高辛”,姬 便被称为“高辛氏”  颛顼见高辛氏的确才高智广,能给人民办好事,就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他。从此,高辛氏代替颛顼做了天子,称号帝喾王。因为帝喾王对人民仁爱,所以人们都敬重他。他死后人们把他葬在高辛这片土地上,这便是帝喾陵的由来。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阏伯的父亲。是五帝之一。  帝喾祠修建于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其殿宇雄伟壮观,松柏苍郁,碑碣林立。庙堂内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绘有彩龙,彩龙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传大旱之年求雨多有灵验,所以被人们誉为“灵井”。  相传赵匡胤不得志时,去北方投奔郭威,路过帝喾陵,抽签问卜,当有天子命。后来他果然在商丘当了归德节度使而发迹。赵匡胤登基后,因商丘是西周时的宋国,又是后来的宋州,而定国号为“宋”。  帝喾的传说  帝喾(ku 库),名俊,号高辛苦、氏,是黄帝曾孙,玄嚣孙子,父亲叫矮(jiao 矮)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相传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传说帝喾有四妃,长妃叫姜原,是有邰国(今陕西武功县)君的女儿。相传姜原在娘家时,因出外踏上巨人脚印而怀孕,因无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弃于深巷、荒林与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不死,所以起名叫“弃”,后来长大喜欢农艺,教人种五谷,被尊为后稷,成为周民族的祖先。次妃简狄,是有松国(今甘肃高台县)君的女儿。相传简狄在娘家与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时到玄池温泉洗浴,有燕子飞过,留下一卵,被简狄吞吃,后怀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三妃庆都,相传她是大帝的女儿,生于斗维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蓟县),被陈锋氏妇人收养,陈锋氏死后又被尹长孺收养。后庆都随养父尹长孺到今濮阳来。因庆都头上始终覆盖一朵黄云,被认为奇女,帝喾母闻之,劝帝喾纳为妃,后生尧。现濮阳有庆祖,原名叫庆都,力有庆都庙,此地名是否与庆都来濮阳有关,未见史书记载。四妃常仪,聪明美丽就,发长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后生一子叫挚。挚与尧都继承了王位,作了帝王。  帝喾非常喜欢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古时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  帝喾好巡游,他东到泰山、东海;东北至辽宁;北到涿鹿、恒山、太原;西北至宁夏、甘肃;西南至四川;南到湖北、湖南至长沙。他几乎游遍五岳,参观了女娲、少昊、黄帝等现任的遗迹。这些传说虽未必其真,但略见当时中国地域之辽阔。  帝喾时战事不多,只在帝喾带领常仪、帝女南巡时,在云梦大泽遇到了房王作乱。当时帝女带一只有神通的狗,名叫盘瓠,它暗暗跑到敌营,咬死了房王,平息了祸乱。至于帝喾把帝女和宫女许配了盘瓠,各生十二南女,分送到湖南、浙江两地,那就更荒唐了。  有关帝喾的传说较多,《史记五帝本纪》作了综述:“高辛声而神灵,自言其名。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海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可知帝喾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诚服的帝王。  帝喾,姓姬,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著名文学家曹植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帝喾有几个儿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弃是周的始祖。次妃简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尧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仪生了挚。挚继承了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帝尧。  帝喾陵位于商丘市唯阳区南25公里的高辛集。现存墓地为一高大丘,长200余米,宽100余米。陵前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现仅存明代碑刻一通。

商丘古城论文答辩

186 评论(9)

