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4

柯老湿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噪声防治论文选题方向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744966861

已采纳
住宅噪声控制措施研究摘 要:对噪声传播方式及控制标准进行了阐述,从隔声、吸声等噪声控制原理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控制住宅噪声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住宅噪声扰民的问题。关键词:住宅噪声,噪声控制,隔声,吸声过去,我国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噪声问题一直是居民对住宅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噪声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振荡,通常也称“不需要的声音”。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包括空调系统,生活水泵,消防水泵,电梯,厨房油烟机,抽水马桶,家庭娱乐活动,上下楼层搬动物品等所带来的种种“不需要的声音”。噪声控制就是通过隔声、吸声等技术措施对噪声进行治理,从而获得适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宜人的声环境。1 噪声传播及控制标准1 传播方式在建筑声学中,按照声音的传播规律分析,噪声传播有两种途径,即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空气传声通常包括两个方面:1)经由空气直接传播,即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缝隙和孔洞传播,如敞开的门窗、通风孔及门窗的缝隙;2)透过围护结构传播,即由空气传播的声音遇到密实的墙壁后,在声波的作用下,墙壁受到激发产生振动,使声音透过墙壁而传至室内。而固体传声,也称“撞击传声”,即由于撞击或机械振动的直接作用,使围护结构或水平结构产生振动而发声。2 控制标准目前,我国对住宅噪声控制执行的标准主要有:1)GB/T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2)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3)GB 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隔声减噪设计等级标准见表1,民用建筑房间允许噪声标准见表2。2 隔声隔声的定义就是声音传播过程中用不同的构件隔离或隔绝声音,以降低接受者的接受声级。当声波入射到构件上时,因声波的交替作用,使构件像膜片一样产生受迫弯曲振动,此弯曲波沿构件传播,又引起构件另一侧空气振动,从而传透声音。其中的透射损失用隔声量来衡量。围护结构的平均隔声量计算原理Ra=L-L0;其中,Ra为围护结构的平均隔声量;L为室外噪声级,dB;L0为室内允许噪声级,dB。1 空气传声隔声通常,对由空气直接传播的噪声的控制,主要通过墙体来实现。根据质量定律,墙体材料密度越大、越密实,其隔声量也就越高。因而设计围护结构墙体的措施包括:1)实体结构隔声;2)采用隔声材料隔声;3)采用空气层隔声。对于住宅分户墙等隔声要求较高的墙体,可采用双层墙体或多层复合式墙板等。有关墙体空气声隔声的构造措施,应注意以下要点:1)轻质填充墙用水泥砂浆等抹面,应尽量增加墙体表面的抹灰层厚度;2)墙体有孔洞和缝隙时,声波以绕射方式透过。孔隙越大,墙体隔声量就越小。对存在大量相互贯通孔隙的空心砌块或墙板,墙面必须增加抹灰;3)多层复合式墙板,其相邻层材料应尽量做到软硬结合的形式;4)双层墙。空气层厚度取80 mm~100 mm时,隔声效果最好;夹层中放置纤维吸声材料,不仅可进一步提高整体隔声量,还可减少因共振时引起的隔声量下降。吸声材料越厚,隔声效果越显著;应尽量避免两层墙之间刚性连接所形成的“声桥”;每层墙的两侧选用不同厚度或不同材质的板,可避免两层墙同时发生吻合效应。2 固体传声隔声在民用建筑中,楼板层是隔绝撞击声,即固体传声的重点。对楼板的隔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楼板表面铺设弹性面层,以减少楼板本身的振动。常用的材料有地毯、橡胶板等;2)楼板采用浮筑层,即在结构层与面层之间增设一道弹性垫层,可以满铺或间断设置。垫层材料可选用高科环保的隔声毡,发泡橡胶板和岩棉板等;3)楼板进行吊顶处理。铺上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等;增大吊顶单位面积质量和整体性以及减小吊筋与楼板的连接刚度,都能提高隔声效果。3 吸声室内有噪声源时,人耳听到的噪声为直达声和房间壁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混响声的叠加;噪声的声压级大小与分布取决于房间的形状、各界面材料和家具设备的吸声特性以及噪声源的性质和位置等因素。利用吸声装置(如吸声饰面、空间吸声体等)吸收室内的混响声可以降低噪声的方法称为吸声减噪法。吸声减噪法使用原则如下:1)室内平均吸声系数较小时,吸声减噪法收效最大。对于室内原有吸声量较大的房间,该法效果不大;2)吸声减噪法仅能减少反射声,因此吸声处理一般只能取得4 dB~12 dB的降噪效果,试图通过吸声处理得到更大的减噪效果是不现实的;3)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场所,采用吸声减噪法将不会得到理想的降噪效果。吸声减噪法的处理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1)界面吸收,即通过墙面增大摩擦和粘滞阻力,使用弹性多孔吸声材料;2)设施吸收,即墙面放置如挂毯、帘幕等;地面铺置地毯、人造毛制品等;3)共振吸声结构,多孔吸声材料对低频吸收性能较差,因此常采用共振吸声原理来解决低频声的吸收。4 结语民用建筑中的噪声控制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们对住宅要求已由生存型向健康型发展,对住宅的声环境品质也越来越重视。要保证室内良好的声环境,就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从标准规范要求出发,运用隔声、吸声原理,对墙、楼板等提出了若干噪声控制措施。参考文献:[1] GB/T 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S][2] 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S][3]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王万江,金少蓉,周振伦房屋建筑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5] 秦佑国,王炳麟建筑声环境[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 王庭熙建筑师简明手册(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 陶驷骥建筑隔声新技术[J]建筑学报,2004(8):74-[8] 郑 红住宅楼板的隔声研究[J]山东建材,2006,27(3):63-[9] 马绍波,沈 际环境噪声与建筑隔声[J]建筑工人,2006(8):16-[10]吕玉恒,杨捷胜民用建筑噪声控制设计[J]声学技术,2002,21(1):15-The research about controlling residential noiseWANG Hua BAO An-hong LI Zhi-fangAbstract: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transmission of noise and the standards of noise control, discussing the control principle such as sound insu-lation and sound It proposes som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housing problem of noise nuisance to the Key words:residential noise, noise control, sound insulation, sound absorption

