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8

静信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为什么要有论文选题的问题意识呢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lyingann

已采纳
论文的选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论文的价值,如果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价值,哪怕是写得稍显平庸了一些,但给人们新的思考问题的视角,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跟进的研究。相反,如果你的论文写得再严谨,表达得再到位,如果论文选题是别人所熟知的,老生常谈,这样的论文有什么价值呢? 关于论文选题,有些建议和朋友们分享,请朋友们指正。 第一,要有宏观意识 在确定论文选题的时候,既要立足于当地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发展的实践,又要自觉地从宏观的角度,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当下的群众文化现象、群众文化创新实践,思考要尽可能地深远一些,不断挖掘内在的价值。要熟悉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论文的选题既接地气,又有普遍的意义,体现出论文应有的价值。以去年浙江省第十二届公共文化论坛“综合文化站发展专题”为例,一些优秀的研究者就是从宏观着眼,写得很有见地。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顾“十一五”成为2010年下半年一个热门的话题。省群众艺术馆理论调研信息中心周航主任在大量数据支持下,梳理了浙江省这五年期间综合文化站建设现状,撰写了《浙江“十一五”时期综合文化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同时敏锐地指出综合文化站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站在2010年这个时间节点,对“十一五”综合文化站建设进行思考和研究,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获全国综合文化站发展论坛一等奖自然在情理之中了。金才汉先生是我钦佩的一位群众文化研究者,他在乡镇文化站工作,却是浙江省群众文化论文一等奖的专业户,他的论文选题有独到之处,善于从宏观层面来思考问题。针对群众文化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领导说了算”、“长官意志”,有违群众文化工作规律的现象,金先生撰写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科学化的理性思考》,从提高综合文化站工作科学化的意义着手,阐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实现途径,既契合高层提出的工作科学化的理念,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二,要有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对群众文化研究者来说,以科学怀疑为前提,对已有的群众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大胆的质疑,对群众文化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不断深化群众文化规律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正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群众文化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人们进行研究、探讨。群众文化研究不应仅仅是对于政府政策的解读,应该如社会学研究者那样,深入基层,关注民众的文化权益,关注民众的文化需求,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思考破解问题的对策,使群众文化研究扎根于民间,根深才能叶茂。在2010年浙江省第十二公共文化论坛“综合文化站建设专题”中,我欣赏其中的一篇论文《浅论乡镇综合文化站考评中引入群众满意度测评的障碍及对策》,作者金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虽然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才两年,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这个挺有意思的选题,其敏锐的思考令人欣喜。对综合文化站的考核评估,往往多注重于文化设施、政府文化投入、文化工作内容等项目,而作为综合文化站服务对象的当地民众没有发言权,考核评估的机制设计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金笑以其良好的问题意识,关注综合文化站考核评估工作中的这一缺失,展开理性的思考和探究,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也是该篇论文获本次论坛征文一等奖的原因之一。群众文化研究关注文化民生,以科学的怀疑精神关注存在的问题,是群众文化论文选题中一个富有实效的方法。 第三,要有前瞻意识 群众文化研究的前瞻意识,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具有的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远见,或者能够从具体的群众文化现象中推理、预测群众文化发展未来的意识。群众文化研究既可以从历史的视角去反思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也应该从历史和当下的群众文化现象中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探讨群众文化发展走向,为群众文化实践起到理论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群众文化研究者要理性的思考,从纷繁复杂的群众文化实践中,细心梳理群众文化发展的规律,对群众文化现象具有敏感性,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导向,从网络技术广泛普及应用的背景下,敏锐地捕捉到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当网络时代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浙江省群众艺术馆就在几年前组织承办了全国群艺馆网站建设论坛,就群众文化工作的网络化趋势进行深入的研讨,组织者的群众文化工作前瞻意识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就在2010年全国综合文化站发展论坛上,我在论坛上交流了题为《互联网时代沿海发达地区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历史转型》的论文,指出送戏下乡、送书进村等有限的文化服务,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却是缩小城乡文化鸿沟的一个有效载体,有效地突破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瓶颈。随着农村年轻网民的大量涌现,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农村文化的面貌,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当互联网成为农村青年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农民文化生活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农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才有可能实现。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文化站网络化趋势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农村综合文化站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转型,改变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模式,顺应农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将群众文化工作向互联网延伸,让互联网助推农村文化工作的蓬勃发展,这在沿海发达地区更是迫在眉睫。与会的一家国际知名计算机公司的职员饶有兴趣与我交流这方面的想法,成都市群众艺术馆资深的群众文化研究者郑时雍先生热情地将我的论文刊发在《成都群众文化》刊物上。我的论文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前瞻意识,却是群众文化研究者不可缺少的。 在几年前浙江省群众文化论文加工会上,我遇到了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文化工作的年轻朋友,他在听了一天的论文逐篇讨论交流后,深感到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他发现自己写的论文虽然结构严谨,论述有力,论文的内容却是正确的废话,遂决定回去后重新确定选题,进行写作,不久后他新的论文获文化部社文司和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组织的全国农民工文化论坛一等奖。重视论文的选题,让他深切感受到由此带来的研究和写作的快乐。关于论文选题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为什么要有论文选题的问题意识呢

344 评论(13)

紫色年华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11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