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李李11
我觉得没有哪个老师会故意刁难自己的学生吧。如果论文修改了多次还是过不了,还是从自身找找原因。有时候人的思维容易陷在一个怪圈里走不出,导致你的论文角度单一。应该及时和导师沟通,多听听导师的意见和建议,肯定会有益处的。 
论文越改越差,怎么办?这个很好办,只要你早也写了,不改那个就不会差,所以说你少改,你还像原先的思路去想去,所以就不会差那么那么多不要嗯,你想改好,又想改好,越唱你就嗯,随心所欲的去改就好了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包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作文批改事实上是这样的,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之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辛苦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而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的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等老师把辛苦批改完了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和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习作改得再细致,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徒劳无功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批改可以这样做: 一、学生自己先批改。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不能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这一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可以这样做:先默读,检查内容是否真实新颖,条理是否清晰。再次进行轻声朗读,找出文中的病句及错别字。进行有感情朗读,看看哪里要改动、要删减或添加。这样养成学生自己修改的习惯。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文章比原来的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习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习作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二、学生互批互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自己多遍修改后,经常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可以采用互批互改。可以把优差生结为一对互改。优生可以担当小老师,发现对方作文中的缺点,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修改能力;差生则可以从对方作文中发现优点,学习优点,或许也可以发现一些不足,可以增强自信心。 三、作文的批改是由教师的“批”与学生的“改”共同完成的创作活动,教师在批阅中授学生以“秘诀”,“功夫”还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练”。另外,还可以多创造让学生自我展示风采的机会和空间。例如,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展示自己习作的“闪光点”,把修改后的习作贴上展示栏。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现今较合理的教师批改是“批语(眉批与总批相结合)+符号批改”。让每一个学生可以依据提示进行自己修改,达到作文批改的有效性。
如果总是不过的话,我觉得你就应该要懂得去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事情一定要懂得去了解清楚,然后再慢慢的去改变,只有如此的话才会更好,只有这样才可能让自己的论文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通过率啊
既然是论文修改多次后仍然没有达标,那么只有认真考虑不达标的具体内容、选题方向或论证论据的充分合理性等,才能抓住不达标的核心问题,进行更严密分析和科学逻辑推理,删繁就简,剔除重复冗余章节,围绕主题完善和论证。
越来越多的同学意识到了查重的重要性,大家在提交论文之前都会自己来进行查重,如果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至少自己有很多次机会来修改,不至于直接被学校退回。查重过后的论文就会有一个相应的论文检测报告,确定我们哪里出现了问题,尤其是通过PaperPass查重的论文会有明确的标红,并且有修改意见,这样比较方便大家进行论文的修改。但是如果反复修改还是不合格,要怎么办呢?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基本上查重过后的论文会有一个相应的修改建议,如果我们按照修改建议来进行修改,一般不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而且至少是可以保证查重率在20%以内的。但是反复修改不合格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引文,或者是一些段落没有修改的原因,确定原因才能够解决问题。将关键词进行大量替换很多时候论文都会有大量的同一关键词,这个情况会导致查重率过高,因为论文查重系统没有办法甄别是否是你本学科的一些重点关键词,这样的关键词除了在我们的文章内还会在很多文章内容反复出现。建议大家还是将这样的关键字直接替换掉,能够有效降低查重率。
我也实在不知道怎么改了,第二次打下来老师给我的评语很简单不知道怎么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