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能源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的高中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4

路随心往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能源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的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奇迹?

已采纳
石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石油(601857)、东华能源(002221)、华锦股份(000059)、恒逸石化(000703)、荣盛石化(002493)、上海石化(600688)、华鲁恒升(600426)、康普顿(603798)、桐昆股份(601233)、万华化学(600309)、卫星石化(002648)、恒力股份(600346)、中化国际(600500)、海利得(002206)等。本文核心数据:石化规上企业数量、规上企业收入、规上企业净利润1、石化行业规上企业数量继续下滑近年来,石化行业监管力度加大,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继续降低。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1年3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039家,比2019年减少232家,跌幅为9%。2、规上企业营收下滑受疫情影响,行业规上企业营收下滑。根据《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08万亿元,同比下降7%,占全国规模工业营业收入的4%。3、利润总额连续两年下滑2020年上半年石化企业大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对行业利润造成较大影响。2020年全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下降5%,连续两年下滑。4、规上企业资产增速放缓虽然行业受宏观经济下滑和疫情影响较大,但行业依旧盈利,因此资产规模也在增加。2020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计82万亿元,同比增长0%,增速同比有所放缓。5、行业规上企业负债规模增加中国石化行业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4%-56%的区间,处于较为合理的范围。资产负债率1%,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行业负债61万亿元,负债规模同比有所增加。6、行业规上企业总利润率下降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规上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总利润率有所下跌。中国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利润率连续两年下滑。2020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同比下降26%。综合来看,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球经济急剧恶化,产业链供应链遭受重挫。2020年后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终止了下滑局面,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国内市场逐步回暖,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行业发展迎来契机。预计未来行业将呈现稳中有进的局面。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能源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的高中

269 评论(15)

anjili

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中国目前的能源利用困难主要表现为: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 因此开发新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在我看来在开发新能源当中,核能应重点开发;理由如下: 一,由人类研究核的发展历程来看,核由难以被人发现的不可再分粒子演变成可以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堆,这说明每一个阶段的科学家都在埋头于发现核的秘密,从另一个角度看,核能越来越重要了。 二,核能之所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人类的能源缺乏,更重要的是核能本身的巨大能量,如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的,甚至我们现在利用的化石能源都是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三,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四,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五,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六,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七,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基于以上的优点,在当下每一个国家都在大学设立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核能;在我国,几所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等大学都设立了和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再一次证明了核能就是能源未来的发展! 然而,我认为使核能不能成为目前的主要能源的原因主要是: 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裂核反应和热核反应(即核反应堆),但是热核反应是要利用裂核反应来实现的,而裂核反应是需要不稳定的重核,不稳定的重核主要是铀-235,这是一种很稀小资源!所以在资源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核技术的难度极高,所以需要尖端的技术人才,这也是一个困难。 总的来说,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即使很模糊,但这就像法拉第当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一样,核能的未来将是不可估计的巨大!
247 评论(13)

