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505395
幼儿早期教育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形成及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而进餐教育也是幼儿健康驾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不良饮食习惯,存在厌食、偏食,饭前过量吃零食等现象,这些不良进餐习惯将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家长也因此而深感头痛。那么,怎样使孩子从小成养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呢?个人觉得家长、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从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去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一下简要谈谈本人在幼儿教学中采取的颇有成效的做法:一、 家长、教师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引导幼儿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松弛”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说了算。所以,使孩子造成偏食的现象。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也向家长提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吃碰到的问题,每次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关注着,为什么孩子们在饮食方面有这样的差距。有的孩子甚至在吃鱼肉的时候,老师帮忙撕碎喂他,他还是全部吐出来。如果现在不改正一旦形成了这个坏习惯,那以后对于他们的健康身体是大有影响的。因为现在孩子正在长身体,各方面都需要营养。同时,也向家长了解了有部分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饭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长哄着吃,追着吃。另外,幼儿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我认为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少不了教师的耐心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协调,家长和幼儿驾驶实施同步教学,从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好习惯,假如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做法不一致,容易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二、 巧用游戏方法培养幼儿餐前洗手的习惯手是人体接触外界最多的部位,也是做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天生好动 ,他们常常在吃东西之前忘了洗手,这样很容易把病菌带到嘴里,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要洗手的习惯,并保持小手的干净。同时要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刚开学时,我总是发现班上有个别孩子的洗手方法不正确,摸了肥皂就冲掉,这样没有洗掉手上的细菌。所以,孩子们在每次洗手前,我总是唠叨着,边示范给孩子们看:卷起袖子,打开水龙头、充分冲湿双手,摸肥皂,手心、手背、手腕搓一搓,用清水冲掉、关掉水龙头、双手合拳甩一甩,用毛巾擦干。就这样,孩子们在手把手的引导下,使每位孩子都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为了使孩子们养成洗手的习惯我还字编了一首《洗手歌》:“呜,咔嚓咔嚓,排队啦!来洗手,打开水龙头呀,小手冲冲湿呀,摸摸肥皂。搓一搓,搓手心;搓一搓,搓手背;搓一搓,搓手腕,小手冲干净!再用毛巾亲一亲,看,小手小手,干干净净。”孩子就是孩子,有的事情我们可能说一遍两遍他们能明白过来,但是有的事情我们要经常提醒正确引导,如今孩子们已养成了正确、勤洗手的好习惯,我觉得自己每天的唠叨不是多余的,事实证明了一切。所以说我们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即要耐心、又要细心,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越做越好。三、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引导幼儿常规进餐孩子总是喜欢一些有趣、深动的游戏活动,根据幼儿的心里特点,而单单和他们说道理他们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的方法,来鼓励幼儿初步了解每天按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例如,我经常利用“娃娃家”这一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游戏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喂小宝宝吃饭,比一比谁当起“爸爸”“妈妈”来最像,并在教学中用各种轻松、风趣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穿插进去《怎样吃最有营养》一书的教学,使孩子掌握一些常规粗浅的营养知识,懂得要想身体好,就必须吸收全面的营养,合理地搭配饮食,健康茁壮地成长。通过故事《胖胖和瘦瘦》,使孩子们懂得挑食的孩子又瘦又小,样样都爱吃的孩子长的又健有壮。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农村资源,曾在秋收的季节,带领班上的孩子们参观农民收割稻谷,还组织孩子们一起帮着拾稻穗,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并通过故诗《锄禾》,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明白我们吃的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四、 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等不良进餐习惯相信大多数的老师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在进餐时,有的孩子光吃饭,不吃菜,有的孩子爱吃荤菜,不爱吃素菜,有的孩子吃饭速度特别慢,等等。@_@我是分割线@_@那么,如何纠正幼儿在进餐中诸如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等不良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几下几点做法与大家一同探讨:1、 进餐前夸一夸每个孩子都有同一特点,他们喜欢听好听话,我就是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例如,在餐前对进餐表现较好的孩子进行表扬,“辉辉小朋友吃饭真是乖,吃得又快有好,大家都要向他看齐啊”“大家看,帅帅小朋友坐的真端正,这样吃饭的时候,营养很快就流到胃里,被身体吸收,长得又帅又壮。”2、 进餐时夸一夸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膳食,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壮的体格,就必须引导孩子均衡膳食,合理搭配,全面吸取营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会观察、学习承认的一举一动,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循环渐进地引导,在进餐前,我们必须在孩子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榜样。每天在进餐前,我都会给孩子们介绍菜名,让他们知道我们吃的菜叫什么名字,并且简单的了解它的营养价值,有时候碰到孩子特别不喜欢吃的菜,像海带我们班的蒙蒙小朋友特别不爱吃,每次吃海带时,他总是不高兴。怎么办呢?我始终想不出最佳的办法,但是一次游戏活动中,《勇敢的小鲸鱼》使我得到了小小的启示,我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鲸鱼,然后游过三个包围圈,找到钥匙救出被困在大石头缝里的小海龟,对呀!我何不在孩子吃饭时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呢?于是我就忙开了,自做了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并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如戴上鲸鱼的头饰,用童趣而神秘的语气对孩子们说:“我是大海里的鲸鱼壮壮,你们瞧,我的身体多么高大,我的皮肤滑滑的,小朋友们都喜欢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朋友你们吃的海带就是生长在大海里的一种水草,我也很喜欢吃海带,海带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碘,碘是小朋友身体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多吃海带,才能让我们变的很强又壮!”然后,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海带来,边吃边说:“真好吃啊!”于是,孩子们也就自觉的动起了勺子,蒙蒙也跟着拿起勺子,慢慢地吃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如今孩子们碰到吃洋葱、芹菜等都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此外,还有一些孩子光爱吃素菜或者爱吃荤菜,我经常会用个中游戏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每样才都要尝试一下,合理搭配,均衡膳食,均衡营养。在孩子进餐时,我总是用夸张的方式鼓励他们,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也会积极鼓励他们,如常鼓励他们说:“一口饭一口菜,放在嘴里嚼一嚼,真好吃。超超小朋友,你真棒”“怡怡小朋友,你吃饭真像火车钻山洞,盛满饭的小勺子像一列小火车呜呜地开进你的嘴巴,你真会做游戏。”3、 进餐后夸一夸孩子们在进餐后,我经常让大家围坐在一起,对今天的进餐情况做个小结,表扬和鼓励有进步的孩子,发给他们小红花,小帖画,自制的小卡片等作为奖励,并进行口头鼓励,如:“越越小朋友,你不留剩饭,吃的干干净净的,真棒!”“杰杰小朋友,撮子真高兴有你这样 的朋友,你是个爱干净的乖宝宝!”“阳阳小朋友,你跟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爱吃蔬菜爱吃肉,你是最棒的!”