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0

neauli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柔泽十

已采纳
一、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经验少,对许多道理不能完全理解。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精心为他们安排好安乐窝,使其逐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他们经常说:妈妈给我妈的爸爸给我穿的奶奶给我洗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不再依赖老师和父母,什么事情都乐意自己做,我自己来也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当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后,你会看他们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表情。二、培养孩子劳动的意识现在家庭中,孩子的地位可想而知,他们几乎不懂得什么是劳动,只知道别人为我。想改变这种状态,就需要家长和教师起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家有老人的,父母要主动服侍老人起居饮食,老人的衣服父母主动拿来洗,对孩子就要注意适度,不能一切包办代替,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同时会使孩子滋生依赖心理,缺少劳动的思想。比如早晨起来,家长都在繁忙之中准备吃早饭上班,这时就要引导孩子自己穿衣、收拾床铺、自己洗漱,自己吃饭和家人一起忙碌,决不能一切都等着父母替她做。晚上回到家,家长要和孩子聊天,告诉他们父母在工作岗位上忙了一天,回到家很疲劳,要体谅并分担父母的家务劳动,孩子能做什么就让他们去做;父母有病,要引导孩子替病人倒水、取药、盖被子等。在家中需要孩子做的事毕竟很少,但要养成孩子劳动的意识是必要的。对孩子建立最初的劳动观念,要从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开始,从他们自己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碰到的事开始,家长对此一般不要包办代替,只要孩子肯干,都不难做到,逐步提高他们主动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力。三、劳动要经常化、制度化培养孩子爱劳动,主要是要求孩子对日常的劳动能够天天坚持做到,即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多要能够认真地去完成,这时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靠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以及需要必要的制度起保证作用。同时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大人要及时肯定孩子劳动的热情,并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可增强孩子爱劳动的愿望,所以,当幼孩子劳动时或劳动后,我们要给誉满意微笑、恳切的语言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劳动成果,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四、尊重别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培养孩子劳动的同时,也要养成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平日里存在一些浪费的现象。如不自持的饭菜就倒掉,不爱玩的玩具就扔掉,无端的损坏图书等,应当告诉孩子饭菜、图书、玩具都是工人、农民用汗水创造出来的,他们是很辛苦的。利用参观形式让孩子观察成人劳动的过程,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一顿美味饭菜,、一本图书、一件衣服、一把椅子、一座大楼都是劳动的成果,从而使孩子懂得只有劳动才能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也更加热爱和尊敬那些为我们辛勤的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论文

131 评论(9)

zjgqgym

怎样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资料来源:网络劳动,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技能,早在远古时代,初有人类时,人类就通过劳动来填饱肚子,通过劳动制作了衣服、鞋子……,才有了现代的人类社会,才有了那么多的发明创造,使人类实现走出地球的愿望。 劳动是立身之本,可以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才能让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可是这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认为孩子只能通过学习,学习成绩优秀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我们错了,这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种种问题的孩子:吃鸡蛋不会扒皮、自己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床铺,叠被子、甚至有的不喂就不吃饭,如果说这都不算什么,那么每到开学时新闻上都会有诸如大学生入学,家长陪读,帮助洗衣、收拾房间,成为别人的笑谈时,你会怎么看呢?孩子大概在2周岁左右就有了劳动的意识,xx在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给孩子们在午睡的时候,如何脱掉衣服,怎么脱鞋子,怎么叠放衣服,睡觉时衣服和鞋子应该怎么放,放在哪,孩子在那时就做得很好,并延伸到家里,每次回到家时,鞋子都会整齐的摆放,不过这种好习惯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这也我们当家长的有很大的关系,想想,如果那时意识到好习惯的培养,阶段性的总结,鼓励孩子的做法,那么这种好习惯可能会延续到今天,那要比从现在重新抓起要简单得多。孩子天生就是喜欢劳动的,当他们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时候的孩子很喜欢帮助大人干活,可是大人们却总把孩子的好意看成是“捣乱”。就这样,孩子们的劳动热情就被扼杀了。xx在五岁左右喜欢帮忙打扫卫生,拿着一块抹布到处擦,拿着拖布左一块的,右一块的乱拖,有时,为了鼓励她的这种行为,我们都不会制止,只是在她弄过的地方,我们再清理一遍,看着xx那认真的劲头,我们的心理也是很高兴的,如果在那个时候能教给孩子一些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就更好了,我们当时又错失了一个培养好习惯的机会。当孩子进入学校后,为了孩子好好学习,于是,又将劳动和孩子分开。认为,孩子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到学习上,全身心地争取到优秀的成绩,就不需要劳动来扰乱孩子的学习。就从简单的放学就可以看得出来,当孩子们背着书包,站着排走出校门,并与老师再见后,孩子的书包瞬间就转移到了大人的肩膀上了,当然,我曾经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还记得我背着书包,拎着xx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正好遇到一位朋友,她看到我说,你放学回来了。听了这话,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书包却一直没有放下来,曾经也要求过xx自己背,可是xx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把姥姥的话搬出来:书包这么沉,我背着该不长个了。自从学习了家庭教育以来,意识到这么做的严重性,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书包是学习的工具,好比上战场而不拿枪,还要别人帮助拿枪,那么当敌人来时,一个子弹就会要命了,所以书包必须自己背,当然可以适当的减轻书包的重量,家长可以帮孩子拿出一部分,这样一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孩子还会感激大人帮她减轻重量。经常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在暑假时,xx学会了做大米饭,如何洗米,怎样放水,放多少水,xx已经能熟练掌握,而且米和水的比例掌握得要比姥姥要好得多,还学会了做疙瘩汤,xx对做饭非常感兴趣,每每遇到自己爱吃的菜,都会主动的来到厨房,忙前忙后的学习,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非常耐心的教给她步骤,并逐步给她示范。至于家里的卫生,也进行了分工,xx要把她自己的房间收拾好就可以了,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客厅的打扫,每次进行打除时,xx都会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当然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每当打扫完毕后,xx看着自己的成果,都会赞叹不已,这样也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都能做得很好。开学后,在家里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铺已经被固化下来了,强化了书包自己背,有一天早上上学的时候,一开始书包是姥爷背的,到了小区外面后,xx就把书包拿过了来,后来经了解,是怕姥姥看到,怕姥姥担心,所以一开始才让姥爷背的,有时当老人不在家时,xx生病或有地方碰伤时,都会叮嘱我,不要告诉姥姥,怕姥姥担心,从这方面来看,xx已经知道了要照顾到老人的情绪,不让姥姥再为她操心了。内衣、袜子等小件的东西都能自己洗了,已没有了原来的抱怨,并且自己感到很自豪。 所以要大胆地让孩子动手去做每一件他们应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是立身之本、幸福之源,让我们一起动手参加劳动吧!
35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