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8

zhuroujua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环境经济学论文选题推荐书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挥洒的自由

已采纳
第一章 绪论1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一、世界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二、我国环境经济学的发展5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对象与性质7一、环境经济学的对象7二、环境经济学的性质8三、环境经济学的特点9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9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任务9二、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0三、环境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方法11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最新进展与展望12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12二、环境经济学研究展望15思考题10第二章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6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16-、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来源16二、环境价值的分类和构成18三、环境资源的价格20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21一、基本概念21二、解决外部性的途径23第三节 环境公共物品理论24一、环境公共物品的概念24二、环境公共物品的特征24三、环境公共物品的分类25四、环境公共物品最优供给的确定26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29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29二、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30三、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33四、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34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35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37七、案例: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公司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38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41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41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42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44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44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标准45六、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46思考题48第三章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50第一节 环境资源理论概述50一、自然资源的概念50二、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0三、环境资源的未来51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分类53一、可耗竭资源53二、可更新资源54第三节 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5一、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55二、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容56第四节 环境资源的核算65一、环境资源核算的重要性65二、环境资源核算的基本方法65三、环境资源的价值量核算68思考题70第四章 环境污染控制71第一节 最优污染水平71一、最优污染水平的确定71二、关于最优污染水平的说明72第二节 影响最优污染水平的若干因素73一、环境容量73二、净化能力74第三节 使用者成本75第四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77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77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80第五节 污染控制85一、控制污染的方法85二、庇古税86三、科斯定理87四、污染控制中的责任法则和受益法则89思考题90第五章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91第一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理论91一、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91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92第二节 环境质量影响分析95一、环境污染的外部影响95二、环境质量影响分析96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和效益98第三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99一、识别和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99二、计算费用和效益的现值100三、费用和效益的比较100第四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标准101一、净现值贴现率101二、偿还期限102三、内部收益率102四、收益费用比值102第五节 费用效果分析102一、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102二、费用效果分析的实例103第六节 环评中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技术原则与方法104一、指标计算法104二、简易分析法107第七节 案例108一、重庆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估算案例108二、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案例115思考题116第六章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118第一节 概述118一、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分类118二、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119三、选择不同评价方法的依据120第二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120一、理论基础120二、主要的直接市场评价法12l三、直接市场评价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125四、直接市场评价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126第三节 间接市场评价法126一、定义与理论基础126二、主要的间接市场评价法127第四节 陈述偏好法132一、定义和理论基础132二、主要的价值评估技术133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36四、意愿调查评估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136五、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局限性137六、总体评价138第五节 案例139一、霍奇森和迪克森对菲律宾帕拉万岛所做的砍伐森林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的研究案例139二、日本对本国森林的环境价值评估案例139三、重庆大足县建沼气池的环境经济效益案例140思考题142第七章 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143第一节 概述143一、环境管理政策的类型143二、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标准149三、环境经济手段类型150四、环境经济手段的应用154五、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154第二节 排污收费158一、庇古税--排污费158二、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160三、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16l四、排污收费的问题163五、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165第三节 环境税169一、环境税的种类169二、环境税的作用169三、环境税的影响问题170四、环境税的实施障碍170五、环境税的应用171六、税收绿色化问题172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173一、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原理173二、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173三、排污权交易的宏观效应175四、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176五、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178六、排污权交易的方式及程序180七、排污许可证的交易程序181八、中国的排污权交易181思考题185第八章 环境保护产业 186第一节 环境保护产业186一、环境保护产业的产生和发展186二、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意义187三、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现状188四、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存在的问题192五、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措施193第二节 环境保护投资194一、概述194二、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现状197三、环境保护投资渠道200四、环境保护投资体制与投资比例201五、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2思考题206第九章 环境保护和发展模式207第一节 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发展207第二节 先污染,再治理发展模式的代价209第三节 边发展,边治理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与局限性211第四节 以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11一、发展生态农业212二、发展环保产业212第五节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214思考题218参考文献219

环境经济学论文选题推荐书目

188 评论(10)

12345m

七、 工业经济 1、 论工业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 3、 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4、 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6、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7、 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率 8、 加强科技进步力度,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9、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10、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1、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速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 13、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14、论工业经济的存量优化调整 15、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 16、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7、对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18、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与工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19、我国工业经济的新特征 20、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八、农业经济 21、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24、论市场化的政府农业宏观调控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 26、西部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7、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28、农业经济组织的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分析 2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0、论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保障 31、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32、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抉择 33、论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34、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趋势 35、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6、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37、中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38、贫困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希望 39、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0、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内需 41、农业经济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 4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44、西部农村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45、“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46、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及对策分析 47、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48、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49、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50、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51、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及市场对策 九、贸易经济 52、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贸易经济增长 53、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 54、论县级对外贸易及假如WTO后的对策 55、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 56、小商品与大市场 57、对外经济贸易与再就业 58、加入WTO对我国卖艺经济发展的影响 59、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0、对私企直接参加对外贸易的思考 61、我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进口额的因素分析 62、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研究 63、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64、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65、环境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66、论保护国内市场与与适度对外贸易 67、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寻租现象分析 68、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69、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 70、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7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竞争政策选择
27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