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yc843
1、了解我国历史和国情,树立民族自信心改革开放精神应该是建立在深度了解我国发展历史的条件上。学生首先应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和感受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自立做出的贡献,还应该了解我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的艰苦努力,进而全面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坚定自身将要肩负起的社会责任,树立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用爱国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国家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改革开放,不忘传统文化在这个崇洋媚外的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中国文化渐渐被外国接受的时候,西洋文化渐渐引入中国,而这种时候,我们更加不能忘记传统文化。忘却传统文化而空谈改革创新,这样的改革创新时空洞乏味的。改革创新所带来的,肯定是社会的发展。当端午节被韩国人申报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所带来的,是当前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担忧。而当前的各种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明显不够,要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这样,才不会在改革创新时丧失文化内涵而显得空洞乏味。扩展资料:在深化改革开放实践中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社会和历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客观和物质的。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不仅要求我们继承光大其精神内涵,更要求我们将其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因此,必须在深化改革开放实践中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 0 19 
1、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正值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创后,列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加紧资本向全球输出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国家和社会状况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反而延续和加剧了19世纪中叶以来列强环伺、中央空虚、地方割据的局面。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0年代~1940年代末)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阶段(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阶段(1927-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年);解放战争阶段(1945-1949年)。经过28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这是一个使命型政党通过党内思想、组织建设高度一体化,党外成功争取最大民意支持,顺应和利用国际局势,积极实践新民主主义理论、战略与政策的结果。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以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为标志,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拨回经济建设轨道,不仅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时期的总任务,而且开始了被视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进程。继往开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事业,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的内涵,朝着“两个百年”目标,即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全国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建国一百年时建成中等发达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