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中国石油的论文怎么写啊初中地理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3

xjlz385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中国石油的论文怎么写啊初中地理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求调剂317

已采纳
我觉得写环保和经济发展这一类的联系地里比较好写。把各地的的地理状况描述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优势条件,如黄土高原的小流域治理加上种植业的发展什么的。总之,要因地适宜,根据当地的地里情况和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原因写。1000字很好写的,祝你好运。

关于中国石油的论文怎么写啊初中地理

318 评论(11)

383086673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丰富多样、潜力巨大 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① 土地资源。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较高、起伏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占的面积超过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与1/3之比;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点。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耕地占4%,林地约占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5%。尽管如此,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3300万公顷的宜农荒地、6000多万公顷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开发利用。② 能源。中国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国家之一。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53亿吨,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尤为丰富,理论蕴藏量76亿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储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国陆上和海上远景储量都很乐观③ 矿产。 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 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其中以有色金属居优势,钨、锑、锡、汞、钼、锌、铜、铋、钒、钛、稀土、锂等均占世界前列。如钨的储量为世界各国总储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锑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44%。铅、铁、银、锰、镍等的储量亦具世界意义。铁和锰的储量虽均占世界第3位,但贫矿多,富矿少;此外,还多伴生矿。如攀枝花铁矿中,有钒、 钛、 镍等伴生。非金属矿中的硫铁矿、菱镁矿亦居世界首位,磷矿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 ④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初步估算为27115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相当于世界径流总量的8%。 ⑤ 森林资源。中国现有森林面积24亿公顷,虽占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积量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种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 ⑥ 生物资源。中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即达45万种,次于马来西亚的巴西,居世界第 3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经济植物(按单项用途一次一种计)即达2411种,不仅提供各种食料、药材、纤维和其他多种工业原料,并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条件。水产资源中有鱼类约24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占3/5,其余为淡水鱼类。此外尚有甲壳类、贝类和海藻类等。 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从中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甚可观,但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顷,而世界人均却达3公顷;耕地面积列世界第4位,人均约1公顷,世界人均约36公顷;草场资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约35公顷,世界人均为76公顷;森林面积人均107公顷,世界人均为65公顷;地表径流总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时,在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按矿产总值比计,中国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却居世界第10位。 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矿产三种资源更为突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其中,长江流域水量最大,占全国总水量的7%,次为珠江和广东、广西沿海各河流域占2%;反观淮河以北,黄河虽为大河,但其水量仅占全国径流量的2%,海河、滦河为1%。但黄河下游及海、滦河流域的豫、鲁、冀 3省的耕地面积却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相互对照,水土资源的失调,灼然可见。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80%分布于中国北方(其中64%集中于华北地区),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8省只占2%;石油探明储量98%在北方;天然气探明储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区占90%,其余10%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中国东南部的滇、黔、桂、湘、赣、粤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储量,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上一大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 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全国 6大地区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现简述如下: ① 东北地区。多种自然资源富饶,且结合较好。可耕地广,仅黑龙江一省耕地面积即占全国的23%,且有大片宜农荒地。森林资源丰富,占全国的33%,野生动植物资源亦丰。能源资源中以石油最为雄厚,探明储量占全国45~50%。煤炭资源不足,占全国的9%,有赖调入。铁矿储量占全国1/4,矿种配套以黑龙江、辽宁两省较好,吉林较差。 ② 华北地区。为富煤省(区),内蒙古和山西并列全国前茅,河北次之。3省(区)的煤炭和石油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2和1/3。铁矿储量大,与煤配套好。内蒙古的稀土矿驰名世界。但水和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区境北部草场广大,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③ 华东地区。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能源以煤为主,集中于鲁皖苏边区,安徽且有一定储量的铁矿与之配合。山东矿种也较多,苏、浙、闽3省则矿产贫乏。水资源以淮河以南较丰沛;杭州湾以南虽属丰水区域,但河流短促。全区水力资源仅占全国的 4%。华东海域辽阔,东海鱼类资源尤见丰富。森林资源则以杉木、毛竹和马尾松等用材林著称。 ④ 中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82%,居全国首位。除南部地区属丰水带外,其余广大地区为多水带。森林和水产资源具有一定规模。森林面积虽略小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然其蓄积量则远小于这 2个地区。区内以有色金属居优势,湖南和赣南的钨、湘中的锑、湘南、湘西的铅、锌及赣东北的铜矿在全国均负盛名。能源方面,水力蕴藏丰富,占全国的8%。煤则集中于河南省。 ⑤ 西南地区。以金属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至为重要。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锡、铅、锌等,在国内均具一定地位,并有盐、磷等非金属。水力蕴藏量占全国的68%。黔、 滇、 川邻界地区有相当规模的煤田,其中贵州为富煤省,居江南各省前列。川、黔 2省还富天然气。西南地区为中国第2大林区,木材蓄积量占全国20%以上,仅次于东北。区内多山地,耕地占全国比例最小。
213 评论(15)

