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她
第一章 比赛 整个“篮球规则”中提到的都是男性教练员、队员、裁判员等等,没有任何性别歧视的意思,显然,它也同样适用于女性,这样写法仅仅是为了方便起见。 第一条 定义 每场篮球比赛由两个队参加,每队出场5名队员。目的是将球进入对方球篮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或得分。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投、拍、滚或运,但要受下列规则的限制。 第二章 尺寸和器材 第二条 球场尺寸 一、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 二、对于国际篮联主要的正式比赛(见“正式比赛程序”第五节),球场尺寸为:长28米,宽15米,球场的丈量是从界线的内沿量起。 三、对于所有其它比赛,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如地区委员会对地区或洲的比赛,或国家联合会对所有国内的比赛,有权批准符合下列尺寸范围内的现有球场:长度减少4米,宽度减少2米,只要其变动互相成比例。 四、天花板或最低障碍物的高度至少7米。 五、球场照明要均匀,光度要充足。灯光设备的安置不得妨碍队员的视觉。 六、所有新建球场的尺寸,要与国际篮联的主要正式比赛所规定的要求一致:长28米,宽15米。第三条 线条及其尺寸 本条款所提到的线条要: 一、用相同颜色画出; 二、宽度为05米(5厘米) 三、清晰可辨。 (一)界线 1、球场要用线条按第二条规定画出,并且界线距观众、广告牌或任何其它障碍物至少2米。 2、球场长边的界线叫边线,短边的界线叫端线。 (二) 从边线的中点画一平行于端线的线叫中线;中线要向两侧边线外各延长15米(15厘米)。 (三)罚球线、限制区和罚球区 1、罚球线要与端线平行,它的外沿距离端线内沿80米;边条线长为60米。它的中点必须落在连接两条端线中点的假想线上。 2、从罚球线两端画两条线至距离端线中点各3米的地方(均从外沿量起)所构成的地面区域叫限制区。 如果在限制区内部着色,它的颜色必须与中圈内部的着色相同。 3、罚球区是限制区加上以罚球线中点为圆心,以80米为半径,向限制区所画出的半圆区域。在限制区内的半圆要画成虚线。o § 4、罚球区两旁的位置区供队员在罚球时使用。画法如下: (1)第一条线距离端线内沿75米,沿罚球区两侧边线丈量。 (2)第一位置区的宽度为85米(85厘米),并且与中立区域的始端相接。 (3)中立区域的宽度为40米(40厘米),并且用和其它线条相同的颜色涂实。 (4)第二位置区与中立区域相邻,宽度为85米(85厘米)。 (5)第三位置区与第二位置区相邻,宽度为95米(85厘米) 。 (6)所有用来画这些位置区的线条,其长度为10米(10厘米 ),并垂直于罚球区边线的外侧。 (四)中圈 中圈要画在球场的中央,半径为80米,从圆周的外沿丈量。 如果在中圈内部着色,它的颜色必须与限制区内部的着色相同。 (五)3分投篮区 某队的3分投篮区是指除对方球篮附近被下述条件限制出的区域之外的整个球场地区。这些条件包括: 1、分别距边线25米,从端线引出两条平行线; 2、半径为25米(量至圆弧外沿)的圆弧(半圆)与两平行线相交; 3、该圆弧的圆心要在对方球篮的中心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上。圆心距端线内沿中点的距离为575米。 注:假如球场宽度少于15米,圆弧仍按上述25米半径画出。 · o (六)球队席区域 球队席区域要按下述条件画出: 1、在记录台和球队席同侧的场外(见“球场尺寸”图); 2、每个区域分别由一条从端线向外延伸至少2米长的线,和另一条离中线5米且垂直于边线并至少长2米的线所限定。 注解 一、比赛期间,仅允许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和最多5名有特定职务的随队人员(如:领队、医生、按摩员、统计员、译员等)坐在球队席区域内。 其他人员不得坐在球队席5米的范围内。 二、随队人员享有权利,也负有责任。因此,他的行为在裁判员的管辖之下。 三、如情况需要,主裁判员可以减少在球队席区域内的随队人员数。 第四条 器材 一、篮板 1、两场篮板要用适宜的透明材料制成,它们是整块的,具有与03米(3厘米)厚的硬木篮板相同的坚硬度。 它们也可用03米(3厘米)厚、漆成白色的硬木板制成。 2、篮板的尺寸是:横宽80米,竖高05米,下沿距地面 90米。 3、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如地区委员会对地区或洲的比赛,或国家联合会对所有国内的比赛,也有权批准横宽80米,竖高 20米,下沿距地面75米的篮板尺寸。 