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jiang
原油提炼 以各种脂类合成 石墨 
一般来讲,一篇毕业论文主要包括有这样的几个部分,比如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
为了降低动力损耗,减少机器部件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针对不同运动件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润滑方式和润滑剂,并且在机器、设备的装配过程中予以实施,确保机械设备运转可靠。润滑对减少机械零件的摩擦与磨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摩擦间有充足的润滑油,建立起液体润滑油膜后,摩擦系数就可降低数十倍至百倍以上,有效地防止了摩擦面的直接接触,与此同时,润滑油还能对摩擦面起到冷却、清洁与防大气腐蚀的作用。因此,各种传动设备都必须建立充分可靠的润滑。建立液体润滑油膜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利用高压油泵将润滑油压入摩擦面间,将轴抬起来形成液体摩擦,称为静压方法;另一种是利用转动轴轴颈的高速运转,将润滑油带入轴与轴瓦的间隙里,使轴浮起实现液体摩擦,称为动压方法。润滑剂按其状态不同,可分为润滑油和润滑脂等类型。(一)润滑油润滑油的组分、质量指标液体状态的润滑剂称为润滑油(或稀油)。机械设备上一般均采用廉价的矿物油作为润滑油。同时,为了改善矿物油的性能,常在矿物油中渗入适量的植物油或动物油;以有机溶剂、塑料、树脂等制成的合成润滑油也开始获得工业上的实际应用。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包括:黏度(又分绝对黏度、运动黏度、相对黏度)、油性、含水量、残炭值、酸值、抗氧化安定性、破乳化时间、灰分、机械杂质、皂化值以及水溶性酸碱含量等。其中以黏度最为重要。润滑油的添加剂一般有:抗泡沫剂、增黏剂、油性剂、降凝剂、抗氧抗腐剂、抗氧防胶剂、防锈剂以及钝化剂等。其添加量只占润滑油量的01%~5%左右,并应按试验结果确定具体用量;掺入添加剂时应先配置母液,再将母液趁热加入经过预热的润滑油中(预热温度为60~160℃)。母液的配制也应通过试验确定最合适的浓度。润滑油的品种主要的国产润滑油有以下几种:1)机械油(又名机油、机器油)。机械油属于中等黏度的润滑油;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润滑油。其颜色较深,没有添加剂,抗氧化安定性差,属中等品味的油,不能用于高温高速高压的场合,也不能用于长期循环润滑系统和飞溅润滑中。2)车用机油(又名汽油机油)。这种润滑油的黏度较大,黏温性能好,不积炭、不形成漆状物。主要用于汽油机上各零件的润滑。3)柴油机油。与车用机油类似,主要用于柴油机各部分的润滑。4)汽缸油。主要用于低速重型机械及饱和蒸汽汽缸的润滑。5)过热汽缸油。主要用于过热蒸汽往复式蒸汽汽缸的润滑。6)压缩机油。用于卧式鼓风机以及低、中压往复式压缩机的润滑,这种油的精制程度高,黏度大,凝固点高,抗氧化安定性好,没有残炭,并加有抗氧化剂、抗腐剂等添加剂。7)汽轮机油。主要用于汽轮机、离心压缩机以及发电机等设备的高速滑动轴承的润滑。8)冷冻机油。有适用于以氨或二氧化碳作冷冻剂的冷冻机,也有适于以氟利昂(替代品是RB4a)作冷冻剂的冷冻机,HD25凝固点较低,HD40中加有抗氟剂。选用冷冻机油,首先要考虑凝固点低于冷冻系统的最低温度。9)齿轮油。有HL20、HL30、HL50、HL70、HL90、HL120、HL150、HL200及HL250等多种牌号,主要用于各种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对于开式齿轮,可以使用黑色残渣油,为了降低其黏度,可用橡胶溶剂油或200号溶剂油稀释后涂用,当溶剂层蒸发后,齿轮上就留下一层油膜。润滑油的选用原则选用润滑油时遵循以下原则:1)在保证有可靠润滑的条件下,优先选用黏度小的润滑油。2)高速轻负荷选用黏度较小的润滑油,低速重载则选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3)冬季选用黏度小、凝固点低的润滑油,夏季则应选用黏度大的润滑油。(二)润滑脂润滑脂的组分、质量指标半固体的润滑剂称为润滑脂(俗称黄油或干油)。它由矿物油、稠化剂在高温下混合而成。稠化剂大体上有脂肪酸皂、固化烃以及膨润土三类。添加剂要先加在润滑油中,然后制成润滑脂。直接在润滑脂中加入添加剂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添加剂也主要是抗氧剂、抗腐剂、防锈剂以及抗磨剂等。填充剂一般是石墨、炭黑、滑石粉、锌粉、红铅粉等。主要用来赋予润滑脂以某种特殊性能,例如增加承载能力,改变颜色,增加光泽等,用量较大时还能改变脂的稠度。我国目前主要用石墨,以提高高温或重载下的承载能力,应注意加有石墨的润滑脂不能加到高速精密的轴承中使用。润滑脂的静摩擦系数较大,给设备的开车启动增加一定的困难,但运转起来后,润滑脂的工作情况与普通润滑油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且运转和停车时都不会泄漏。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包括:针入度(稠度)、滴点、皂分含量、水分、腐蚀性、离析量、灰分、游离酸、游离碱以及机械杂质等,其中针入度对润滑脂的润滑性能影响最为主要。一般说来,如果润滑脂存放过久,颜色由浅变深,则表示它们已经氧化变质;如果由透明变得不透明,则说明其中含有游离水;如果表面硬化、裂开、内外颜色不均匀,又不断析出基油,则说明稠化剂已变质;以上各种废旧润滑脂不要再放入摩擦面使用。