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gongsheng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如木料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份并剩下碳和灰)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但氧化剂并不限于氧气,氧化并不限于同氧的化合。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至今仍是人们的主要能量来源,其目的不是制备生成物,而是获得能量。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与方法不仅对节约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至关重要,而且,对减少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等有害气体、烟尘等对空气的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是燃料和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使燃料充分氧化,应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同时,为保证固体和液体燃料燃烧充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等)也是有效的措施。 
海洋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重要的自然资源,海洋污染会直接影响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了解海洋环境中PAHs的浓度水平及其多介质环境过程,对防治海洋污染、保障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台州湾为例,调查了近海海洋环境中PAHs的浓度水平,重点分析了PAHs的组成特征及生物富集现象;调查了围塘养殖海水中PAHs的浓度水平及来源;比较了PAHs和其它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及来源。试图为海洋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 近海海洋环境中表层水、中间层水、底层水中15种PAHs总浓度(∑PAHs)的平均值分别为7、1和9 ng/L。表层沉积物中∑PAHs为4~6 ng/g,平均值为6 ng/g。海水中的PAHs以4环为主,沉积物中以3环为主。棱鱼、蟹、海鳗、沙蚕和鲻鱼等生物体中∑PAHs分别为99、31、54、32和23ng/g,它们对PAHs的富集能力分别为棱鱼>鲻鱼>蟹>海鳗>沙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7 第一章 海洋环境中PAHs的研究进展 7-19 1 海洋环境中PAHs的污染状况 7-14 1 海水中PAHs的污染状况 8-9 2 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状况 9-12 3 生物体内PAHs的污染状况 12-14 2 海洋环境中PAHs的毒性效应 14-15 3 海洋环境中PAHs的源解析 15-18 1 源解析方法 15-16 2 污染源研究 16-18 4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目标 18-19 第二章 近海海洋环境中PAHs的空间分布及组成特征 19-31 1 实验部分 19-21 1 样品采集 19-20 2 仪器与试剂 20 3 样品前处理方法 20-21 4 样品PAHs的HPLC/FLD分析条件及质量保证 21 2 结果与讨论 21-30 1 PAHs在海水中的空间分布及组成特征 21-25 2 PAHs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 25-26 3 PAHs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及富集现象 26-30 3 小结 30-31 第三章 围塘养殖海水中PAHs的浓度及来源 31-37 1 实验部分 31-32 1 样品采集 31 2 仪器与试剂 31-32 2 结果与讨论 32-36 1 PAHs的浓度水平及污染程度分析 32-33 2 PAHs的组成特征 33-34 3 PAHs的来源分析 34-36 3 小结 36-37 第四章 PAHs等典型有机污染物浓度及来源 37-44 1 实验部分 37-38 1 样品采集 37-38 2 仪器与试剂 38 3 样品预处理及测定方法 38 4 质量保证体系 38 2 结果与讨论 38-42 1 水体中PAHs等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38-40 2 沉积物和生物体内PAHs等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富集情况 40-42 3 PAHs等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42 3 小结 42-44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44-46 1 研究结论 44-45 1 近海海洋环境中PAHs的空间分布、组成特征及富集现象 44 2 围塘养殖海水中PAHs的浓度及来源 44 3 近海海洋水体中PAHs等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及来源 44-45 2 研究展望 45-46
雪灾之后谈谈环境保护1月11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到50年一遇的强降雪过程,突如其来的雪灾,使一些地区的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旅客大量滞留,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部分地方供水管道破裂、房屋损坏,一些牲畜被冻死、农作物遭受冻害,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那么,今年天气为何如此反常呢?因为目前正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拉尼娜现象”活跃年份,“拉尼娜现象”大约每8—10年一个循环,这次的“拉尼娜现象”超强,超活跃。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 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除了强降雪,今年一些城市还出现了冻雨现象,同样危害很大。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一方面,这是自然规律,地球的冷热和太阳活动有一定关系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太阳活动的低潮,地球也就会特别冷,就象今年。另一方面,就具体情况来说,由于环境问题造成温室效应减缓洋流速度。所以冬天也越来越冷。不仅在我国,在欧洲,全球变暖也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11月底,欧洲各国也遭受了暴风雪和寒流袭击,从英国到波兰,从德国到希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突然降温的影响。大雪造成交通混乱、电力中断、学校关闭,有人在严寒中冻死……那么“拉尼娜现象”为何今年特别厉害呢?原因如下:1. 地球已破坏严重。2. 一些工业化国家环境意识不强,对此不重视,不断排放温室气体,从而加剧了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自然生态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荒漠将扩大,土地侵蚀加重,森林退向极地,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旱;热带也将变得更湿,干热的副热带变得更干旱,迫使原有水利工程重新调整。再是沿海将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气温升高,两极冰块将熔化,使海平面上升1米多。另有科学家认为,由于气温升高,引起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可能升高2 ——4米。现在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海面升高会淹没许多城市和港口。今年冬天的冰灾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汉堡大学海洋学家奎德菲斯说, “我们的确在改变气候,制定保护环境政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的确,温室效应的后果相当的严重。其实地球的温室效应已经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198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已作出一项决议,指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继续增加,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号召国际社会“为当代和后代人类保护气候”而努力。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生产时,要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技术,防止甲烷、氯氟烃等气体的外溢。其次,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最后,还要用各种途径减少矿物能源的总消耗,尽量采用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说,环保已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那么怎样环保呢?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还要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多种树。因为植树造林将对保护我们的环境,调节整个地球的气候起到积极的意义。植树造林的好处有许多:1.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2.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3.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4.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5.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6.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再次,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为了地球的明天,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努力,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好好地保护环境。为此建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1.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2.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3.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4.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5. 在有意义的日子里种上一棵树,既有纪念意义,又为环保作了一份贡献。6. 尽量多回收一些废旧电池,不要将废旧电池丢弃。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宁波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 2、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3、论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性 4、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5、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6、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7、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8、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9、"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着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 10、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 11、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2、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 13、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发 14、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15、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6、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17、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18、城市滨海环境景观设计表现海洋文化初探 19、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 20、论中国历史上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