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晶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肿瘤抗原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内免疫后对抗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诱导作用。方法:以β-gal为模拟抗原,以转染有LacZ基因并稳定表达β-gal的淋巴瘤细胞E22为肿瘤细胞模型,用携带编码β-gal的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Z)转染小鼠骨髓DC,检测转染的效率及LacZ基因修饰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皮下免疫LacZ基因修饰DC后小鼠引流区淋巴结细胞数量和组分的变化以及诱导产生CTL和抵抗E22细胞再攻击的能力。结果:LacZ基因修饰后24、48、72 h,均能检测到80%以上的DC表达β-gal,此基因修饰的DC可有效刺激同基因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其皮下免疫小鼠1 w 后再接种E22细胞,小鼠的存活期较其他DC免疫小鼠显著延长,但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无免疫保护作用。此外,LacZ基因修饰的DC免疫小鼠的引流淋巴结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产生了针对E22的而非EL-4或B16的特异性CTL。结论:腺病毒介导的肿瘤抗原基因修饰的DC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的是功能最强的、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性T细胞(Nat-ive T cell) 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近年来体外大量扩增DC的方法日益成熟,使DC用于肿瘤治疗受到重视[1,2]。Porgador 等用MHC I类分子限制的肿瘤抗原多肽体外致敏的DC免疫小鼠,不但诱导产生了特异性CTL,同时也使小鼠获得了抵抗肿瘤再攻击的能力[3,4]。本室曾用GM-CSF基因修饰的DC经肿瘤抗原体外致敏后或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5,6]。若将肿瘤抗原基因转染至DC并使之持续表达,有可能更有效地发挥DC的抗原提呈作用,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Chen等曾以LacZ基因作为模拟的抗原基因、以其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β-gal)作为模拟的抗原并以转染了LacZ基因、能稳定表达β-gal的胸腺淋巴瘤细胞EL-4的亚克隆E22为模型研究抗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7],鉴于将β-gal为模拟抗原的实验体系稳定、简便、明确,因此,我们利用E22为肿瘤细胞模型,通过携带有编码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Z)的介导,探讨腺病毒介导的抗原基因修饰的DC能否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为以DC为基础的肿瘤主动性免疫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DC刺激同基因型小鼠T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 经上述基因修饰的DC,加入丝裂霉素C,终浓度为25 μg/ml,于34℃孵箱中孵育45 min,洗2次,作为刺激细胞。取经灭活E22细胞免疫1 w后的C57BL/6小鼠的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Tris-NH4Cl溶去红细胞,洗2次后注入尼龙毛柱,置37℃孵育1 h,预热的PBS(37℃)冲洗出非粘附细胞,作为T细胞即反应细胞。将DC与T细胞按1∶100、1∶330、1∶1 000的比例在96孔培养板上培养72 h,于结束培养前16 h加入3H-TdR(1 μCi/孔),常规收集细胞,置WALLAC1409液闪仪上检测,计算cpm值。 6 DC免疫的小鼠引流区淋巴结细胞数量的变化及组分的FACS分析 DC免疫1 w后,取小鼠右后腹股沟浅淋巴结,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细胞总计数,并用大鼠抗小鼠CD3-PE、CD4-PE、CD8-PE、NK1-PE、33D1单抗于4℃标记30 min后洗2次,对于需间接标记的33D1样本管,加入FITC-羊抗大鼠单抗,4℃标记30 min后洗2次,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BD)检测细胞表型,分析淋巴细胞组分。 7 CTL的体外诱导及杀伤活性的检测 DC免疫7 d后取脾脏T细胞(5×106 ml-1)与灭活的E22细胞按20∶1的比例,在含IL-2 100 U/ml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第5天收集活细胞作为效应细胞,Na251CrO4标记1 h的E22或EL-4或B16细胞作为靶细胞,以100∶1、50∶1、25∶1不同的效靶比,用51Cr 4 h释放法检测CTL的活性,同时设最大释放组和自然释放组。以下式计算杀伤率: 8 DC免疫后的保护作用 于DC免疫1 w后,皮下接种E22细胞(2×107/只)或B16(1×105/只),每组10只,观察小鼠的存活期。 2 结果 1 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修饰DC的效率 X-gal染色表明,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修饰后24、48、72 h,80%以上DC细胞蓝染;而对照组即没有用LacZ转染的DC,不见细胞着色,表明腺病毒能有效介导模拟抗原β-gal基因转染至DC。 2 LacZ基因修饰DC的抗原提呈能力 如图1所示,LacZ基因修饰DC刺激同基因型鼠脾脏T细胞的增殖水平明显高于未用LacZ基因修饰的DC和对照腺病毒Ad5感染的DC(P<05)。 