要专精

可以搜索一下我编创的【中国政区】
347 评论(9)

shine_syh

中国能源发展 我们任重道远 能源问题是个大问题,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我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问题、能源的发展,与各行各业休戚相关。谈到我国的能源问题,总体来说,还是处于紧缺状态的。这并不与中国历来的“地大物博”相驳,中国14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个人均摊得的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实,我们的资源量并不富有,我们用占世界 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8%的石油、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这世界上22%的人口。这些说句足以让我们的心咯噔一下:原来我们的处境如此紧迫!从世界来看,尽管新兴能源不断崛起,我们所利用的主要能源,仍是有限而宝贵的化石燃料。现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利用的化石燃料仍主要是煤炭,其次才是石油和天然气,其比例约为68%、17%、15%。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将在40年内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用光,煤炭也只能用220年。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长河中,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毕竟是短暂一瞬的,所以人类及早开始寻找新一代的替代能源。根据世界权威部门推测,只2060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占能源结构的50%以上。因此,要解决中国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开发中国丰富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是一条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可行之路。然而,能源的日渐枯竭并阻止不了人们能源消费的脚步,能源消费加快、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很有力,我国节能减排形势紧迫,任重道远。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水平的69%、05%,看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想到的出路是厉行节能减排的方针。其实节约当然是首要的,当代的资源浪费比比皆是,触目惊心,无论是开发新能源,还是利用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都要本着十分节约与珍惜的宗旨,毕竟,能源亦或可再生能源都是真真事实存在而又非无穷无尽的,不像苏轼《赤壁赋》中所云: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始终倒要奉行厉行节俭的宗旨啊。能源占有率的讨论再利用率面前,就只显得浅显了。目前中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方面,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控制能源使用率,从而控制CO2的排放,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而我国是富煤国家,整个能源结构中煤占90%以上,每年全国煤消耗达6亿多吨。中国这种资源条件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未来以煤为主的污染排放仍会居高不下。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变化难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中国,通过技术创新将污染严重的煤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具有战略性意义。这种转化单纯依靠国家和少数科研机构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引领百万产业“八仙过海”,自主创新,共促转化。从能源联系看中国与其它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着实应以实际能源状况出发,在互利合作中摸爬滚打,既要考虑长远,也要促进当前能源问题的解决以及为我国的能源发展着想。首先明确对互利的几点思考,面对当今不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能源问题,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时,需要重视以下领域工作:进出口规模的控制、消除亚洲升水、扩大投资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以及开展互惠互助的战略对话。能源联系使中国以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互利关系更加紧密,关系也涉及更加广泛的层面和领域,这也就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战略性对话机制显得空前重要,这样一来,相互合作的具体性和针对性也就必须体现出来,必须根据不同国家与中国战略合作关系进行强化深入的能源发展合作。事实上是,当今世界大部分能源资源被西方国家所控制,再加上自然灾害、局部战争、气候变化使得能源增长缓慢,然而能源消费依旧快速增长,这使得能源供需关系无疑面临空前紧张的局面。总览世界各类能源的储量和生产状况不难发现,实际上,石油产量及石油贸易还是在缓慢升温的,这少不来哦OPEC、中美及俄罗斯的功劳。作为现代能源的一大主力的天然气的发展也是引人瞩目的。非常规天然气占总量一半,求绝育许多因素,分布分散、区域发展差异性大以及面临的各种环境安全方面的质疑,都成为天燃气发展的重要制约性因素。于2004年全线贯通并投产的中国西气东输工程,将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向东部工业区输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这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均衡能源配给的巨大工程,至于它的意义,我们初中地理课本就有,而直接结果是我们能源配给结构的改善。像这种跨区域的能源调控,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们决不能忽视“度”,从长远来看,引进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管道与现在的西气东输大动脉相连接才是更有利于我国能源协调的规划。面对能源消费强进增长及油价上涨的趋势,中国应找准自己的落脚点,积极应对并解决关乎世界能源紧张的问题。而在明确自己有多少油多少碳多少气的同时,节能环保、创新高效都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要与周边国家积极的进行战略合作,合作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时刻牢记我们现在所利用的每一份资源,都同样是子孙后代的宝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后,立身于世界,中国能源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清晰的。我们人口众多,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应大力促进各种节能环保设备的引进与应用,加快国内产业及能源利用工艺的自主创新脚步,同时厉行节俭,时刻牢记我们对这个世界所肩负的责任。面对这样一个能源发展局面,中国能源的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177 评论(12)

csclsd

最近不是发生的日本地震吗? 可以考虑写地球地震带的活动 先从最近发生的几次地震说说全球的地震活跃带 然后看看主要地震带带上最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情况 说说怎样减少地震的危害 考虑房子的抗震级别 如果是沿海地区 应该考虑海啸的预防 根据最近一个世纪地震的活动大小来建设海堤 对于地震多发区应该进行地震应急演习 积极做好避难场所的建设
35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