ucnsgc333

我国化工行业现状分析(1)化工行业总体发展状况和趋势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工业行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全行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这4个指标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分别为2%、14%、9%和6%。中国工业利润的1/4来源于石油和化学工业,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我国化工行业中的企业整体规模还很小。大中型企业数量很少,规模也有限,与国外许多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统计,2004年化工500强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的企业8家,100亿元~200亿元之间的有17家,50亿元~100亿元之间的有31家,10亿元~50亿元的有181家,5亿元~10亿元之间的有208家,5亿元以下的有55家。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50亿元的企业数占500强企业总数的2%,5亿元~10亿元的企业数占500强企业总数的6%,5亿元以下的企业数占500强企业总数的11%。总体上500强企业中8%的企业销售收入低于50亿元,8%的企业销售收入在5亿元~50亿元之间。  我国各种化工产品产量都有了较大提高,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化肥、合成氨、纯碱、硫酸、染料、磷矿、合成纤维、胶鞋等产量居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乙烯、涂料等居世界第三位;原油、合纤单体、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2)化工行业的国际地位  目前,世界化学工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在发达国家,我国化学工业占世界化学工业的比重还比较小。但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比较迅猛,正逐步改变世界化学工业目前的格局。北美(主要是美国)约占1/4,西欧(主要是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占1/4强,日本占10%以上,即发达国家的化学工业占世界化学工业的60%以上,但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2%,而发展中国家的化学工业占世界化学工业的比重合计尚不足40%,目前大量的化工产品从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而大部分起始原料则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近十几年,发达国家加大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向亚太地区市场和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和生产能力的转移。从新建的大型化工项目来看有两种趋势:一是转向具有原料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二是由于亚洲经济的崛起,新加坡、印度、韩国及中国等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化学工业过去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格局,特别是亚洲及中东的比例有所增加。从1998年~2005年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2500万吨,其中50%以上集中在亚洲和中东。(3)化工产品进出口状况  200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逆差均创历史纪录,尤其是原油的进口屡创历史纪录,成为造成行业逆差扩大的主要因素。200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5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其中,进口2亿美元,增长5%,占全国进口贸易总额的21%;出口2亿美元,增长4%,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9%。贸易逆差达768亿美元,比上年扩大8%。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出口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多为资源和劳动密集性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进口产品多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造成化工贸易逆差加大。我国化工行业污染状况(1)化学行业污染严重,污染危害大  尽管20多年来我国在化工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化工污染物排放总量受到控制,甚至某些污染物排放量还有所降低,但化工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严峻。化工行业依然是污染大户,治理污染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2003年,我国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35亿吨、工业废气12000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6800万吨。其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l6%,居第一位;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5%,居第四位;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5%,居第五位。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全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排放COD50万吨、氰化物350吨、氨氮20万吨、石油类5200吨、二氧化硫75万吨、烟(粉)尘62万吨。尽管化学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02年有所减少,但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仍名列前茅。(2)化学行业存在污染转移  从上世纪90年代,世界化工产业结构开始调整,西方发达国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化工,传统化工则转向发展中国家、东欧等地。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化工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生产,由西欧、北美向亚太、拉美、中东和东欧等地区转移。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如韩国、台湾等,也开始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化工产品,而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品逐步向中国大陆、印度等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已成为目前国外化工企业转移传统生产能力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型化工企业都在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能力,其主要驱动因素就是为了避开发达国家严格的环保排污标准。  国(境)外化工企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传统生产能力,这些化工巨头的进入对我国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量的中小型合资项目更多的是给中国带来了污染,这种情况越到地方表现得越突出。由于各级政府短期难以从“以环境换效益”的短期思维中走出来和缺乏对国外化工企业“污染性转移”的防范,所以许多地方政府还是把经济发展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为了急于发展经济,饥不择食,把污染严重的项目引进来。这些引进的项目会给本来就严峻的环境形势增添极大的压力。与化工行业相关的政策国际公约  国际公约中与化学品管理相关的条约有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它们是对人体和环境有重大危害的化学品的流通和使用进行限制 的国际性条约。(1)鹿特丹公约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共同倡议的《鹿特丹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在荷兰鹿特  丹召开的代表会议上获得通过。“公约”要求出口禁用或严格限用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国家,必须事前通知进口国家,并取得其同意后才能出口,即所谓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PriorI nformed Con-sent,以下简称PIC程序)。  