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q_zdd
【摘要】体育科学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特征,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方法,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亦有自己的特点与要求。本文仅就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基本格式以及内容与要求作一探讨。【关键词】科研论文;文章结构;基本格式;内容与要求OntheBasicStructureandFormofSportsScienceThesis【Keywords】Thesis;StructureandForm;ContentandRequirement***1前言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活动,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科学的方法。体育科技写作,不仅是体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是必须把握的一种具体的科研方法。因为,一切体育科学研究之成果最后大都以科研论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经科技信息载体传播于世的。体育科研成果如不能最后写成科技作品(论文),公布于众,那么一切个人的科学见解和观点,一切创造和发明,都不可能得到传播和利用,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而只能是研究者头脑里的一些思维活动罢了,世人是无法知晓的,如然,也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意义了。诚然,人们衡量体育科研论文质量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其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大小,然而,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能否迅速的向社会传播并准确的被人们所理解则取决于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这表明,一篇高质量的体育科研论文要求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随着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科技信息量与日俱增,据报道,目前全世界体育期刊已达5000余种,每年问世的体育科技文献约25000—30000篇,平均天天有80余篇。体育科研成果的传播、贮存与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借助于现代科技工具——计算机对体育科技成果、信息进行贮存、检索,使之迅速地传播与利用,已成为一种先进的传播交流手段。微机贮存与检索,要求体育科技学术期刊编排实现规范化,而期刊编排规范化首先要求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要实现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化,就必须了解体育科技写作知识,把握其写作方法和技巧。笔者因职业之原故,拜读体育科研论文原稿颇多,从研读原稿论文感到许多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所研究的内容颇有价值,但论文写作不符合期刊编排规范化和科研论文撰写的要求。其中最为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是文章结构层次混乱、写作格式极不统一(尤其是理论型和实验型的“定量化”研究论文)。这不仅给编者和读者熟悉和理解论文之精髓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了体育科研成果的传播、贮存和利用。体育科技写作,作为一种科研方法,涉及的知识结构内容颇多,不同文体的体育科技作品有不同的写作要求。本文仅对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和基本撰写格式的内容与要求作一探讨。2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差别,体育科研论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位论文,一类是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体育院校的学生或体育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旨在取得学位而写作的论文。如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学术论文,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在体育实践中为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而写作的论文。目前,体育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大部分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体育科技学术刊物上。由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差别,学术论文又分为两种类型,即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虽然体育科研论文的种类很多,构成的形式多样,但就其文章的主体结构有它的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2。1序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序论,是论文的开头、引子,好比一出长剧的序幕,要有吸引力。通常以引言、导言、绪言、前言等小标题冠之,也可以不冠以任何小标题。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材料,前人的工作和现在的知识空白;②研究的理由、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③交待课题研究的范围、任务。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在整篇文章中它所占的比例要小。具体要求是背景材料的介绍要准确、具体,紧扣课题;研究的说明要实事求是,对作用意义不可夸大和自我评价;任务的交待应具体、明确。2。2本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本论也称正论,它是体育科研论文的主体,课题的“创造性”主要在这一部分表达出来,它反映了论文所建立的学术理论、采用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达到的水平,简言之,本论水平决定了整个论文的水平。 
一、光的反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 例1.(2000年全国高考)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m,如图1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s,光束转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解析:在内光束转过角度为 ① 如图2所示,有两种可能 (1)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接近N点,内光束与MN的夹角从45°变为,小车走过,速度应为 ② 由图可知 ③ 由②③两式并代入数值,得m/s ④ (2)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远离N点,内光束与MN的夹角从45°变为,小车走过,速度应为 ⑤ 由图可知 ⑥ 由⑤⑥两式并代入数值,得m/s。 所以(1)当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接近N点,这时小车的速度应为7m/s。 (2)当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远离N点,这时小车的速度应为9m/s。 二、光学的折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2.(2002全国高考)为了观察门外情况,有人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将一块圆柱形玻璃嵌入其中,圆柱体轴线与门面垂直,如图3所示,从圆柱底面中心看出去,可以看到的门外入射光线与轴线间的最大夹角称做视场角,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n,圆柱长为,底面半径为r,则视场角是( ) A B C D 解析:光路如图4:根据题干中的说明,该玻璃圆柱体是嵌在门上的,圆柱体的轴垂直门面,门内的人通过玻璃圆柱底面中心点观察门外的景物,显然人眼能观察到的是一个圆形区域,视场角就是从圆形区域的边缘发出的且能通过玻璃圆柱由底面中心O点射出进入人眼的入射光线sb,与玻璃圆柱的轴线,亦即圆柱底面的法线的夹角θ,如图4与入射光线sb对应的折射光线是bo,折射角就等于∠abO。 由折射定律得:sin=nsin。 由于圆柱长ab=l,半径oa=,由三角公式得:, 联立解得视场角为:。所以选项B正确。 点评:本题利用常规问题设置新的分析点,是高中物理测量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的翻版。考察考生对折射定律和光路可逆思想的理解。考查考生应用光的折射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光的薄膜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3.(2003年上海高考试题)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5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甲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A 变疏 B 变密 C 不变 D 消失 解析:因为相邻两个明纹的位置的高度差和夹角的关系为: △h=tanα(α为劈的倾角,△h为相邻明纹的高度差,为相邻明纹的距离), ∴变疏,选项A正确。 点评:抓住本题所给的条件是任意相邻明纹对应的薄膜高度差不变。弄清条纹间距的决定因素。 四、光电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例4.光电效应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动作非常迅速灵敏,因此,在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电管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制成的。如图6是一个用光电管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图。 (1)请在光电管的控制电路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2)已知铯、钠、锌、银、铂等金属的极限频率分别为545×1014 Hz、000×1014 Hz、065×1014 Hz、153×1015 Hz、529×1015 Hz,而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9×1014 Hz~5×1014 Hz ,则选用上述哪种金属作光电管阴极材料最好? 解析:(1)电源的端应为+极,端应为-极. (2)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9×1014 Hz~5×1014 Hz,作为用光电管自动控制路灯,目的是只要有可见光照射就应该使电路中有电流,从而产生磁性吸引端离开达到断开电路的目的,可见光的最小频率为HZ,所以做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金属的极限频率至少要大于HZ,而且越接近这个值,可以有更多的可见光使之发生光电效应,效果越好.可见应选金属铯最好. 点评:本题作为光电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目,让人耳目一新.对于此题一要熟悉教材中光电效应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与光电管阴极相联的应为电源负极.二要熟练掌握极限频率的概念.做题时应注意根据可见光的频率范围如何确定要选用的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只有可见光大于金属极限频率才可以发生光电效应,产生电流.这样只有选铯、钠.而要使其效果显著,尽可能让较多的可见光产生光电效应.即要选极限频率小一些的.三要熟悉自动控制路灯的结构图,中有电流时路灯才处于熄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