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_on
近日,在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上看到一篇阐述我国发展状况的文章,该文作者把我国归入了初等发达国家的行列,笔者看后心潮澎湃,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这么多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我国成了发达国家,哪怕是初级的,这能不让13亿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吗?然而我们是发达国家吗?愚以为非也。不错自改革开放以来,神州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7位,每年GDP的上升也在10%左右,航空航天事业居世界前列,钢铁产量、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可这就能说明我国已是初等发达国家了吗?中国西部有多少失学儿童?别忘了中国1/3的人刚刚脱贫,8千万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发达的地区也就4个直辖市和海岸线边的沿海省份。初二的地理课上,老师在讲“苏锡常三角经济带”时,说:“西藏一年全省的产值和苏州一样多,甚至有时还不及苏州。”这句话让每个江苏人都感到自豪,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心酸。一个是全国最大的省,一个是以小巧玲珑著称的“中国威尼斯”。诺大的西藏竟和小小的苏州不分伯仲(令人心寒的是有时还不如苏州),尽管苏州的GDP增长率已超过广州,上升为全国第一。历史上的吴国等国也以此为自己的都城,当时有一句俗语:“苏杭熟,天下足。”更是反映了苏州的富饶。这么大的贫富差异也能说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到如此地步!列位看官何 
沉睡了多少个世纪,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历史的车轮在你身上无情碾过…而当你遍体鳞伤才被猝然惊醒,丢弃过去的骄傲和自大,正一步步地走向复兴曾经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楼宇耸天;曾经的牛车马车被汽车取代;曾经的“粮票“已发展成了“股票”…五千年的荣辱积淀成就了现在如日中天的青春的中国从前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从前日寇妄想夺取中华广阔的土地,毛主席带领人民、带领中国共产党毫不畏惧地进行抗争…无数革命先烈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中华之崛起倾其所有是他们用鲜血、用青春谱出《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神州如今,我们成为了他们我们责无旁贷,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我们这一代青年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国家为已经为我们铺好了前进的道路,青春的祖国,正在向我们的青春发出召唤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因为我们责无旁贷!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要建设一个富强、繁荣的现代化国家,我们需要的是知识、是激情!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轮到我们了!因为我们肩负着复兴中国的责任,我们要用知识谱写新的伟大的进步篇章我们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任公的这句话饱含了他对青年人多么大的期望和赞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年便是国家的春,少年便是国家的晨祖国60华诞,青春的祖国更需要青春的活力我们应毅然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敢于梦想,敢于追求,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努力学习因为我们的汗水换来的是中华的崛起时代的强音正在召唤,属于我们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激情澎湃,我们热血沸腾,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融入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去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骄傲,中国的耻辱与不幸已成为过去,太空行走、百年奥运、GDP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中国正走向复兴之路,中国已被世界所认可而我们,当自强、自信的接过祖国发展的接力棒,用知识谱出更为雄壮的国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时刻准备着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此议论纷纷。在此,我就“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这个总命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一些思考:—— ——怎样看中国的发展,—— ——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 ——怎样看中国崛起与中欧关系。 (一) 第一个方面,怎样看中国的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中国远未摆脱不发达状态,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面临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的发展中国家。 什么叫“大规模发展难题”呢? 这可以用两道最简单的数学题来说明。一道乘法题,一道除法题。 乘法题是:无论看似多么小的、甚至可以忽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难点,只要乘以13亿(我这里指的是中国的人口),那就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甚至可能是超大规模的问题。 而除法题是:无论绝对数量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相当低的、甚至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了。 当然,事情还有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中国活跃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愈益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中国人的劳动力、创新力、购买力,中国的凝聚力和增长动力,以及由此而给世界带来的增长动力,又是联系于13亿的另一道数学题。 总之,中国为解决发展问题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人,从领导层到全体人民,一个共同的雄心壮志。 单单这件事,就够我们从现在算起的两到三代中国人,很忙很忙的了! (二) 第二个方面,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 这里根本之点是在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这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和平崛起新道路。 关于这条道路,我首先要强调一点: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这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战略抉择。 这个抉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当时,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蓬勃兴起,中国领导人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把全部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又一次历史性战略抉择。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同反全球化两股潮流的对抗,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领导人果断地确定了进一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趋利避害”的战略方针,又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新的水平。 关于这条道路,其次我要强调一点: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像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起来,不应当也不可能设想依赖任何别的国家,而必须也只能把事情主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就是说,更加充分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并以此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来解决我们的“超大规模发展难题”,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关于这条道路,我还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条奋力崛起而又坚持和平、坚持不争霸的道路。 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 因此,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围绕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一是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还要强调指出:义无返顾地坚持和发展这条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就是21世纪中国人的使命。 (三) 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欧洲意味着什么?这是我要谈的第三个方面。 我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欧洲以及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这样说主要有三点依据:首先在发展的问题上,欧洲和中国一样,都处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欧洲和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付出过沉重的血的代价,因而更加深知和平的珍贵。欧洲正在走向联合和统一,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中国希望,和平崛起的统一的新欧洲,特别是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在国际战略观上,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 欧洲与中国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发展、互信互利、造福人类的国际环境。我们都赞成多边主义,主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法治的精神改革现存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长远的眼光推进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 其三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中欧之间的互利合作。 我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中欧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欧盟国家对华投资也不断扩大,中欧贸易发展迅速,中欧经济的互补性与合作的潜力已成为双边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石。 中欧之间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无论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还是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在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不仅不会发生冲突,而且将交相辉映,共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