润滑脂的品种常用的国产润滑脂有以下几种。(1)钠基润滑脂它是动植物油钠皂(脂肪酸钠)与中等黏度的矿物油配制而成的能耐较高温度的润滑脂。工作温度可达110℃,但易溶于水。钠基脂的判别方法是:取一点放在手掌上,然后加入一点水,使它湿润,再用手掌揉搓,如果出现乳化现象即是钠基脂。(2)钙基润滑脂它是用动植物油钙皂(脂肪酸钙)与中等黏度的矿物油配制成的一种中熔点润滑脂(一般工作温度不超过60℃)。由于骨架材料中就含有4%~0%的水作为稳定剂,因此不怕水;但是温度超过70℃时就会失去结晶水而使骨架瓦解,油包分离。钙基润滑脂有ZG1~ZG4四种牌号;牌号高的针入度小,稠度和硬度大;分别适用于中温、中速、轻负荷的轴承润滑;也可用于水泵的填料函中。(3)铝基润滑脂它是用脂肪酸铝皂与矿物油配制而成的具有耐水性能的润滑脂。由于黏附能力强,内摩擦阻力大,不会在离心力作用下分离。适用于在潮湿地方的开式齿轮、联轴器以及凸轮等处的润滑,使用温度可达80℃。只有2U—1一个牌号。(4)锂基润滑脂它是用锂皂与精制矿物油或合成油配制成的具有较大针入度、不怕水的润滑脂,当用低凝点的基油(如合成油)时,最低工作温度可达-50℃,如果用高黏度的基油,则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30℃。(5)钙钠基润滑脂它是以钙钠皂作稠化剂的润滑脂,兼有钠基脂和钙基脂的优点,即既不怕水,又耐一定的高温。此种润滑脂的基油可以是矿物油(工作温度80~100℃)、蓖麻油与6号合成油(适用于一般电动机的滚动轴承)以及棉籽油或牛油与11号汽缸油(用于压延机轴承)。(6)复合钙基润滑脂它是用由脂酸钙复合的脂肪酸钙皂和矿物油配制成的,既不怕水又能耐高温(150℃)是稳定性好的润滑脂,也是一种适用于中速的万能型滚动轴承的润滑脂。(7)石墨润滑脂它是用石墨作填充剂的润滑脂的统称。由于石墨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因此多用于低速大负荷的摩擦面润滑。(8)膨润土润滑脂它是用经过阴离子表面活化处理的膨润土做骨架材料,耐高温,不怕潮湿,热稳定性能好,基油黏度较高,加有抗氧剂,适用于各种轻、中、重负荷下的滚珠轴承的润滑。(9)二硫化钼润滑脂加有二硫化钼添加剂的润滑脂称为二硫化钼润滑脂。二硫化钼呈片状,片与片之间吸附力极小,在高速高负荷下不易与摩擦面胶合在一起,而且热稳定性和低温性能也好,在高真空下不蒸发,不但适用于高温,也适用于边界摩擦。二硫化钼的加入量并不大,只有3%左右。另外,二硫化钼可单独制成油膏来使用,减摩性能都是良好的。二硫化钼润滑脂不适用于高速精密轴承的润滑,也不能用于以油泵作动力的循环润滑系统中。润滑脂的选用原则润滑脂的选用基本原则与润滑油的选用类似,即高负荷选用针入度较小的润滑脂,高转速则应用针入度较大的润滑脂等。最后,在选用国产油代替进口油时,首先应将进口油的黏度值换算成国产油的黏度值(即应将华氏温度下的赛氏黏度值换算成摄氏温度下的运动黏度值)。然后再按这个换算黏度和其他各项质量指标从国产油标准中选用一种适当的代用油。
据学术堂了解。学位论文的格式有两大部分: (一)卷首部分 包括内容如下: 封面和封底:由学位办公室统一印刷,封面栏目要求打印 题目:应在25字以内,能简明,具体,确切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 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和第二页的内容和格式按统一规定(见式样1,式样2)打印,不编页码 中文摘 要(Abstract):在500字以内摘 要是对学位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述它应使人不阅读学位论文全文即可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和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论文摘 要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文的新见解和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关键词(Keyword):论文关键词一般3至8个,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标准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上排列,并以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 要左下方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应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目录:由论文的章节以及附录,参考文献等序号,提名和页码组成 附表与插图:附表要有表号,表题,插图要有图号,图题如果学位论文的附表与插图太多,可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之后 (二)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正文,结论或建议,尾注,参考文献表 绪论或前言:通常作为第一章,是该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研究进展的综述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际的概述,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对这部分内容和形式不作统一规定,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可分成若干章节表述总体要求要实事求是,内容翔实,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 