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昕天空
在大自然中,人们总会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这些声音常常会让人们浮想联翩。今天,我就讲一讲我在国家森林公园—净月潭,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 清晨,我和爸爸走在森林里,当凉爽的风吹来时,落叶“沙沙”随风飘散,风爷爷“呼呼”地吹着,仿佛在说:“小树叶们,你们不要害怕,我会送你们去远方的。”小树叶们紧紧地抓住自己的伙伴们,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树妈妈,再见了—— 我们要随风爷爷去远方了—— ” 我和爸爸在湖面泛舟。桨把平静的水面拨开,发出“哗哗”的水声,桨向前推时,船下以一种“咚咚”的声音来回答我们。鱼儿们不时“扑嗵、扑嗵”的跃出水面,仿佛在说:“要下雨啦!要下雨啦!” 果然,过了不一会儿,雨就“哗哗”的下了起来,我和爸爸躲到一个小屋子里避雨。雨浇到小草身上,小草贪婪地吸吮着;小树在风雨中抖了抖身子,迎接着秋雨的洗礼;大树则挺直了身躯,护卫着小草和小树。小草仿佛在说:“下吧,下吧,好让我多喝点。”;小树仿佛在说:“多下点吧,我要凉快一点。”;大树仿佛在说:“呵呵,雨终于来了!”。 不久,闪电和雷声一前一后地赶来,闪电和雷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先是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大地,随后就是雷的轰鸣声。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阵接一阵。闪电照亮大地之后,雷又在大地寻找着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多么奇妙!像一场音乐会,奏出一曲接一曲的动听、美妙的乐章! 
山中杂感 冰心溶溶的水月,螭头上只有她和我。树影里对面水边,隐隐的听见水声和笑语。我们微微的谈着,恐怕惊醒了这浓睡的世界。——万籁无声,月光下只有深碧的池水,玲珑雪白的衣裳。这也只是无限之声中的一刹那顷!然而无限之生中,那里容易得这样的一刹那! 夕照里,牛羊下山了,小蚁般缘走在青岩上。绿树丛巅的嫩黄叶子,也衬在红墙边。——这时节,万有都笼罩在寂寞里,可曾想到北京城里的新闻纸上,花花绿绿的都载的是什么事? 只有早晨的深谷中,可以和自然对语。计划定了,岩石点头,草花欢笑。造物者呵!我们星驰的前途,路站上,请你在遥遥的安置下几个早晨的深谷! 陡绝的岩上,树根盘结里,只有我俯视一切。——无限的宇宙里,人和物质的山,水,远村,云树,又如何比得起?然而人的思想可以超越到太空里去,它们去永远只在地面上
第一课时 总提示 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像泰山日出,云南石林,钱塘潮,海市蜃楼,雪域风情……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令人心往神驰。同时,同学们一定都喜欢阅读历险方面的童话故事,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与他同悲同喜,同歌同泣。我们的这次习作就是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奇观,或大胆想象,编一个探险方面的故事。 写作内容 1.写一篇你所看到的自然奇观景象,题目自拟。 2.编一则关于探险方面的游记或童话故事,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1.将收集到的奇观资料派上用场,通过整理写一篇描写自然奇观的作文,要求语句通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突出主题。 2.大胆发挥想象,编一则探险故事,要求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 写自然奇观时,要求突出“奇”字,描写的内容能引人人胜。编探险故事的立意非常广泛:表现精神意志方面的,要留意团结方面的,爱护环境方面的……但要着重写出历险的过程。 选择材料 通过课前等反问或展示相关的材料,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写作意义,印象是深刻的材料来下笔,要突出奇观和历险的过程。 习作提示 1.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作文,你认为需要留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写一篇历险作文,怎样拟定提钢,主要写什么,突出什么主题? 写作重难点 1.编写奇观时要留意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突出“奇”字,引人人胜。 2.编历险故事要注重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完整性,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突出过程的惊险与刺激。 练习设计 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爱好的奇观,生动、流畅地讲述神奇景观。 2.向同学介绍一些历险故事和童话故事。 3.小组交流心得体会。 点拨提示 1.留意课前收集奇观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整理出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材料。 2.先阅读有关历险的故事或童话,模拟它们的写作手法和风格进行写作,力求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第二课时 〔范文分析〕 附:例文《山》 1、教师读例文。 2、学生谈一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简评:这篇作文以场面描写开头,手法新奇,写大家翻找存折的过程,把动作与心理活动交织起来写,使情节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尾点明中心,显得自然、深刻。 〔讲评部分〕 1、教师总述本次作文的情况。 2、由于本次作文是奇观,所以写的面比较宽,多数同学们写了自己的最感爱好的内容。本次作文要比往常难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解决。用各种描写,突出“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分析同学们的文章。 3、个例分析: (1)选择有突出问题的作文,教师朗读。 (2)学生评议。 (3)教师总结。 〔备选文章〕
