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8

wzrgfww45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民日报议论文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杨怡心

已采纳
会有很多人将人民日报里面的一些金句写进作文,而且是非常适合的,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民日报议论文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138 评论(12)

pyflxxx

我经常会把这些句子写进作文当中,比如能好好地睡一觉,犹如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当伸出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还有三根手指正指向自己,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138 评论(10)

小核桃晶晶

时隔半个月没出人民日报了,许多童鞋在后台催小编了,想要再出一期人民日报相关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最新的人民日报时评京剧,记得来不及摘抄的要收藏哦。第一个金句: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在建设文明城市中提升文明新高度。使用主题,道德规范及制度实施需要病假而行等。事例:文明其表,制度其里。旅游文明的形成需要循循善诱的劝导,也离不开严管重罚的跟进。一方面要持续更新游客行为指南,让公共行为有规可依,另一方面则要用好执法的手段,提高不文明行为的代价。第二个金句: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历史莫敢忘,吾辈当自强。适用主题,中华历史中华文明精神等,事例: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尽管冬衣单薄、粮弹匮乏,志愿军将士依然敢打必胜,牺牲时依然保持冲锋队形,冻僵后化作冰雕也矗立在战壕之中。在狂轰滥炸的上甘岭,尽管敌人的炮火把山头炸低了两米多,也无法撼动志愿军坚守的阵地,无法迫使志愿军后退一步。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群最可爱的人,用血与火、生与死的钢铁意志,诠释了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最后,你在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你会运用作文素材了吗?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那就多多点赞,多多支持,多多转发吧。小编在这里,就谢谢大家了。
286 评论(8)

夏冬春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
173 评论(14)

styz1917

伟大事业必有精神之源,胸怀千秋伟业,善除害者察其本,志气之所趋,风雨多经人不老,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253 评论(10)

Songhua_Gu

这里是21年全国一考生,高三一年经过老师的教导后,基本每次作文都50+,也积累了不少有效素材。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素材推荐。  素材的作用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谁不知道,不就是让文章看起来更高级吗”。其实不完全对,素材其实是你的一个论据,是为文章服务的,目的是让文章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不能作论据的素材干脆不要用。  素材推荐①《第一时间》这是一本月刊,每期更新时事热点,以及时评。有些文章旁边会写出它的文章立意,看多了之后有助于我们自己写出比较好的立意。其实文章的升华点都是类似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关怀看多了也就知道该往哪方面走了。②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时评的天花板,每篇文章都是短小精悍,用简短的语言一阵见血地指出问题。在等车、上学这样的碎片时间看一看,长期积累,可以学习到它的逻辑和有说服力的语言。  为什么推荐时评时评既有对事件的概括,又有对事件的分析,这其实跟我们高考作文的架构很相似。很多人议论文不能拿高分,不是因为素材不够,而是因为对事件分析不够深入或缺乏逻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盲目地堆叠“好看”、“高级”的素材反而适得其反。时评中也会穿插一些例子,这些例子亦可以作为该主题下的素材。由此得出,时评的信息量非常大,语言精简,比看素材书的效率高很多。我不推荐大家去买大本大本的素材书或看纸条app,一是你没时间也没耐心去看,根本记不住;二是这些素材都是大段的,没有针对性,也不可能在考场上直接使用;三是时间比较久,不如《第一时间》和时评来得新鲜,没有跟上时事热点。
249 评论(8)

huangzhuo

我推荐《史记》“读者”杂志《青年杂刊》《感悟》或是去书店买《高中作文素材书》《作文素材专项训练》《高中生作文经典素材大全》《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库 》,平时没事了多读读这些书。
8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