结论和建议: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精华与总结结论应该简练,完整,准确着重阐述自己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新的见解,发现和发展,以及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尾注:学位论文中凡属原文引用了他人的观点,结论,数据等,须加上注释,统一为尾注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着录执行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主要录入格式为: (1)专著 专著是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基本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
论文题目主标题在20字之内,可以添加副标题。主标题采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副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的篇幅大概在300字左右,黑体四号字,居中样式。摘要内容要另起一行。关键字一般是3-5个,主要表达文章的主题概念。关键字之间采用分号隔开。摘要字体格式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5倍,“关键词”三个字要加黑,加冒号,左对齐。正文字体和关键字同样。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要再起一页,内容和中文摘要相符合,一般为200个英文单词左右。空一行后打印英文标题,再空一行居中位置打印四号加黑“ABSTRACT”字样,另起一行小四号打英文摘要。“Key Words”加黑并加冒号,左对齐,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英文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正文毕业论文正文中各级标题顺序为:一、(一)、1、(1)、①。毕业设计采用下列标题顺序:1、1、1、①。一级标题即“一”设为四号黑体,每一部分结束后另起一页开始下一部分。正文内小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二级标题(一)用黑体小四号字。三级标题1后用点“”,宋体小四号字加黑。四级标题(1),字体字号同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5倍。(四)注释毕业论文注释方式是页下注,在所需引用或注释处用上标①、②、③……表示,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注释也可是解释性语句。所有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五)参考文献按正文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中连续编号。文献中如果有三位以上作者时,只列举前三位作者,中间以逗号隔开,其余以“等”字表示。在正文后另起一页采用四号黑体打印“参考文献”四字,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参考文献的内容。“参考文献”字样和内容均采取左对齐格式。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条,为论文添加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六)页眉论文的页眉内容为论文题目,宋体小五号字,居中。(七)附录附录主要是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八)页码论文页码一律采用页下居中形式。正文前的目录和摘要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采用罗马文字“Ⅰ、Ⅱ、Ⅲ”等标示,正文独立编排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3、4、5……”等标记。论文中常见的格式错误包括:目录问题:目录需要和论文结构相符,论文中的格式问题也会影响目录的完整性。标题格式出错:论文对于标题的大小和顺序都有规定,论文写作中可能出现标题字体大小不符合标题级别,标题序号不符合标题排序的错误。正文格式出错:正文内容的字体,字号,行间距,各种公式的上下标,大小写可能出现错误。图片和表格格式出错:在论文中出现的图表序号,和序号顺序可能发生错误。参考文献: 相对于整篇论文来说,参考文献的篇幅并不算长,但是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也很多,在论文写作中容易出问题。正文内容出错: 论文中可能出现错别字,英文书写问题,专业术语出错,内容重复问题。论文内容缺失:论文中也可能出现论文内容不完整,缺少摘要,缺少关键词和标题等问题。(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