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an87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山东工商学院还不错,从专业科目来分析,该校专业科目丰富,从师资方面来说,该校师资力量丰富强大。1、专业科目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立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专业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培育)建设专业(群)6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校外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200余家。2、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309人,其中专任教师931人,教授128人,博士440人;长江学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40余人。办学历史1984年7月上旬,原煤炭工业部酝酿在烟台筹建煤炭高等师范教育类学校,拟称为“煤炭教师进修学院”或“煤炭教育师范学院”,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也拟迁烟台建立“煤炭经济学院”;9月17日,原煤炭工业部提出筹建华东煤炭大学,下设煤炭经济学院和煤炭教育学院的设想。1985年4月3日,原煤炭工业部向国家计委、教育部发出《关于建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报告》;12月3日,原国家教委批准以山东矿院经济类专业为基础在烟台建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1986年3月下旬,学校第一批工程破土动工;9月22日,学校第一批新生举行开学典礼;10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校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山东工商学院
是一所经济类高校,在山东烟台莱山区,环境不错,东校区出门不远就是海,西校区靠着山,附近有凤凰山,黄海游乐城等等,交通便利,治安还行吧,学校保安很负责的,住宿有很多种选择,不知道你是男是女了,男生好像都是八人间,有电脑桌有阳台,女生的话就不好说了,女生有很多种宿舍,校风还好吧,你要是想学工科类的专业的话就不要选这学校了,毕竟这是经济类学校,经济类专业比较好,像会计,金融,经济等等,这个你去山东工商学院主页查一下就行,经济类学校女生多,相当多!!!男生比较少。好像听说2013年要改成山东工商大学,呵呵,当时我就冲这一点来的,我报了人力资源管理,可惜分不够学了电子,然后就后悔了,你最好看看你的分数是什么水平再选择,学校吧比较小,比较挤,到处都是房子,学习就靠自己的,大学没人会管你,不过这学校一周只休息一天,没有双休日,有的专业都只能半天半天的休息,课程排的比较满,呵呵像我们学电的学生都比较累,当然了学电的在哪都累。
回答
山东工商学院位于山东烟台,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级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首批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和全国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9月,因管理体制改革转为中央与山东省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3年2月更为现名。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4万册;有17个二级院(部)、9个研究院、36个研究所(中心),5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9人,其中专任教师93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1310人
当然是公办本科了山东工商学院,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12月,1998年9月由原煤炭部管理改为中央与山东省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3年2月更为现名。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和文明校园。学校占地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65万册。学校下设13个二级学院,4个基础课教学部,14个科学研究院(中心、所)。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175人,其中专任教师89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10人,副高职称教师27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9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20余名。 学校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统计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学校的管理学、经济学2个学科分别名列中国大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科100强。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育具有新儒商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建有校外教学就业实习基地160余个,建有在国内同类商科实训平台中处于领先水平的商学实验中心,并获批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筹建)。学校是山东省最早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省级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大奖。学校的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7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444项,企业委托项目336项,科研进账经费累计4120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7项,发表论文6800篇,其中639篇论文被国际“四大检索”收录,出版学术著作225部。学校编辑出版有《山东工商学院学报》《煤炭经济情报》2种学术期刊。学校的“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煤炭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基地”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强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半岛经济研究基地”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的煤炭经济和半岛经济研究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学校设有国际交流学院,具有中外合作办学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已与4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互访、学分互认、交换生、本硕连读、带薪实习等20余个合作项目。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优秀高校、共青团规范化建设优秀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和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依托商科优势,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服务煤炭行业发展;依托齐鲁文化优势,弘扬“惟平惟准、近知近仁”校训,打造新儒商文化育人品牌,形成了“商蓝渗透,煤经融合,培养具有新儒商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正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学科强校、人才名校”四大战略,为建设有特色开放式工商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