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1

laoshugenlwl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外交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论文2000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hjia

已采纳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外交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论文2000字

214 评论(8)

hybear222

你需不需要朋友?你要不要跟别人打交道?
167 评论(15)

15754715225

对外交往的意义(国际) (一)、对我国的意义: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独立主权); 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 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二)、对地区、世界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顺应时代主题) 推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求同存异;有利于构建世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 国内: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国家力量的大小强弱决定着国家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还是对抗冲突的关系>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基本内容)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基本立场、宗旨、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足点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国际形势: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促进多极化的发展。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320 评论(14)

彩虹旗下的我

古人说:一言兴邦,一言亡国。这反映外交对一国家的重大影响,良好的外交局面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国与国人民之的友好往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20 评论(14)

zhang911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新课标高中
30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