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小白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扩展资料教学评价分类(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3] 相对性评价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绝对性评价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是对设计有的关于工作成果的价值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措施,评价活动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被认同的信息,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奖赏,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的体验。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必将大大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一、评价要素简单化,用若干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效果等大而空、所谓的普遍适用的评价要素指标和分值构成量化评价表很难全面、准确反映丰富复杂、千变万化的实际教学过程。二、评价标准简略化,以评价表为代表的评价工具往往只能列出一些原则性的评价内容,而更多的有意义的细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则难以反映。三、评价内容过分指向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或只是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否活跃,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在变化,比如说某堂课上一位教师为了贯彻学生主体原则叫学生发言人数多达一半,显得非常热闹,而专家却说不是好课,说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少思考空间。事实上,那些没有积极举手或发言较少的同学取得的进步未必小于积极的同学,启发式也绝不仅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内在心里活动十分重要,而且更普遍。四、以表格为主的评价工具对新老教师一视同仁,不符合教师的实际,比如说成长中的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炼程度、课堂应变能力以及教学效果很难超过老教师,用一视同仁的评价表就难以符合教师的个体实际。例如,一堂好的数学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是四个字:新、实、活、乐。可以归纳可谓殊途同归,精辟凝炼。就可概括出四个字:趣、实、活、新。现在新课堂评价标准有 1、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合度和整合度。2、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3、层面是师生互动的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一)一堂好课起码应该体现其整合度。整合度就是教师要对文本及学生、教学手段纯熟驾驭的程度。也就是说应该把一堂好课的评价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链条中来分析,断章取义,难以看出一堂课在整个的教学体系中的作用特点。(二)、一堂好课应该体现其参与度。参与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再现,是学生整体在课堂的思维活跃程度的写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真情流露。协调统一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学生课堂思维的参与深度和广度问题,只要教师的主导起了作用,学生主体的思想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外在是否表现为活动,这种课肯定具有实质上的活动。(三)、一堂好课必须体现出适当的练习度。练习度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有效的、有机的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学生进入知识海洋并自由畅游的深浅度。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发展学生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上做文章。(四)一堂好课应该充分体现其自由度。自由度是师生互动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愉快地学习、参与,教师能用激情点燃学生,同时也被学生的激情、热情、浓烈的参与欲望感染,更加自主自由地发挥,使课堂在一种民主、和睦、融洽、自由的状态,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五)一堂好课应该体现其拓展度。拓展度是师生在时空和容量上的互为拓展,是知识流动发展的渠道。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是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的,不能割裂。但我们在实施的时候是可以有重点的体现的,抓住一点,纵深挖掘,形成各自的课堂特色,让大家共同分享,感到快乐,成为支撑前进的长久动力。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的学术论文的基本评价方法就是同行评议的定性方法与引文计量的定量方法,二者都具有优点和局限性,但都不可替代。科学的评价制度,应当是依据评价对象和目的分类评价,采取多元主体、多元方法和指标的综合互补评价。就是要依据评价对象的分类特点和评价目的需要,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合理配置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的指标。在高校的科研成果管理、学术评奖、研究生培养、教师职称评定中对学术论文应当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