gfduan73

“商丘古城的形状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的图形基本吻合,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巧合。”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讲师陈道山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他的研究发现。  陈道山对商丘古城的研究颇有时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商丘古城当中蕴含着许多独特的文化价值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商丘古城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志之间的相似关系即是其中之一。他将这一发现撰成《商丘古城:“世界遗产标志”城》一文发表在国内一家建筑杂志上。  陈道山认为,无论从表象符号的图形看,还是从表象符号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看,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的‘古铜钱币格局’”与“世界遗产标志”都如出一辙,因此完全可以把商丘古城称为“世界遗产标志”城。  现存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商丘古城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形如“‘古铜钱币’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这与世界遗产标志的外圆内方基本一致。  据载,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陈道山认为,商丘古城的文化内涵与世界遗产标志的内涵也很接近。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官方解释,世界遗产标志的内涵是: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技艺与灵感的创造,外围圆圈代表大自然的恩赐,两者密切关联,象征所有的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对全人类的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也提醒人们: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及其本质要求就是要维持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陈道山说,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的‘古铜钱币格局’”的出现(公元1540年)要比“世界遗产标志”的出现(1978年)早上438年,米歇尔·奥利夫先生设计世界遗产标志的创意应该来自于古老的东方文明。  如进“世遗”,当之无愧  “陈道山的研究发现对商丘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商丘市文物局副局长刘昭允说。  有关专家指出,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在申报之前是以大量、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有惟一性、独特性的价值标准,这往往需要专家、学者的探寻。从全国范围来看,对商丘古城的研究还太少,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对商丘古城有过深入研究的商丘学者尚起兴认为,商丘古城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从它的保存完整程度、规模及文化价值等方面综合考察,它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尚起兴把商丘古城的独特价值总结为三个方面,即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  商丘古城城、池、郭三位一体,保存格局基本完好,设计非常巧妙,从城门设计到93条街道的数字,以及古城面积、龟背的形状,等等,无不包含着八卦中的诸多理念。  商丘古城内城至外城有8000亩水面,是名副其实的水城。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仍然保存完好,可惜后来遭到破坏。  商丘现存的归德府城是明代正德六年建成的古城,它下面还埋着十几座城池,地下城池最早的在4000年以上,汉、唐、宋、元等朝代这里都是重要的城市,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考察商丘古城后,都对商丘古城的价值给予极高的评价。  单霁翔曾说:“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有很多古城池,但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我们的古城池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所占的份额很小。”  有关专家指出,全国目前保存完好的古城已没有几座了,幸存的这几座古城,先后被国家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或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古城就是其中一座。商丘古城也必将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林。  恢复原貌将是巨大工程  如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商丘古城的现状距离世界遗产标准的要求还有多远呢?  7月1日,记者实地察看商丘古城,想找到原汁原味的古城形态还真不容易。  站在北门城墙上,只见城墙东西方向均密布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北面原护城池外也满是房屋,按照规划,紧挨城池的属于控制建设地带,而一处工地上正在施工,已建起四五层楼高。  进入内城,被拓宽的街道两边是林立的店铺和单位,人流如织,煞是热闹。据介绍,古城13平方公里范围内现居住着5万余人,人口密度极大。街道两侧的建筑基本上为后来改建的,保存下来的老房子所剩无几。  站在南城门上,可以看见城墙外侧的一片池水,这算是水域面积保存较多的了,而在更多的地方很难找到水池的影子。  城郭的痕迹依稀可寻,只是有一段被环城路压占,还有一些地方或被民房占据,或成了墓地,或搭建了众多的各类小加工厂。  而据尚起兴回忆,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古城到处是老房子、老街道,城内城外碧波荡漾,绿树成阴,飞鸟结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商丘发现古城的价值要加以保护的时候,古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商丘古城要“申遗”?国家文物局一位专家说:“一个字就是:拆!”  拆又谈何容易。刘昭允说,拆迁及恢复古城原貌所需资金至少在10亿元以上。  古城申遗徘徊在十字路口  据专家介绍,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一个国家一年只能提出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申请,我国当前已有35项世界遗产项目,而有申报世界遗产意向的项目在200个以上。在新一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目前还没有商丘古城。  有关专家建议,商丘古城可以纳入到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中,作为古运河沿线的一座古城参与申报,这样还可以搭乘最近时间距离——2013年的“便车”,否则往后拖的时间会更长。  也有专家建议,商丘古城与国内另外三座古城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也有专家认为,以商丘古城的价值,应当走单独申报之路,再漫长也值,否则就太“委屈”了。  7月2日,记者在商丘采访时了解到,对于商丘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商丘市政府还没有正式做出决定。与申遗有关的工作,此前主要由睢阳区政府及市文物局在筹划。  在各地都对“申遗”青睐有加的情况下,商丘古城是退还是进?在国内已有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两个古城类世界遗产项目的情况下,商丘古城申遗的独特性在哪里?如果申遗,巨额资金从哪里来?等等。  上述问题都使得商丘在做出申遗决策时,不得不慎之又慎。  对此,副省长刘满仓在担任商丘市委书记时曾这样说:“商丘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它可提高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影响、打造城市品牌。尽管申遗难度较大,工作任务繁重,所需时间较长,但只要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同时,申遗的过程也是对古城宣传推介的过程,维修保护的过程,开发利用的过程。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同心协力,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切实抓出成效。”  事实上,商丘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行动。6月30日,投资几千万元的南城门附近的绿化工程正式开工。一些后续动作也正在酝酿中。
137 评论(12)

