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9

smilelife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初中生科学小论文介绍神舟十二号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23585115

已采纳
今年中午发射神舟十二号,实现了很多的突破。从快速自主交会对接,到长期在轨住人飞行,从不同的高度返回。使中国的航天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1、首次实现了载人飞船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研制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首次实现自主交会对接。随着空间站姿态的不断调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最早可以在发射后5小时与空间站对接。  2、首次绕空间站飞行,径向与空间站会合  在这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能力得到了加强,具备了更加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并具备了与空间站前向、后向和径向对接分离的功能。在这次任务中,它将首次进行轨道和径向交会对接试验。  3、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道上停留3个月,为了适应空间站复杂的外形和姿态所带来的复杂的外部热流条件,神舟团队为再入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以及空间站的并网供电方案设计了专项,使航天器具备了自适应的供电和热环境保护支撑条件。  4、首次有能力从不同的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点  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从固定轨道返回地球。在空间站任务中,为了节省推进剂消耗,轨道位置将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调整,以满足长期对接的要求。  5、首次具备了天地结合、多重保障的应急救援能力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一直是神舟团队心中的最高信条,为了确保天空和地面都有能力保护宇航员的生命,并在紧急情况下将他们带回来,神舟团队启动了一种天地结合的紧急救援任务模式,即携带两艘宇宙飞船进入现场,一艘作为发射船的备用,这将成为紧急情况下宇航员的生命救援船。

初中生科学小论文介绍神舟十二号

253 评论(14)

liyanchunk

神舟十二的发射,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比较落后,所以航天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来说也是比较落后的,因此从国际地位上来说,我国一直是被排斥在航天这块的国际合作之外的。之前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时候,我们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可见我国在航天的发展是是受制于人的,只有自己的技术变得强大了,才有可能被国际接纳,所以神舟十二号的上天,对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一、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的合作。早在2003年的时候,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就达成了协议,马来西亚购买俄罗斯的战机,而俄罗斯方面同意把一名马来西亚的宇航员送入到太空之中。马来西亚为了选拔出这名优秀的宇航员,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征集,鼓励人员积极的参与。相对于马来西亚来说,我国连这个资格都没有,所以是非常受制于人的。二、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俄罗斯尚且可以和马来西亚合作,把马来西亚的宇航员送入到太空之中,但是在中国,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空间和武器。在这两个领域上,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虽然说之前曾经依靠过俄罗斯,但是现在,能抄的基本上都已经抄完了。三、神舟十二号的发射对我国的航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要想强大,就不能受制于人,所以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广阔的宇宙空间开发出属于自己的领地,中国的航天计划,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必将更上一层楼。
265 评论(8)

myt2011

神舟十二号的发射任务与未来空间站的建造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从神舟一号到神州十二号,都是在为空间站这个中期目标蓄力。根据国家对空间站的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任务,到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设并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神舟十二号宇航员有四项中心任务:执行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任务、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这四项任务的最终目的都是验证空间站建设和运营关键技术否成熟。未来空间站建成之后,会有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加入进来,中国空间站将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本次任务的飞行时间最长,距上次飞行任务四年零八个月,飞行时间从33天提升到90天。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极大提升。
213 评论(12)

flyingbird

有非常重要的领导作用,主要是因为能够发射成功也是表明了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也是非常的先进,所以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
216 评论(8)

LL小T

第一步:出舱。7月4日7时30分左右,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刘伯明、汤洪波身着舱外航天服出现在节点舱。轨道舱舱门、节点舱前舱门、节点舱与小柱段之间的双向承压舱门都已关闭,两人现已被节点舱“包裹”起来。此刻,聂海胜正“坐”在大柱段的计算机前,时刻关注着两人的状态,并不时发出操作指令。8时11分,舱内气压接近真空状态,刘伯明打开节点舱上方的出舱口舱门,第一次亲眼见证舱外环境,不禁脱口而出:“外面是黑的。”第二步:在机械臂上“搭积木”刘伯明出舱门后,汤洪波并没有紧随其后。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们要以一上一下的姿态,打好第一场配合战——在空间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操作台。就像地面建筑施工队似的,汤洪波负责“搬砖”,刘伯明负责“搭建”。第三步:给摄像机装个“自拍杆”“天和”内,聂海胜“坐”在计算机旁,细心操作、准确指挥;机械臂缓缓移动,刘伯明“站”在脚限位器上,他继续移动,准备开展第二项工作。汤洪波就没那么轻松了。11时左右,他跃身出舱,开始借助舱表扶手,用手“爬行”。每走一步,他都要把身上安全绳的另一端挂在扶手上,防止飘走。他速度很快,率先达到目的地——大、小柱段之间偏右的位置。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意义重大: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以上内容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班师回宫!首次“走出”中国空间站的他们做了三件事
323 评论(13)

缘何思念如斯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2021年4月,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船箭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3]  。6月报道,根据规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6月15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主要目的2021年6月16日,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获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12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