山顶的风景议论文800字每一座雄伟的高山都是一道风景线每当海拔上升一千米气温就会下降六摄氏度,即使山脚是炎热的热带,山顶也会是寒气逼人,所以自然山顶的条件会异常艰苦,但只有登上山顶的人才会领略到那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中考之后的黄山之旅了踏着七月的酷暑本以为上山是一件再舒服不过的事了,可还没到山脚我就有了一丝后退的想法那种近乎一百八十度的蜿蜒山路令我的胃在不停的翻滚,手心已经渗出了汗珠终于在一番折腾后我们来到了山脚,有两种上山方式:徒步;或先坐索道再徒步,当然我比较聪明的选择了第二种刚坐上索道我就彻底被黄山的风景所征服:连绵的山川,穿梭在其中的是茫茫的云海,但是由于下雨的缘故这幅山川水墨画显得有些模糊不过接下来的徒步就显得有些不顺利了一下索道迎接我们的就是连绵不尽的阶梯,一级一级的,像是要绵延到山顶因为山上下雨天气显得格外憋闷,外套早已黏在身上一段的筋疲力尽后我们到达了迎客松所在的位置,这时天公似乎更加的肆虐了,又下起了雨,风力也渐渐加强,我们不得已把黏糊糊的外套又重新过紧在身上雨下得愈来愈大,简单的午饭充饥后山上竟然打起了雷,轰隆隆的雷声在空荡荡的山谷回荡,走在这样的山路我时刻都觉得会被雷公给劈了就这样我们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淋雨后我们终于到了旅店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又启程了漆黑的山路,又是绵延的阶梯,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行走在这山林中一股股的酸痛感从身体的各个部分涌上心头,我大口的喘着气,想要马上坐下休息,可是想到导游所说的日出我又不得不加快脚步,就这样有疲惫更有期盼,我到达了光明顶,也见证了“五岳之首”山顶的美丽那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让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山川,天空,空气,山风,它们似乎融为一体我抬头大口呼吸着山林里的空气,顿时清新之感贯穿全身,一切的劳累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没有到达山顶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山顶的美丽无论是山麓的鸟语花香?鸟鸣嘤嘤,还是山腰的秃鹰盘旋,松树林立都无以匹敌山顶的蓝天四垂,那种置身于广博天地间的感受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时的一切都不在存在,只有你自己,只有自己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大自然的美妙如果不身临其境是永远不能体会的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雾凇”的奇观。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从吉林市区溯松花江而上 15公里是丰满水电站,冬季江水通过水轮机组,水温升高变暖,每到数九隆冬从水轮机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载着具大的热能,形成了松花江几十里缓缓流经市区不冻的奇境。从水面源源不断地蒸发出水气,整个江面白雾腾腾,久不消散。沿江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等条件作用下江面上蒸腾的雾气遇冷凝成了雾凇。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 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和鸣 和,是乍暖三春里的一声问候,亲切悦人; 和,是严寒腊八的一个炭火,温暖感人; 和,是包纳百川的大海的宽容; 和,是壁立千仞的高山的伟岸。 以和为贵,因和而爱,由和而合,和是兴家之本,是旺国之基。因为历史的和鸣,才有今日的美好。 黄沙漫扬,驼铃婉转,黄昏里,王昭君抚动琵琶奏响和鸣,几许悲壮。正是这朔漠里的和鸣,才有了汉藩共一家的大汉。正是这紫台外的和鸣,传颂千载,让人在月夜里感受汉藩融合带来的欣喜,感受民族和好的强盛。 白雪皑皑,危峰林立,阳光下,布达拉宫闪烁着汉藏融合的金光,文成公主的面纱脱落在山顶,覆盖着白雪,飘扬着藏曲的高亢,传递到大唐的古都。布达拉宫是民族相和的凝结点,文成公主奏响又一曲历史的和鸣。 多少怨,多少泪,又多少感动民族的和亲马队在历史的古道里消失,却留给我们如今这广大一统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大度和宽容正是在一次次的民族之和契机中体现出来,而民族之和,又是由民族的宽容所度化的。 正如林肯说,当你和你的敌人成为朋友时,你便是消灭了敌人。用宽容一切的心和包容一切的胸怀去和解一切的恩怨,和解一切的矛盾,才能拥有博大,才能拥有强盛。 同样的道理,站在漫天星光下思考的康德告诉我的,“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以和为贵,以和为踏跳板,我们不仅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更能使眼前的敌人成为潜在的朋友。 和不仅是传统言文化里的美德,也是现代文明里的风尚。和,使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和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兵;和,产生了APEC,产生了欧盟;和,使世界平息在团结合作中;使无数心牵系着苏门答腊岛。 