人类肿瘤抗原以及肿瘤抗原基因的发现与确认,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尤其是主动性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如抗原基因免疫等对机体就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抗原基因免疫尽管能诱导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9]。将肿瘤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是DC)相结合,通过DC对肿瘤抗原的高效提呈作用激发机体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是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方面的热门课题。目前多用体外抗原致敏的DC免疫机体以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致敏DC的方法多用外源性肿瘤抗原,如肿瘤抗原多肽、肿瘤冻融抗原、肿瘤抗原蛋白等。本研究以β-gal作为模拟抗原,探讨抗原基因修饰的DC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诱导作用,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实验结果显示,AdLacZ可以高效转染DC,并可持续表达β-gal。用AdLacZ转染的DC免疫的小鼠,其引流区淋巴结细胞数显著高于非转染组,提示DC已迁移至淋巴结并激活了免疫细胞,使其发生了增殖。体外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结果显示,LacZ基因修饰的DC可以刺激E22细胞(表达β-gal)免疫小鼠的脾脏T细胞明显增殖,其刺激活性显著高于未用LacZ基因修饰的DC,提示LacZ基因修饰的DC有效地提高了模拟抗原β-gal。同时用LacZ基因修饰的DC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E22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而对EL-4细胞和B16细胞无杀伤活性,证实了LacZ基因修饰DC后,DC提呈了模拟抗原(β-gal),诱导产生了针对模拟抗原——β-gal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用LacZ基因修饰的DC免疫的小鼠,可抵抗野生型E22细胞的再攻击,而不能使接种B16的小鼠的存活期延长,说明LacZ基因修饰DC的免疫使小鼠获得了特异的抵抗E22肿瘤细胞的免疫保护力。上述结果提示,用携带编码肿瘤抗原基因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转染DC,不但可以使DC得到高效转染,而且可持续表达该抗原,使抗原在DC内得到有效加工处理,以多个抗原表位提呈给T细胞,用其免疫后可以使机体产生显著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研究结果也表明,将APC与肿瘤抗原及其基因结合起来用于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而加强对DC等APC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发现更多的肿瘤抗原及其基因将为此奠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由于人们也发现一些肿瘤具有共享抗原(Shared antigen)的现象,因此构建一种表达肿瘤抗原或其多肽的腺病毒载体有可能会适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该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医学 论文 是 科技 论文的一个分支 学科 ,是报道 自然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 报告 。医学 论文格式 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 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 :如何写好医学检验论文?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 历史 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 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a("conten");
耗费时间和精力太长,不容易一直坚持。在癌症治疗方面,松茸一方面是作为癌症术后的康复食品,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另一方面是以提取物的方式作为癌症术后辅助治疗的药品。我国在松茸抗癌领域的起步较晚,目前仅有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云南白药等少数机构在从事松茸抗癌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加强松茸抗癌科普和松茸抗癌临床研究对应用松茸这一濒危物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以活血和营养为主的相关药物,以确保诱生型Treg细胞(Th3或Tr1细胞)的数量。其核心目的就是在治疗中保护,在保护中治疗。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有机的相结合,扶正固本,强力提高免疫力和祛邪消瘤、强力攻杀癌细胞双联并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在全面提高患者综合免疫能力的同时,彻底杀灭体内癌细胞。降解清除免疫复合物净化机体内环境,有效保护机体内环境稳态,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因子的产生,迫使肿瘤细胞的坏死,使其钙化、液化或纤维化,达到病灶脱落,同时也有效防止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而现在医学界研究这个课题的人太少以至于相关论文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