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yue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说了格力集团CEO董明珠这个人非常自恋,正是由于他的自恋给企业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然后通过各种示例的比较来说出董明珠的自恋是弊大于利的。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该论文选取格力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在衡量董明珠自恋程度的基础上,总结其自恋的三大表现行为,分别为渴望支配性权力、采取冒险决策、固执己见。值得一提的是,该论文还分析了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情况,认为在格力电器发展的初期,董明珠凭借其过人的销售能力以及大胆创新的决策能力,带领格力电器从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董明珠倾向于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网友对上述论文议论纷纷,“不管自恋否,商业能力是没得说的。”“董大姐很高兴:希望你的论文引用量大些,毕竟免费的广告,还深度破圈了。”据悉,该篇论文的提交时间是今年1月,由浙江工商大学一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撰写。网上公开信息显示,作者目前已毕业,2020年5月被录用到温州某医院财务处。随着事件发酵,浙江工商大学、论文指导老师以及格力电器方面,对此均未有回应。另外,有记者留意到,11月19日晚,该论文从中国知网“消失”。科学研究无禁区,严肃的学术论文也可以接地气。此前,还有不少论文出圈,吸引公众的眼球。
我们作为旁观者,所站在出发点应该是从论文的学术性、价值性进行评断。但问题就出在作者研究的是董明珠,这样具有争议性、流量性的人物。我们的网友就一致上升到攻击的态度,人为地带入社会等级关系,直接去探究人家有没有资格的问题!这样好吗?这样不好!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病态心态,这种情况,其实在网络社交屡见不同样的道理与境遇,部分网友在未阅读别人的文章就直接去讨论别人有没有资格评论这件事,本身的出发点就错了。论文研究,本身就无原罪,无论研究对象是谁,只要经的起论证,有理有据,符合客观事实,就算有一二问题,我们也能说差强人意,而非刻意攻讦。如果说都按网友的论调,对于超出自身地位的人都得先去讨论资格后,再去探讨,那么请问:历史上的史书何来?汉武帝时期,司马迁不过太史令600石小吏,说句不客气的话,也就是六品小官,司马迁就去评论三皇五帝,就去评论项羽刘邦,开国功臣。按当今网友的论调,资历等级不够,就不能评断大人物,那司马迁是不是也要被大家评论一句:宁配吗?所以厘清思维,正视问题,就论文谈论文,才是我们应有的理性态度。那么为了看这篇论文,还特意去充了知网钱去下载,(心疼)以一个心理学硕士研究论文水平来评价,大头鱼认为已经高出很多人,至少也是处于中等水平!评价一篇心理学论文,我们主要探讨三个性:完整性:问题的发现,到论文的结论。逻辑性:概念定义是否准确,论点主张是否明确,论据选择是否匹配,论证方法是否科学。价值性:学术价值与社会应用价值。从这三个标准来看,对于一个普通的专硕论文要求已然足够了,像第三点价值性,以专硕论文属于高操玩家,不必苛求。唯一可能引起大家争议的事实论证的方法路径,可能会受争议,这需要个案体较多的资料与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对于一个普通大学生来说,能做到论文呈现结果就很不错。我们不能过于苛求一个学生能超越所学阶段写得出多高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论文,这叫不讲理!因此,对于这篇论文,觉得大家出发动机要对,思考的方向要对,同样也要根据客观情况去分析,不能一味攻讦与侮辱!
我觉得不正常。我认为这种研究对学业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反而显得这个人很八卦。
我认为该论文不正常,因为作为一篇硕士论文研究董明珠自恋。这是一个很没有意义的问题,别人是否自恋,我认为用不着去研究。
浙大论文《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文中指出,以格力总裁董明珠的性格进行分析,指出CEO如果渴望权力;喜欢激进的策略;固执己见,这样的行事方法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指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对权势的渴望,第二个是固执己见。但是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小问题,自恋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不要把自己观点一直当作这个公司所发展的道路,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有创新精神。
我觉得他这样写并不合适,因为他这样写已经违背了写硕士论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