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ya0701
浩瀚无边的宇宙,天上有星星无数,地上有鲜花无数。天地之间,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无数,佛学家也无数。我本人可能是因为前世的缘分吧,从小就喜欢佛法。闻思日久,就更觉得它能解决众生所有关于今生来世的疑惑、烦恼,也能详细说明从空性到显现的一切万法。以短暂而难得的人生,我愿世世修行佛法,徜徉在佛法的海洋里。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到我的上师,因而我就更加感激把我带入这个美妙世界的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因这一切全是法王的慈悲摄受所致。有时呆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我就会想,如果没有上师的摄受,那我可能还会跟很多我的同龄人一样,沉迷在一个无有任何实义的世界里造作不休。所以,当我拥有今天的精神力量时,我更是要生生世世都牢记根本上师的恩德。 而在我所接触到的知识分子当中,也有许多是通过上师三宝的加持才了解到佛教的奥义的。比如我所认识的慧日,这位毕业于某省委党校的才子,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还精通摄影,他现在正在攻读研究生。记得当初在成都时,我就看过他写的文章,还曾赞叹过他。这次我又遇到了他,并问起了他的学佛经历。在听了他的讲述后,我在他的原话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我的分别念。现在就将这篇“混合体”一并奉献给有缘的读者,如果大家能从中获得一点收益,那也可算是这个名叫慧日的摄影家对佛法做出的一份新贡献吧。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当然同样如此。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系统回顾梳理一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搞建设所焕发出的民族与时代精神,无疑是很有价值、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精神如此重要?因为,精神就是元气,就是元神。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符说过:“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精神萎靡的人,纵然身体康健,也只能称作形骸,甚至叫做行尸走肉。精神抖擞的人,纵然体力不佳,亦能够“龙马精神海鹤姿”,乃至身心转为俱健。 正因为精神如此重要,所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来特别重视“精神”的萃取和发挥。精神体现着实质和要旨,反映着人们的意识和状态,代表着时代风貌,映照着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信仰者,但向来重视发挥精神的巨大作用。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要义非但不相违背,而且辩证地结合在一起。 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所形成的精神,学者们曾经概括出近30种。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到其中三种,即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无疑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新体现。从这三种精神上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道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既包含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包含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穿于这些精神始终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社会科学界应该成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研究者和弘扬者,并将这种精神融注于学术研究中,使我们的学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具有民族的理念和灵魂,这是当代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尊重的第一前提,也是中国学术成熟起来的真正标志。
举例:书籍,是打开只是宝库的钥匙;是医治愚昧的良药;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是观照历史的银镜;是传承历史的纽带;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启迪智慧。在我家的书房里,有一整架书 ,每每独自摩娑大小不一的书,闻吸着飘飘荡荡的油墨香,心中总是洋溢着一股欢欣与喜悦。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蒙蒙杏花雨,在心田缭绕,让心话悄然开放,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在数的世界里悄然奔放。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我无法感受如此的精深,无法深刻体会其中的蕴理,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记得小时候,一次从朋友处偶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书的心切着迷,急促着我回家立即关上房门。室内灯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室外,街市嘈杂;我却在书中遨游,全然往我那。仿佛正在攀登雪峰,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着青松的坚强,红梅的不屈,愈往上走,一会儿一朵冰山雪莲正扑入我的视野。这雪峰的生命正是这保尔精神的浓缩,转眼之间,月色朦胧,月光弥漫。万物都以睡之,不由得觉得有些困倦、、、合起书本,进入梦乡、、、、、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母亲亲切柔和的声音,是母亲在呼唤我:“孩子,几十遍地如此勤奋?”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使我不再厌恶,不再感到烦厌读书从此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是我拥有了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