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草原文化论文结尾格式怎么写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1

马衔山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草原文化论文结尾格式怎么写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lutkyo

已采纳
我毕业时也写的电子商务方面,论文结束后你还需写个总结,也就是你觉得电子商务方面会如何如何,将来的前景如何!最后还要写参考文献!把你写论文时的参考书/资料的名字作者要全添上去作为最后一页!你们导师都没教你们吗?

草原文化论文结尾格式怎么写

105 评论(11)

junfighting

论文的结语,就是要围绕这篇论文创作一个结束语,基本要概括全文的要点部分,不能草草收兵,也不要画蛇添足,把自己在论文中引用的专著,按顺序列出来。  第一,论文结语怎么写,论文的结尾,是要围绕这篇论文的所创作的结束语,是要基本的概括全文的要点部分,加深题目意义,论文结语,就是要对绪论中提出的,分析或者论证的问题加以解释,概括,从而,引出的出的结论。或者对论文题目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自己的分析。  第二,论文结语怎么写,论文结尾切记草草收兵,结尾和开头不符合,更不要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第三,论文结语怎么写,在知网论文查询的尾端,要列出的参考文献在文中使用过的,包括专著,论文,如果不是正式出版物,就不用列出来了,需要列出来的参考文献应该按照论文参考的顺序排列出来,不能以别的顺序排列,比如说按照文献的知名度排列,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就是言之有据,也是对原作者的研究成果尊重,最后也方便他人的查找。(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176 评论(8)

hanll123

论文结束语写作:1、论文结束语要与论文开头相呼应,达到强调主题、加深印象的效果。论文结尾切记草草收兵,结尾和开头不符合,更不要画蛇添足,拖泥带水。2、论文结束语可以具体地总结概括论文前部分的内容,指出各部分的要点,最后突出论题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可先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说明,进一步表达论题的意义,点明论题。3、论文结束语可以对论文题目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自己的分析。
360 评论(11)

prinka

关于毕业论文怎么写,内容要怎么取材是很多同学迟迟没有下笔写的原因之一。写完毕业论文的同学还有其它的内容要写,比如:毕业论文结束语之类的。而且这是必须写的,结束语就是总结写好的论文的重点是上面,阐述关于自己写这篇论文想要有什么样的结果。一般结束语放在致谢之前。可以写学习怎么写论文,再写论文结束语。《毕业论文怎么写》一文会提供一些帮助。毕业论文结束语是什么?要怎么写?有些同学对于论文结束语跟致谢傻傻分不清,其实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论文的结束语是对整体论文的总结或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个结论;致谢是描写那些对论文的完成有帮助的人,比如指导老师还有同学的一些感谢的话语。简单来说,致谢的内容就是一些客套话,而结束语是对于论文的结论。要把两者区分开来才能写的清楚,写的明白,才能给论文加分。网上也有很多论文结束语的范文,不知道怎么写的同学,也可以先借鉴他人写的,但是不能抄袭,这样是不能通过中国知网的查重的。关于论文结束语的字数要求,也是根据学校的要求来看的。每个学校的要求也都不一样,几百或者几千字都有可能。论文的每个部分都需要经过中国知网的严格检测,不要因为某个部分不起眼就去网上抄袭,这样会导致论文的查重率过高,一旦查重率超过学校的要求,论文就会被打回重新修改。可以使用papertime论文查重进行了提交对论文初中稿查重,一般的论文写作总是得反反复复的进行多次修改,修改后在进行多次查重,部分高校不支持知网多次查重,提前使用其他论文查重系统平台能避免查重后的痕迹。虽然论文一次通过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把该掌握的格式都掌握好了,写起论文起码会顺理成章一点。
332 评论(15)

rkx499512

论文的结尾,是要围绕这篇论文的所创作的结束语,是要基本的概括全文的要点部分进行总结
330 评论(13)

