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孔孟思想论文1500字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7

无舟仙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孔孟思想论文15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同然也情

已采纳
孔孟“仁义”思想浅探 摘 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孟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各个朝代的学者对他们的思想都有不同的解读。而“仁义”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仁”、“义”以及“仁义”的在他们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孔孟;仁;义;发展 作者简介:王娟(1989-),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西北大学文学硕士,工作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早在孔子之前已有“仁”的概念,它起源于周初统治者重德、敬德的思想,“仁是一道德人文观念,是‘王者之德’。‘王者之德’的内容就是‘保民’、‘安民’与‘惠民’”[1],当时“仁”是作为德的一种实现手段存在的,为王者以此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义”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甲骨文中的“义”与“仪”为同一字,“义”最初是表示社会等级的“仪礼”等。可见,早期的“仁”、“义”之间并无太大联系。但经过孔孟的发展“仁”、“义”不仅有了自己明确的意义而且“仁义”并提、“仁义”对举。 一、孔子之“仁” 儒学创始于周公,孔子对“仁”的理解无疑受周公的影响,周公用“仁”来概括自己的内在能力,证明自己“多才多艺,能事鬼神”,而他所谓“多才多艺”多是与德行有关的能力,此时“仁”主要是指与内心有关的德行。而孔子之“仁”己经不仅是一种对外在行为的要求了,他不仅从人际之间来理解仁,而且在人的内在德性中去发现人之为人的本质,然后以“仁”来定义它。 孔子所处的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诸侯、士大夫无视礼乐规范。面对对“礼”的挑衅,孔子认为想要人们真正的遵守礼乐文化,就必须从情感上找到礼乐规范可依托之所。正是为了解决“礼”的实践问题,他才重新定义了“仁”。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要求。但是在这点上他并没有具体的描述,而是有着很广泛的内涵。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孟思想论文1500字

306 评论(8)

毕业_小王子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徐佳 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灿烂孔孟的思想、孔孟的学风、孔孟的精神对我们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主张学习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诚实的态度“仁”是他学说的精髓他主张“爱人”认为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坚持“人和”胜于一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他提倡做人要做到“舍生取义”他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民贵君轻”认为统治者应轻徭薄赋实行“仁政”他还主张按时令砍伐树木不过分捕捞鱼虾他希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他就是儒家学说的另一位代表——孟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他们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仍有影响“仁政”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人为本依旧是我们瞩目的焦点孔子的《论语》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治学等方面的知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高官厚禄不能贪图贫穷低下不能动摇意志武力威胁不能屈服在利益面前要舍生取义见利忘义永远是可耻的行为„„感受孟子的正气我们会终生受益 历史的风吹走了一切却吹不走他们的精神历史的雪掩盖了一切却掩盖不了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历史的雨冲刷了一切却冲不去他们的正气学古为今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值得我们终生去探索 点评 小作者善于积累从孔孟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入笔以清新的语言洒脱的文笔细腻的心思向读者娓娓道来文章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立意高远耐人寻味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文中引用了很多孔孟的名言并加上了作者的理解可见作者对孔孟研究比较透彻了解比较详细课外阅读面比较广文章激情飞扬排比句轻灵流畅如欢快的风把读者带向了历史的深处使读者在富有诗意的意境中产生无限遐思
11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