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11

safvknz1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校园网络诈骗论文范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x_lbc

已采纳
不要泄露自己的隐私,不管是在大学校园里,还是在外面,都不要随便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这样有可能这些信息会被拿去做一些对自己非常不好的事情。使用聊天软件的时候,对聊天的好友不要轻易相信,聊天软件功能比较强大,但是涉及到钱财方面的,最好还是能够和对方通个电话之类的,这样确保对方真的就是本人。接到中奖电话,很多时候,会有一些电话打来告诉我们中奖了,这个时候一般都是诈骗,要你汇钱过去或者让你直接去领取,不要相信,除非你参加过,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大学生在缴纳学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打电话来要要求交学费的,不要直接给对方汇钱,这个在很多时候都是骗局,学费最好是直接拿到学校去交,而不是汇到对方的账户。在学校的时候,如果接到电话说家里出事了,或者怎么样,需要马上打钱或者马上到哪里哪里去,这个时候最好打电话回家核实一下,如果亲人的电话打不通的话,可以给邻居之类的打电话核实。如果发现自己被骗了,不要慌张,也不要置之不理,最好是能够马上报警,越早报警越好,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的损失,也可以避免更多的人被骗。

校园网络诈骗论文范文

317 评论(14)

syserd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一) 高校诈骗案的作案手段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各类诈骗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作案手段: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急于打工赚钱的心理,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二)高校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高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281 评论(12)

siyuedeputao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一) 高校诈骗案的作案手段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各类诈骗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作案手段: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急于打工赚钱的心理,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
169 评论(13)

大数据建筑

写作思路:以“预防诈骗反思”中的“预防反思”作为主题,先写出一件诈骗的相关事件,最后总结如果防止诈骗的反思,正文:诈骗行为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他往往会让一些善良的人相信,反之有一些人会拒绝。一天,我正在写作业,忽然手机叮铃铃地响了,我接起电话,里面的人说:“恭喜您从亿万人群中被选中,我们这次举办了一个答谢客户活动,选中的人就可以获得5万元红包只要你给我你的银行卡号报到我这几个小时后您就可以收到钱了。”我一听着句话就确定这一定是个诈骗电话。这是我干脆将计就计说:“好我马上报给你!”这时我随便报了一串数字。过了一会儿电话里的人说:“对不起你的你的账号和密码都是错的请你把真的账号密码报给我!”他的语气一下子变了从一个温和的人变成了一个暴躁的人,我说:“我家没银行卡你怎么把钱给我?”那人什么都不说就挂了。这件事以后,大家应该都知道了,那些诈骗的人,往往利用我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来诈骗我们的钱。以后大家接陌生人的电话要小心谨慎以防被诈骗。
358 评论(13)

hlcizhe

真的是傻逼,作业写得这么差,还敢发出来,真的不要脸
115 评论(11)

嘟嘟嘟浮夸

【案例导读】 街头的几种诈骗类型举例说明,并提供一些防范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案例正文】 随着春节临近,抱着“骗一笔”就回去过年想法的犯罪分子越来越多,街头诈骗活动近日在我市屡屡“上演”,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严重危及到社会的正常治安秩序。在此,金陵晚报记者将最近发生在南京街头的几种诈骗类型举例说明,并提供一些防范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市民一点启示。 一、紧俏化工原料急于出手,其实就是几块口香糖 2002年4月9日上午,扬州的薛老汉带着给儿子买家具的1万元钱在南京汽车东站下了车,一妙龄女子迅速迎了上来,聊了一会儿后,又过来一男子假装问某化工厂怎么走,称自己有紧缺化工原料想出手。女子建议和薛老汉一起把这些原料买下来再倒手,薛老汉见有利可图,乖乖捧上了自己的1万元钱,结果只能是哭哭啼啼到锁金村派出所报案了。 类似骗术:“假金佛”、“假金龟”诈骗 防范方法:做人莫贪,贪字当头必吃亏。 二、“老中医”替人消灾,本来没灾招来灾 2002年7月12日上午8点多钟,家住北安门桥附近的李老太在去菜场的途中被一妇女拦住了,该妇女向老太打听一个神奇老中医的住处。两人搭识后,该女子称老太家中近日必有灾难,后来又过来两名妇女,也是连声附和,并称只有把家中的钱财拿到老中医家里放一天并带回一符才能消灾。可怜的李老太被骗走了4万多元钱。 类似骗术:“老神仙”治病 防范方法:陌生人说话千万别轻易相信,老年人尤其要当心。 三、眼前突现钱包,分红才知上当 2003年元月2日下午4点多钟,市民朱小姐路过水佐岗附近时,突然看到前面一个骑车男子掉下一个钱包,她刚把钱包捡起,旁边窜出3名男子,声称见者有份。朱小姐打开钱包表示是空的,几人不相信,强行把朱小姐身上的1800多元钱抢走。 防范方法:天上不会掉馅饼,“炸药包”碰不得,碰了就惹祸。 四、假装试车,骑上就回不来 2002年4月17日,一男子窜至一个体摩托车销售点,提出要购买摩托车,但想先试试车的性能,老板以为能做一笔大生意,自然一口答应,哪知道他跨上摩托车扬长而去,老板等了半个小时,这才发现摩托车被骗走了,追悔莫及。 类似骗术:“借手机”打电话 防范方法:试车时可以留下押金及有效证件。 五、兑换邮票等赚差价,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002年6月23日上午,市民刘某在新街口被4名男子以买卖邮票、从中可得差价赚大钱为名,骗走人民币7000余元。 类似骗术:兑换国库券、粮票、外币等 防范方法:生财要有道,不义之财不能碰。 六、“送牙膏、中大奖”,奖品全是劣等货 2002年12月22日上午9点多钟,59岁的安徽人张某刚出南京火车站就被一妇女莫名其妙地塞到手里一支牙膏,并连称中奖了。随后她拿出一大堆奖品,请老张交上手续费500元。喜滋滋的老张不知是计,拿出了500元钱。 类似骗术:“送奖券”等 防范方法:不要接受,敬而远之,到公安机关报案 除了以上列出的种种骗术外,还有“三张牌”、“招聘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等骗术,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时刻提高警惕,及时报警,以免受骗上当,弄得春节也过得不开心
203 评论(12)

15705115362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更不要相信那些说什么免单优惠之类的活动
25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