sandra赶论文

商丘县城,豫东门户,豫、皖、苏三省交界之重镇。它位于黄淮平原西部,黄河故道之南侧,古宋河之阳。传说时代的帝喾之子阏伯受封于此,此地为苍龙星座中的心宿之地,心宿即《左传·昭公元年》,“故辰为商星。” 阏伯死后葬此封冢为丘,故名商丘,即商地之冢丘。 商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黄帝之曾孙高辛氏帝喾初居这里的高辛集开始,高辛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个部落的首领。现在高辛集西北有帝喾庙和帝喾陵,其周围有大面积的古文化遗址,当为帝喾之居址。帝喾之子阏伯,封于商丘,为管理火神的“火正”,现存阏伯台。帝喾的另一子契,佐禹治水有功也受封于商丘,为商民族的始祖,从此商族就以商丘为基地逐渐发展起来。至契的十三世孙成汤已不服夏王朝的管属,矛盾冲突激化。鸣条(山西运城)一战,夏桀败北,夏灭而商立,建立了商王朝,都于南亳(商丘县南)。 500年后,商被周灭,周成王三年(前1022年),成王封商之遗民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都邑于商丘南1公里,城址己毁。春秋时,宋国较强盛,曾为五霸之一,后于公元前477年灭于楚。秦于公元前22l年统一后置睢阳县于商丘,属砀郡。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封刘武为梁王,都邑于睢阳县(商丘)。当时梁国的境域很大,北抵泰山,西至陈留,括40余里,为膏腴之地,称“梁园”。隋朝改睢阳为宋城,宋州州府所在地。隋开通济渠(运河)从宋城南经过通往扬州,这里为繁荣昌的水陆码头。唐朝改宋州为睢阳郡,“安史之乱”时的“瞧阳大战”即在此进行。北宋改为南京应天府,是东京(开封)的陪都。宋人王巩《闻见近录》载:“南京去汴河五里,河次谓之河市。五代十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宋州比。凡郡有宴饮,必召河市人。故至今徘优曰‘可市乐人’者,由此也。”说明宋时商丘河市之盛况。这里的应天书院是宋朝四大书院之一,为文人学士芸集之地。金朝时仍为南京。元朝时改为归德府治,明初降府为州,嘉靖二十四年(l545年)复为归德府治商丘县。 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归德府城、六忠祠、阏伯台、文庙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清凉寺、陆陈会馆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等。 现在正在申请第九大古都
177 评论(10)

萌芽一号

商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旅游合作,促进京九经济发展”发表讲话,她强调发挥商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合作领域,为区域旅游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商丘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文化厚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商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燧人氏人工钻木取火的发明地,全国十运会华夏文明之火就在商丘采集,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也将在商丘举行传递活动。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商丘还是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花木兰的故乡,有众多的文物旅游景点。2005年商丘被公布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2007年商丘古文化旅游区、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微子祠景点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白云禅寺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未来农业庄园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近几年来,商丘市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推动了商文化、古城文化、火文化、汉梁文化、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和寻根问祖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华商之都”城市品牌工作的意见》,决定进一步继承、弘扬和挖掘“三商”文化资源,打造商丘“华商之都”城市品牌。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商丘市已形成了文化旅游、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中部“商”文化中心区为主体,以东部汉文化观光滨湖休闲区和西部历史文化探秘区为两翼,贯通黄河故道生态休闲旅游带和连霍高速沿线历史名城与文化观光旅游带的旅游精品正逐步成熟。随着商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合作的环境更加优化,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她还建议,积极拓展区域旅游合作空间,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京九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协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充分发挥各成员市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特色优势;通过联合协作,共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开发建设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树立区域旅游主题形象,变单体优势为群体优势,使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后提出八个方面的建设性意见:1、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2、扩大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合作;3、加强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合作;4、加强旅游信息交流和应对旅游重大事件合作;5、消除地区性旅游壁垒,逐步推进跨市无障碍旅游;6、构建旅游诚信体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7、加强人才交流与培训合作;8、加强政策研究,争取多方支持;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政策研究,确定重大研究课题,明确具体研究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地区对旅游业的政策性支持,为旅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推动区域内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会议上,17个成员市旅游局长还签署了《大京九经济协作带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在会议上签订旅游合作协议8个单位,其中,商丘市旅游协会、河南旅游集团商丘分公司还分别与赣州市旅游协会、九江市中国国际旅行社签订了《大京九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和《大京九区域旅行社组团合作协议》。积极拓展大京九经济协作带区域合作空间,对于商丘、乃至整个大京九经济协作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我们期待着与其他兄弟城市共同努力,为大京九经济协作带区域的整体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1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