张xinling

1.顺其自然式结尾,即按照记叙的顺序自然结束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课《夕照》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变化来记叙夕照美丽景色变化的。当夕阳在夜色中消失的时候,对夕照的观察已经到此为止了,所以文章也可自然而然地结束了。如果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记叙的,那么交代清楚了事情的结果,文章也就可以自然地结束了,事情的结果也就成了文章的结尾。以这样形式结尾的文章有很多,第六册的《我们家还缺啥》、《雨中》及第十一册的《狱中联欢》等文章的结尾都属此类。2.首尾呼应式结尾,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能遥相呼应这样的结尾在文章结束时自然而有机地呼应了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完整紧凑。小学语文六年制第七册第8课《壮丽的青春》一文的开篇只是写了一个时间:“1963年11月18日。”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中也这样写道:“1963年11月18日,这个难忘的日子,将同一个光辉的名字——欧阳海,一起载入英雄史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讴歌和赞美了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既明确了中心,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小学语文六年制第九册第4课《迷人的张家界》一课的结尾——“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不仅呼应了开头,而且一语写出了张家界奇山、秀水的无限风光。3.联想象征式结尾,即结尾要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这种文章的结尾对于文章的主旨不是明白的“点”出,而是将其隐藏在背后,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自己去联想,去体会。小学语文六年制第九册第26课《可爱的草塘》这一课的结尾:“我朝前紧走了几步,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顷刻间,北大荒的特有风光,草塘的美丽可爱,在作者的笔下似乎一下子凝固了,仿佛把我们也带到了那个令“我”留恋的“境界”中,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同册18课《金色的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既已长满红锈,为什么还会闪烁着光芒呢?那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会让读者想到什么呢?这样的结尾当真是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4.借景抒情式结尾,即在文章结束时描写景物,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从面达到直抒胸臆的目的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0课《秋天的怀念》中最后写道:“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是对菊时景色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又不乏淡淡的伤感。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儿……”不知同学们是否读出了作者对母亲那种深切的怀念?如果读懂了,看看《草原》这一课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否一样会引起你的遐思呢?当然,结尾的方法绝不仅仅是以上四种,还有五、六、七、八……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它可能随不同的文章及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而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我们应在自己的习作中,应力求结尾接着开头和中间部分的思路,顺势而下,方能恰当自然,不显拖泥带水。
264 评论(13)

tangguo1999

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基本环节之一。好的结尾自然、新颖,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结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点题、总结式。例,《童年趣事》:“虽然这件事已过去几年了,可是至今,仍不时地被当作我们家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论着。” 《一件使我难忘的事》:“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却铭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它时刻鼓励着我,鞭策着我!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它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鼓舞、号召、希望式。例,《秋叶随想》:“让我们走出对秋天的哀叹,走出对落叶的惋惜,拥抱这短暂而又灿烂美丽的人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时光,把我们的足迹留给这宽广平坦的大道吧!”畅想式。例,《我喜欢雪》“秋天已尽,我和小雪花共舞的日子还会远吗 ?”启发式。文章结尾含蓄深刻,给读者以启发,令人沉思。例,《故乡》的结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笔下的路,其含义是指人生的路。启示当时的沉睡的中国人民走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这个结尾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给人以鼓舞和信心。衬托式。用一句或一段话把文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的衬托,使之更加丰富,从而深化主题。如《老山界》的结尾:“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还是小得很。”这样,既总结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辛,更衬托出长征途中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引用式。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语言而居要”。例,《驿路梨花》结尾: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陆游诗句,点题点人。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抒情议论式。《体验苦与乐》:“军训生活虽短暂,但让人回味,虽有苦涩但更让人快乐。风儿吹着的小铃儿还在摇晃,我的思绪依旧绵长……”《秋色》:“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因为你带来了迷人的景色,带来了累累的硕果,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评价式。例,《同志的信任》结尾写:“鲁迅先生……最可信任的同志。”对鲁迅先生高度评价,点明题旨。《我爱秋天》:“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因为你带来了迷人的景色,带来了累累的硕果,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升华式(或 引申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例,《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荔枝蜜》的结尾写:“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与蜜蜂融为一体了,是对蜜蜂感情的第三次变化。在结构上与开头“不大喜欢蜜蜂”相映衬,首尾呼应。在内容上,深化了中心:要像蜜蜂一样辛勤酿造,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描写式。例,《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卖蟹》结尾写:“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大海上涌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用大海的“碧蓝”和浪花的“洁白”映衬卖蟹小姑娘,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小姑娘的青春美、纯情美和人性美。11 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例,《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总之,记叙文的结尾有的是抒发感情式,有的是描写形象式,有的是幽默含蓄式等,议论文的结尾则多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当然,文章的结尾并不止于此。“文无定法”,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不拘法的。但对作为整个构思中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尾来说,切忌临时拼凑,重复累赘,装腔作势,首尾脱节等毛病。12.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在文章的结尾,把含义较深的话放在末尾,以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13.重复主题句结尾回到文章开头阐明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强调的效果。14 自然结尾随着文章的结束,文章自然而然地结尾。15.含蓄性的结尾用比喻或含蓄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作者的看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思考。16.用反问结尾虽然形式是问句,但意义却是肯定的,并具有特别的强调作用,引起读者深思。17.指明方向,激励读者结尾表示对将来的展望,或期待读者投入行动。
31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