4、篮板的前面要平整,并且: (1)所有的线条画法如下: a、如果篮板是透明的,用白色; b、若不透明,用黑色; c、宽度为05米(5厘米) (2)篮板边洞要按上述(1)款用线条勾画出。 (3)在每块篮板的篮圈后面要按如下要求画出长方形: a、外沿尺寸为:横宽59米(59厘米),竖高45米(45厘米 ) b、长方形底边的上沿要与圈顶水平面齐平。 5、篮板要按如下要求牢固地安置: (1)安置在球场的两端,与地面垂直,与端线平行; (2)它们的中心要垂直地落在球场上,距离端线内沿中点 20米的地方; (3)篮板的支柱要距离端线外沿至少2米,为了使比赛队员看得清楚,其颜色要鲜明,并与端线后面的背景有明显的区别。 6、两块篮板上的包扎物要符合如下要求: (1)对篮板的底部和边沿,包扎物要覆盖其底面和侧面,侧面包扎物距篮板底部最低为35米(35厘米); (2)篮板底洞包扎物的最小厚度为05米(5厘米); (3)篮板前、后面距底部最低02米(2厘米)处要覆盖,包扎物的最小厚度为02米(2厘米)。 § 7、篮板支架要作如下包扎: (1)在篮板背后,高度低于75米的任何篮板支架,要在其下表面包扎,直到距篮板正面20米处。包扎物的最小厚度为05米(5厘米),并且其密度与篮板包扎物的密度相同; (2)所有可移动的篮板,在面向球场的基座表面必须要全面地钆扎,包扎的最低高度为15米。包扎物的最小厚度为15米(15厘米 
从我第一天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老师便热情洋溢地告诉我们:“同学们,我们学校是远近闻名的篮球特色学校,你们可要既抓好学习,又打好篮球,真正成为文武双全的好少年哦!” 不过,我当时并没真正理 解 老师的意图,只是随口应答了一声,。渐渐地就把老师的话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校园生活中除了学习就是和同学玩耍、游戏,唯独想不到去玩球,我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比赛投篮,看在一分钟谁投得最多。我原以为那么大的篮筐,把球投进去,不是小菜一碟吗?可想着容易,投起来却比登天还难。 无论我站在什么位置,怎样瞄准,怎么小心翼翼,那篮球就好象跟我唱对台戏似的,不是方向偏了,就是用力太小或者用力太大。看着球一次次在筐子外围转圈圈最终让我大失所望地“扑通”一声掉到地上,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愣住了,不知所措站在操场上。体育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王萍,仅仅学习好还远远不够,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啊!”我点点头,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成为篮球高手!”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篮球场上便多了我运球的身影。开始,和以往一样糟糕。拍球、运球和投球动作都很笨拙,球也顽皮地和我开玩笑。但是我没有灰心,因为我知道:“千万次重复铸就成功。” 1 次、 2 次、 3 次……渐渐地,动作不那么难看了;慢慢地,球听使唤了,进筐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洗刷耻辱的机会终于来。在一次学校篮球比赛上,我鼓起勇气报名,还如愿以偿取得女子第三名的好成绩呢!虽然它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对一个从不会投篮到篮球健将的我来说,真的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凝视着跟我从不协调到渐渐水乳交融的心爱篮球,我默默地说:“篮球,谢谢你!”
也许,自己对篮球有一份微妙的感情。 不如男生们那般狂热,因为我不再可以疯疯癫癫地和男生一起驰骋在球场,站在同一个篮框下与他们抢球,不负众望地进球。所以,如今对篮球的喜欢,虽然依旧存在,却再也没有真正去打球了。 也不如一些女生那样的“狂热”,像追星一样喜欢篮球,喜欢得快,不喜欢得也快,喜欢时整天捧着NBA杂志恶补常识,整天问:去打球吗?而不喜欢时,便再也不 问津篮球了。 我想,我对篮球的喜爱,也许有点“中庸”,有点“不明不白”,或许,根本称不上是喜欢。 最初对篮球的幻想,是在看动画片《灌篮高手》的时候。我曾一度幻想自己可以有樱木花道的悟性,打球时有流川枫的潇洒,射篮姿势有三井寿一般标准。虽然事实证明自己打球不二次运球就谢天谢地,根本没有力量双手举球高于头顶,用手腕发力射篮。于是自己能做的只是空摆一个投篮的姿势,把空气连带自己的遗憾一起投出,聊以自慰。 那个时候,只是单纯地认为,打球很潇洒。 后来邻居朋友们开始在新村的空地上玩篮球,没有篮球场,5米宽的路作为了球场的长度,而宽度却有6米左右,把围墙上一块凹入的镂空作为篮框,“篮球”常常用排球,皮球代替。