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jack
2019年水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内河航运的作用不断加强华经情报网09-01 ·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一、水路运输概述水路运输是为目前各主要运输方式中兴起最早、历史最长的运输方式。其技术经济特征是载重量大、成本低、投资省,但灵活性小,连续性也差。较适于担负大宗、低值、笨重和各种散装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其中特别是海运,更适于承担各种外贸货物的进出口运输。根据航行水运性质,水运分海运和河运两种,它们是以海洋和河流作交通线的。海运即海洋运输,是使用船舶等水运工具经海上航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运输速度慢,且受自然条件影响。河运即内河运输,用船舶和其他水运工具,在国内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投资省、少占或不占农田等优点,但其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速度较慢,连续性差。需要通航吨位较高的船舶,窄的河道要加宽,浅的要挖深,有时还得开挖沟通河流与河流之间的运河,才能为大型内河船舶提供四通八达的航道网。水路运输的分类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水路运输一般包括四种形式,分别是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内河运输。沿海运输是使用船舶通过大陆附近沿海航道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一般使用中、小型船舶。近海运输是使用船舶通过大陆邻近国家海上航道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形式,视航程可使用中型船舶,也可使用小型船舶。远洋运输是使用船舶跨大洋的长途运输形式,主要依靠运量大的大型船舶。内河运输是使用船舶在陆地内的江、河、湖、川等水道进行运输的一种方式,主要使用中、小型船舶。水路运输的四种形式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水路运输业发展现状1、客运量随着高铁的提速,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从2017年起全国水路客运量逐年降低,2019年全年完成客运量73亿人,比上年下降6%。而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截止至7月全国水运客运量7031万人,同比下降9%。2015-2020年7月中国水路客运量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货运量得益于不断增长物流运输需求,以及港口设施的完善,水运的在区域物流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货运需求增长稳定,货运量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水运共完成货运量72亿吨,同比增长3%,占国内货运总量比重也达到了16%。其中,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13亿吨;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27亿吨;远洋运输完成货运量32亿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水运货运量呈现下跌趋势,到2020年7月我国水运共完成货运量92亿吨,同比增长-9%。2015-2020年7月中国水路货运量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内河航运相对较快,占比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近两年占比较为稳定,且有所下降,主要是煤炭、钢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需求量有所回升,沿海货运量增长较快推动。2015-2019年中国各类型水路货运量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水路运输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3、内河航道里程从国内水路的航道里程来看,近几年我国内河的水路通航里程已经基本稳定,保持在7万公里左右,且存在小幅的波动,主要是由于航道等级提升工程等因素影响,造成的部分区域航道周期性封闭与开通所导致的。据统计,截止2019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7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72公里。等级航道里程67万公里,占总里程4%,提高2个百分点。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38万公里,占总里程9%,提高3个百分点。2015-2019年中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4、货物周转量2015-2019年,我国水路货运周转量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到2019年我国水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0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其中内河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01亿吨公里;沿海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56亿吨公里;远洋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47亿吨公里。2020年,水运货物周转受到疫情影响,呈现下降趋势,截止至7月我国水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7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015-2020年7月中国水运货物周转量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5、港口货物吞吐量2015-2019年我国港口吞吐货物总体保持稳定,不存在大幅度波动。到201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亿吨,同比增长7%,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1%和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亿标箱,同比增长4%。到2020年随着疫情的结束,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负转正,截止至7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亿吨,同比增长4%。2015-2020年7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水路运输业未来发展趋势1、港口在运输领域的中心地位持续凸显国务院下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推广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标准化设施设备,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预计未来,中国港口在大宗货物与长距离运输的领域的中心地位将会持续凸显。2、内河航运作用不断加强随着产业结构的地域性调整,未来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显著受益于航运与铁路运输的联动式发展,尤其是长江经济带的中游的各个省份。随着内河航运的发展,未来有望降低基础原材料价格与产业运输成本,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基础性产业,降低下游产业成本,有利于丰富地区产业类型,完善产业结构,并为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腾出空间。内河航运为何衰落港口未来10年前景2020航运业十大预测航运业2020能回暖吗航运海运最新消息我国水路运输发展现状 
水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分述如下。 中国幅员辽阔,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海岸线14000多公里,流域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河流有5000多条,大小湖泊有 900多个。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据记载,中国在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从事水运。早在商代即已出现帆船运输。春秋吴国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开凿了世界上第一条运河──胥溪,全长100多公里。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挖成长30多公里的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上的斗门(又称陡门),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船闸。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吴国,以后经历代特别是隋、元两代的大规模开凿,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长1794公里。8~9世纪,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北宋时为增加粮食载运量和提高结构强度而建造的对槽船,是当今航运发达国家所用分节驳船的雏型。12世纪初,中国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15世纪初至30年代,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巨大船队七次下西洋,经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凡此表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水路运输事业不论在对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或是在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尤其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帝国主义入侵以后,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水运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旅客周转量增加 9倍多,货物周转量增加约90倍(见表)。轮驳船总载重量吨位增加50多倍。沿海和长江港口吞吐量增加20多倍。其他诸如航务工程、船舶和港口机械修造工业、通信导航、救助打捞、船舶检验、港航监督以及水运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等,也都有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全国各种运输方式总货物周转量中,水路运输的比重由50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80年代初的40%以上。海港和河港的对外贸易货运量在总吞吐量中占有的比重,由50年代后期的1/7增加到80年代初的1/4,沿海港口达1/3。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 2012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草案)》,着眼规范水路运输经营行为、维护运输市场秩序、保障运输安全,对从事水路运输经营活动应具备的条件和许可程序、经营者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政府可采取的必要调控措施等作了规定 。2012年10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5号公布《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该《条例》分总则、水路运输经营者、水路运输经营活动、水路运输辅助业务、法律责任、附则6章46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予以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