噪声防治论文选题方向

125 评论(9)

Kg3972029

近年来,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所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作用。随着公路的通车里程、车流量和行驶车速的与日俱增,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剧和扩大。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1 噪声状况监测与分析 为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公路沿线的交通噪声状况,我们于2000年10~11月,分别对205国道南京至新沂段和312国道南京至苏州段进行了交通噪声监测。 1 监测情况说明 ①测量时间段选在每天的三个交通高峰时间,即9:30~10:30;16:30~17:30;21:30~22:30,每个时段连续监测1小时; ②选取国道上路面约为15m宽的双车道。测点位置为距离路肩10m处,离路面高度为2m处;测点附近地势开阔平坦,无障碍物; ③测量仪器为国产hs6280d型噪声频谱分析仪,并配备hs4782a型打印机。 2 监测指标说明 倍频带噪声频谱--可揭示公路噪声的频率成分。 sd--标准偏差。反映在测量时段内的噪声声级波动情况。 leq--等效连续声级。表示在测量时段内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体现的噪声大小。 lmin--测量时段内的最小声级值。 lmax--测量时段内的最大声级值。 l10、l50、l90--统计声级。表示测量时段内的百分之几所超过的噪声级。如l10=60db,就是表示测量时段内有10%的时间其噪声超过60db。l10相当于交通噪声的峰值。l90相当于交通噪声的本底值。许多国家用l10作为交通噪声的评价量。 噪声分布--噪声布测量可体现产生总噪声值的能量在各声级段所占的百分比。 3 监测结果统计 对205国道南京至新沂段和312国道南京至苏州段的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见表1、表2。 4 监测结果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205国道和312国道在交通高峰时段内9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7db和3db,5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1db和2db,1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4db和0db,大大超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函(1999)46号《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的规定,距路中心线100m范围内执行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并须急待解决的问题。 2 交通噪声的危害 交通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另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例如,交通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有资料表明:交通噪声每升高1分贝,土地的价格就会下降 08~26%,平均9%左右。反过来说,将交通噪声水平降低1分贝,则相当于沿线土地增值9%,对于土地批租来说,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值。 3 降噪措施分析 近年来,世界上众多国家为降低公路交通噪声采取了诸如应用降噪路面、种植降噪绿化林带、修筑声屏障等措施。 1 降噪路面 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透水(或排水)沥青路面。它是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通常在15~2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30%。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但能降低噪声,还能提高排水性能,在雨天能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局限性是:耐久性差,集料、粘结料要求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孔隙易被堵塞。 2 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态效益明显。局限性是:占地较多,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 3 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音,据测试采用声屏障降噪效果可达10db以上。声屏障按其结构外形可分为:直壁式、圆弧式;按降噪方式可分为:吸收型、反射型、吸收-反射复合型;按其材质可分为:轻质复合材料、圬工材料等等。由于声屏障的类型各异,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选用声屏障时,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程度、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 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土地,降噪效果比较明显。局限性是:长距离的声屏障使行车有压抑及单调的感觉,造价较高,如使用透明材料,又易发生眩目和反光现象,同时还要经常清洗。 4 结束语 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噪声污染这一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从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路网建设形成规模后,投入于环保治理的资金将逐渐增大。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种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不足,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
27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