诸如这样的夸奖,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间的互相学习,能够较为有效的纠正幼儿偏食、挑食及剩饭等不良进餐习惯。幼儿园的工作就是那样,耐心、细心加爱心,我们教育幼儿也要持之以恒,现在我班上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教育,孩子们在进餐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不再有偏食、吃零食的坏习惯,每个孩子都能干干净净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家中、幼儿园里协调一致,家长们也感到特别惊讶。幼儿园的工作就是那样,耐心、细心加爱心,我们教育幼儿也要持之以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怕麻烦,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甚至更多。。。。。。,相信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好,相信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以利于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切忌边吃边玩,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二、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及吃单一食物,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和注意烹调方法。平时可采取讲故事或歌谣形式教育幼儿,说明食物营养的重要性,对长身体有好处,并积极诱导幼儿喜欢吃各种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三、讲究餐前卫生要求教育幼儿饭前洗手,人们常强调“病从口入”。手接触外界物品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常带有几万个细菌,指甲缝里的污垢可藏细菌几十种,幼儿在进餐时如不洗手,很容易随食物将细菌吃进体内而导致生病,要教育幼儿饭前洗手,洗手时用流动水,打上肥皂,边洗边搓,边洗边冲。四、饮食要定时定量根据幼儿年龄的需要量供给相应的食物。注意营养全面,数量充足,食物丰富多样,同时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少盛多添,进餐时不宜一次把饭盛得太多,教育幼儿学会一口饭一口菜,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幼儿胃肠道的消化酶和消化液也都有自身的固定量,如果食物量超过这些消化液消化能力的限量,就会打乱胃肠道自身的节律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身体造成危害。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发现许多幼儿存在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进餐习惯,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意义重大。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 幼儿进餐时要讲究秩序和纪律,不要拥挤,应从小学习饮食礼仪,不影响别的小朋友进餐,养成专心用餐,礼貌进餐的好习惯。幼儿进餐时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幼儿进餐时,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能使幼儿愉快的进餐。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播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宽容。如:进餐过程中出现有的幼儿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现象,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是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 给他们鼓励,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 创设丰富的进餐主题墙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 通过家长的反馈表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我们首先创设了“我是爱吃饭的好宝宝”主题墙饰。接着创设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把幼儿吃饭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拍下来,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一起看图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进餐时,如果哪个孩子做的不好,我们会说出儿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会很快就调整过来。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把每一项步骤图展示在主题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等形式去教育幼儿,而是采用物化的教育目标,通过表扬、暗示、提醒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离园时,进餐表现良好的小朋友就会奖励一朵小红花。激励的效应是神奇的,孩子之间也互相提醒,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 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不同,对食物的偏好也必然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等,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1.逐渐加量法 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要留有余地。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 “今天,你吃了两碗,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 2.情绪感染法 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大人的情绪感染。因此,我们会用积极地情绪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食欲。面对不爱吃蔬菜的小朋友,我们会神秘地说:“你一边吃蔬菜,一边还能听到蔬菜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我们会认真地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解决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幼儿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3.榜样示范法 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我们要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让孩子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有意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渐渐地让他们在正确进餐的轨道上迈进。 4.观察法 针对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有的孩子吃饭慢,是因为身体不适,我们会更加关心,鼓励他适量进餐;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吃,我们会用游戏口吻激励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5.亲身实践法 亲身实践法就是教师与幼儿一起亲自实践,有地放矢的进行教育,改变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进餐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尤其是菠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菠菜种,种在种植区,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给菠菜浇水、松土、除草。菠菜成熟了,我们共同把收获的菠菜带回活动室,通过择、洗,再送伙房。带领幼儿参观伙房师傅烹饪菠菜的过程。进餐时,孩子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 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可以独立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这需要家园同步,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互动 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家园联系栏》是幼儿园与家长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科学喂养幼儿等知识。通过qq群、微信、手机短信、电话等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偏食、挑食等现象介绍一些小窍门、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 召开家长座谈会 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打破由原来家长是被动的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针对孩子近阶段饮食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请进餐习惯良好的家长说说自己育儿经验;鼓励家长说出自己育儿困惑;大家互相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经验共享,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向沟通,也各自在活动中积累了教育经验,提高了教育水平。 总之,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