此公约旨在对某些特定危险工业化学品和农药实施出口限制,以防止发达国家将本国禁止使用或严格限用的某些化学品,特别是化学品和农药,输入到一些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  “公约”以附件三的形式公布了第一批27种工业化学品和农药清单,包括22种农药以及5种工业化学品,2004年9月20日~24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公约”缔约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再将14种新的工业化学品和农药列入限制清单,至此,“公约”中限制清单上的工业化学品和农药达到41种。(2)斯德哥尔摩公约  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称《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这一公约旨在减少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免受其危害。这是继《保护臭氧层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为保护全球环境而签订的第三个具有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公约。  以上两个公约主要是通过限制化学品的进口,来限制该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使用和流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该化学品使用带来的危害。出口退税率调整  出口退税政策是指各国政府给予消费地征税原则,为保持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把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所缴纳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厂商的一种政策。  最近几年,我国把调整出口退税作为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利用调整出口退税率达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等目的。  自2004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财税明电〔2004〕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停止煤炭和炼焦煤出口退税的紧急通知》到2005年3月颁布的财税〔2005〕5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钢坯等钢铁初级产品停止执行出口退税的通知》,期间颁布的降低或是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型和高能耗的产品,如一些金属、稀土盐类、矿物类和钢铁等。  2005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了财税〔2005〕184号文件,其中首次提出将列入《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预先知情同意的鹿特丹公约》(“PIC公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中的25种农药、分散染料、汞,钨、锌、锡、锑及其制品,金属镁及其初级产品,硫酸二钠、石蜡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为5%。这是国家首次提出对化学品的出口税率进行调整。  2006年9月,财税〔2006〕139号文件中涉及的调整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和降低的也主要是关于资源型和高能耗的产品,如非金属矿产品、煤炭石油和木材等初级品等。还包括对25种农药及中间体出口退税率的取消。  综合以上的对于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政策,可以发现其涉及的产品中主要是资源型、高能耗的产品,而高污染的产品却很少列入名单。针对化学品的只是局限于公约规定的对人体和环境有重大危害的化学品。“高污染高风险化工产品目录”的制定考虑因素和标准  主要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情况,如特征污染物、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排放及其治理达标情况;同时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的原料、过程中间体的毒性和危险性。因此,制定高污染化工产品目录时,主要从产品出口情况、毒性和危险性、污染排放强度、环境管理需求、国家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等方面综合考虑。(1)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要与目前国家出台的有关产业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相协调。如发改委等颁布的通过降低和取消其出口退税率,以起到限制其发展、加速其淘汰的目的。(2)地方环境管理需要  制定“双高”化工产品名录要与地方环境管理需要相结合。通过向地方环保部门、化工协会及企业、化工或环保专家了解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情况,以及哪些产品需要优先控制。把调研情况和专家意见作为提出“双高”产品初步名单的依据。(3)毒性或危险性  化工行业中一些化工产品,如果单从污染物排放考虑,它们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少,但是由于使用的化学品原料本身固有的有毒、有害特性,如出现意外,对环境和人民健康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此外还存在这样的化学原料,自身就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特点,容易引发事故,造成突发性、严重的环境污染。应以《剧毒化学品目录》、《美国环保局综合危险信息系统》和《危险化学品目录》为参考,根据化学品本身(或化学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的毒性和危险性,遴选一些高污染化学品并追溯到最终产品。(4)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情况  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是定量确定高污染化工产品的关键。主要根据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获得化工产品的排放情况。由于目前我国排污申报和环境统计并没有全部统计企业生产的每一种产品的排污情况,因此还不能拿出一个与产品一一对应的排污情况数据。(5)化工产品出口情况  考虑化工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及其占国内生产产量的比例。如果出口较大,而且出口量占国内生产产量的比例高,说明这种产品属外向型产品,如果其生产过程产生严重的污染,就有点像“产品大量出口,污染却留在国内”,需要严格控制。化工行业作为一个污染情况较严重的行业,还存在着国际间的污染性转移现象。  由于化工产品种类多,统计基础较差,高污染、高风险化工产品的定量标准比较难,我们综合如上考虑因素,提出“双高”化工产品的定性标准如下:  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风险比较高;有关国际公约明令禁止而我国还有生产的化工产品;出口占国内产量的份额较大或者有上升趋势;地方环境投诉中反映比较多的污染问题。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有很高的地位,1-8月份,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同比增长3%,增幅比去年同期(88%)回落58个百分点。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经济形势总体趋好,但投资继续下降。  从石油化工行业的三大子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来看,1-8月,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投资继续下降,累计完成1159亿元,同比减少3%,比1-7月下降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41个百分点,降幅较深;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投资实际完成9亿元,同比减少4%,比1-7月降幅收缩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势仍很强,与去年同期的3亿元相比增长了4%,达到7亿元。  虽然整个石油化工行业仍在低位运行,但资本对石油化工行业的投资冲动却依然不减。虽然我国化肥、农药、基础化工原料、橡胶制品等多数大宗石油化工产品产能存在相对过剩,需要依靠国际市场平衡需求,但石油化工投资增长仍然较快。其中,1-8月无机酸、化肥、农药、橡胶制品等石油化工产品投资增速仍分别达到3%、8%、7%和3%,磷肥行业增速更是达到7%,为6亿元,在整体石油化工行业中增速最快。  从投资结构来看,1-8月,石油化工行业三大子行业投资额之和在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为3%,基本与1-7月所占比重持平。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以及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这三个石油化工子行业的投资额在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和2%。与1-7月基本相同。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经济形势总体趋好,但投资在下降
28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