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9275039
3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着熟悉的歌声,我不由得感慨万千:30年的时间,祖国人民的生活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的家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迷人的城市——南宁。30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当然,我的家乡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听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讲,在他们那个年代,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只能用民不聊生来形容。南宁以前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城市。到处可见的是低矮的瓦房,条条道路都是水泥路,没有几条宽广的马路。一到晚上,到处黑灯瞎火,谁都懒得出来。更别提下雨了,路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而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条条道路平坦而宽敞。晚上,到处亮着灯火,形成一片美丽的夜景。南宁的绿化还搞得特别好,已经好几次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殊荣呢!所以现在,南宁也通常被称为“绿城”。南宁不光是城市建设搞得好,近年来,南宁的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农村,原来是草房居多,后来是瓦房居多。改革开放后,农民也翻身做主人了,不再受地主的压迫,而是自己当家作主。改革开放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许多农民靠种粮食赚得了不少钱,盖起了许许多多两层、三层的小楼,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农民不可能生活得如此有滋有味,这些都是党的正确领导促进了南宁农村的发展。30年的励精图治,30年的上下求索,我们的祖国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切,都因为“改革开放”四个字。生活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十分幸运,我们更要努力学习,为建设新祖国而努力!
你可从就业、收入、养老、科技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议论改革开放对生活的影响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与5000年的中国历史相比虽是短暂的,但其影响却重大而深远,它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感受最深的是与我们童年息息相关的教育,它以悄然姿态,在岁月的见证下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天,我无意中在妈妈的皮箱里发现了一张长方形的小票子,仔细一看,小票子上印着“全国定额粮票”字样。于是我问妈妈:“这是干什么的?”妈妈告诉我说:“这是粮票。几十年前,因为国家粮食供应紧张。所以每家每户都要按照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妈妈还说,如果想要去粮站买粮食,不仅需要准备钱,更重要的是准备粮票。可以这样说,在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里,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你可以用粮票换到钱,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哦,这下我终于明白了粮票的来历。我又问:“那么现在为什么粮票又不用了呢?”妈妈说:“因为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物资供应很丰富,生活也就好起来了。买米、买面就不用再凭粮票了。”你瞧,现在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我们还可以随时买到各种品种的大米了。再也不需要用粮票了。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遇到下雨天,就更不要说了,穿一件雨衣,再打一把伞,和雨水进行大战,但雨水还是可以渗透进你的衣服里,把小小的身体里里外外地洗刷一遍。每次回到幼儿园,头发、衣裤已经湿透,鞋子几乎是不能穿的。虽然身子又黏又冷,任衣物上流下的水汇成“小河”。在冬天,上幼儿园也是一个艰辛的回忆,因为暴露在寒风中的双手,总是会冻得通红,一个路程下来,手指早已成了根根的“红萝卜”……学校在发展,教室里,有了录音机,电视,投影仪,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走进了学校,给课堂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的办公室里配备了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备课,可以做课件,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给老师带来了惊喜。这在三十年前是一个神话,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电脑,这个新时代的产物,进入了校园,使用的不仅是老师。学校里有了电脑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增长自己的知识。当然除了电脑房,还有自然室、音乐室、学生阅览室等等各种多功能教室。我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校园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在,学校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密密麻麻停满了车子,大多是一些来接孩子的家长的小汽车,场面甚为壮观。家庭环境富裕的,甚至还有私家车接送,不用担心风雨的吹袭。其实,这正是改革开放的魅力,以教育为本,以人为本,不断改变时下的教育条件,让下一代可以享受最灿烂的阳光!看着身边这些变得越来越美好的事物,觉得自己成长在这样的世纪里,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愿用世间最华美的词句描绘这一切,但最后我用最平凡的记忆把它们装进了心里,这就是我眼中的改革开放!老师点评:文章捕捉了时代产物“粮票”、校园、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交通工具的变化镜头,写出了小作者眼中的改革开放。语句通顺流利,结构完整,最后以美好的祝愿结尾,不愧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