这样的“迷你”球场,打着又是二次运球,又是走步的“迷你篮球”。 那个时候,我还小,仅会拍皮球而已。 待我长大些,会熟练地拍球了,我也加入了他们的球队。年龄大的男孩已经懂得了“走步”,于是我也自然知道了“走步”。于是,宁可拼了命抱住球,脚也不敢多迈一步。于是我经常 “二运”,当时不知,还乐此不疲的与他们一起玩着我们自己的篮球。 后来,大家开始被学业困扰,一届又一届,排着队,挨个儿退出了这样充满童趣的篮球赛。直到那一年我升入了初中,我也告别了这种日子。我曾问过玩伴,这里会不会“后继无人”,他们说不会的不会的。我说:“你们看,现在又没有新成员加入。”一个男生指着我们中最小的那个:“喏,毅毅的妹妹。”我摇头:“女孩子指望不上的。”他说:“你不也是女的?”“你见过第二个像我这样疯疯癫癫和男生一起打篮球的女生吗?”他摇摇头,又接了一句:“对哦。” 我想,那份微妙的感觉也许就是来源于此吧! 初中的体育课,是可以打篮球的,刚开始还有女生与我有相同的爱好,但更多的女生看见篮球就怕,传给她球,从不敢直接接球,定要等到球落地一次弹起来才接,偶尔被球砸到一次,就再也不敢打篮球。要是摔上一跤,更是闹得大家又是陪着上医务室又是提心吊胆,好好的一场篮球,彻底扫了兴。而后来,大家索性都说不碰那家伙了。 于是,落单的我无奈地也不再“碰那家伙了”。只是偶尔,借了男生的篮球拍几下。路过学校球场时投去几瞥,也不知是羡慕还是失落。而难忘的“迷你篮球”,在一年后,真的由于后继无人而销声灭迹了。 其实,我自知对篮球了解甚浅,但仍旧喜欢。班里的男生常常去校外打球,那天我正碰上浩浩荡荡的“车队”,一个男生居然笑问我:“一起去打球吗?”我说:“算了,我去了给你们添累赘。”他们总喜欢大声谈论篮球,明星。我觉得,能听他们谈论,看他们打球,已足以满足我儿时的幻想了。 我坚信,篮球是勇者的游戏。我不够勇猛,体格不符合篮球手的条件,所以,我只能喜欢,无法热爱。参考资料: 很适合你,题目自己取吧!
“6(4)班,加油!6(4)班,加油!”一句句助威声回荡在校园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们6(4)班正和6(3)班举行篮球比赛呢!只听裁判员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每一声比赛由三班队员发球,球被抛在了空中,我班队员唐硕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去抢到了球,都朝他围拢过来,唐硕看准一个机会,将球传给了冉瑞月,冉瑞月接到球,在突右冲,到了篮球架下,将球朝空中抛去,可篮球只在球筐上碰了几下,又落了下来,我班拉拉队中传出一声声叹气。接下来的比赛更激烈了,球一会儿传到我班队员手中,一会儿又传到三班队员的手中,虽然我班队员赢得了许多投篮机会,可都未投准。不好!三班进了一个球,我不禁有些着急。可我班队员并不灰心,反而配合更加默契了。又过了将近5分钟“激战”,我班同学连进两个球,为我们班赢得了4分,比分拉成了4比2,我班同学喜不自禁。接着我班队员又向对方的场地发起猛攻,前锋向阳一个漂亮的假动作,闪过了对方的防守队员,正要跳起投篮,又被对方的另一个队员——牟源及时盯住,又顺势一个假动作,晃了过去,把球迅速传给了在旁边的李静,李静接住球,便一个带球切入,又把球传给了无人防守的向辉,向辉眼睛看准篮筐,双脚一踏,飞身跃起,双手把球举过头顶,将球投向篮筐。篮球举过头顶,将球投向篮筐。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只听“唰”的一声,“进了!”“好球!”我们班的同学欢呼起来。下一场,由我们班发球,我们班的队员不骄傲,更加密切配合,组织进攻。他们班的队员也气势汹汹,不甘示弱。可是这局却输给了他们,因为6(3)班的主力队员乘我班队员防守的漏洞,投进了一球。这时,场下不断地传出惋惜声,也不断传出欢呼声。经过一番争斗后,上半时结束了,我们以12比10的优势领先。休息了一会儿,开始了下半时比赛。双方又上场了。他们各就各位,争球的两名队员两腿分开,曲膝下蹲,双手后摆,两双圆圆的大眼睛紧紧盯着裁判手中托起的球。“嘟——”的一声哨响,比赛又开始了,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以向阳为主,攻打内线。向阳连连得到球后,转身上篮;双手扣篮;单手补篮……不一会儿不仅把比分追了上来,而且还超过我队9分,顿时,场下鸦雀无声,同学们一个个都睁大眼睛,伸长脖子。我也屏息凝视,生怕我班队员落后。这时候,我班队员针对实际,改变打法,夹击中锋,很快扼制了对方的进攻,并打了几个快攻把失分的球终于追回来了。后来两队的比分交替上升,最后,我队以24比22艰难取胜。“噢!我们终于胜利了!胜利了!”这时整个球场沸腾,久久地索绕校园,掌声、欢呼声组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