和,不仅是和好,更是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民族与民族的和平相处,国家与国家的和平相处。因为和,世界才有了爱,才有了繁荣。 不同的冰雪融入相同的河流,是为和;不同的河流注入相同的海洋是为和;不同的海洋面朝同一片天空,是为和。 站在历史的波涛中,让宽容和大度激荡出和气,让和气澎湃出更波澜壮阔的和鸣之音,让和气酝酿出一个更淳更美的历史。 和之美 《圣经》里说:“爱是无尽的忍耐”。实际上,就是教导我们万事以和为贵,以和去爱别人,去忍受。而我始终以为,“和”是一种风采,“和”是一种美丽。 人与人之间的“和”是一种美。卡夫卡说:“每个人所拥有的,不是一具躯壳,而是一串成长的过程 。”这一串成长的过程不需要人与人之间友善,和平的相处去获得。生命不仅是一声旅程,更是一首赞歌,需要以“和”去谱写,需要我们以“和”去传唱。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友爱是一种美丽,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这样一种美丽,就是“扶持旁人,同时自己也获得重心和支点。”孔繁森,郑培民们以自己友爱之心与人民友好地走到了一起,受到万民敬仰,而胡长清,成克杰们,驾驭于人民之上,摒弃了“和”最终只能受到法律的严惩。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也是一种美。人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动物。大自然给予我们阳光,土地和水,而“和”则是播种,让社会长满长青之树,也许在社会中我们会遭受挫折,会失意,但以“和”去看待,心灵有会失业,真诚不会下岗。 “乌台诗案”将苏轼推到痛苦的顶峰,但他却淡然处之,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桂疏桐之夜,看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如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扬动,只愿“沧海济余生”。苏轼在出世入世之间寻求到一丝平衡,他以一种“和”的心态去面对,笑谈人生,在与社会的和好相处之中,他探寻到其中的美,找到生命的价值。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更是一种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同样地,一国一利益。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利益,能够在利益与利益之间寻求到平衡,以和相处,这是一种更为深远,更为难得的美。“二战”结束后,中国没有向日本索赔,1972年,又同日本关系正常化,这就是以一种“和”去获取友爱,这样的美,不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吗?亚洲杯决赛上,中国球迷打出了标语;“足球是世界的,钓鱼岛是我们的。”这其实也是以一种“和”。 与世界相处。 佛教导我们:“诸法无我,一切众生都是随缘而起的幻象。这也是在教我们不要过分看重自我,要与他人和平相处。因为”和”是一种美丽,一种不同于寻常的美丽。 把握住“和”,把握美丽。 把“和为贵”刻录成光盘 近年来,网络系统趋于成熟,大都有搜索查询的功能,只要你输入关键词,点击进入键,你就会查到你要的相关的信息,某电脑公司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刻录了一批以“和为贵”为名光盘让利销售,这不,我也买了一张回家。 打开电脑,按照电脑操作程序----- 关键词:和为贵 搜索结果--: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为贵”,“和”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学之间需要和睦相处,能成为同学就己经是一种缘分,同学之间没有利益相争,更不用说像公司里的职员那样钩心斗角,作为同学,只有学习上的竞争,共同进步,很多人就不明白作为同学会有什么深仇大恨导致互相残杀呢? 相关链接-----前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他是一个内向又自尊心强的人,家里的贫穷使他不能像其他官家子弟一样挥霍无度,衣食无忧对他而言更是一个遥远的未来。种种的原因导致他和宿舍的同学发生冲突,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和”是处理同学关系的一个多么关键的因素,最后是家破人亡,还残害无辜。 搜索结果二:不但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而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的关的家庭,“和”更是调节家庭的一种再好不过的催化剂,从古到今,多少家庭的破裂都是因为不和而引起的,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便是家庭不和的牺牲品,他们失去父爱或母爱,长期生活在缺少亲情的家庭中得不到亲情的滋润,这对于一个健康孩子的性格折培养无疑是一种很强的消弱剂。我们强烈呼吁:让每一个家庭都多一点爱,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吧! 相关链接-----据报道,现在社会的离婚率逐级升高,究其原因,无非纯粹是家庭生活上的一些芝麻小事惹的祸,这不,新闻中的社会热点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各种电视连续剧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也都演绎得十分逼真,正如最近在各电视台热播的《中国式离婚》,它收视率商的原因从社会角度方面看,正是折射出了现代社会“和”的缺失,它的积极作用是让观看过的观众珍惜现在眼前幸福的家庭生活,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