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jingsheng
如今这个现代信息社会,电脑也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上网聊天成了各中小学生的业余爱好。 网络邀游于知识的海洋,同时也可克服面对胆怯心理和羞忸,使大家乐于展示自我,但网络也并非全是有利的:例如2005年3月,罗华,王东,熊海回重庆沙坪坝区龙坝镇,连续48小时在网络游戏营造的虚拟暴力社会中度过。当三人迷迷糊糊的沿着铁路线往熊海家走时,又累又饿,一走出网吧就在铁轨边睡着了,突然间罗华感觉到火车冲了过来,他本能地滚下了铁轨,而另外两个同学却被轧过了。事发前,但人在网吧通宵玩网络游戏,其中熊海连续沉迷网吧游戏长达三个通宵。罗华说:“如果不是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惊醒,他们就绝不会死”。 所以我们不要沉迷于它,但用来上网查资料、看书……还是有益的,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不要毁于网络之手。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逐渐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不可须臾离弃的手段和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0日在京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而上网用户中经常使用游览新闻这一网络服务功能的占1%。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无所不言,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潮。也正因有这种前所未有的相对自由、极度自如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方式,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网络舆论的反映和形成呈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的特点。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潮。在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和“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言论”和“发展论坛”、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红网的“红辣椒评论”、千龙网的“千龙评论”、东方网的“东方评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以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网民们每天都会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且对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这些来自各网站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中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影响。 2003年8月16日,有关媒体报道了刘涌二审被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团伙成员宋健飞被核准死刑并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消息,旋即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网民纷纷撰文抨击司法黑暗,间接促使中国最高人民法院50年来第一次提审普通刑事案,并罕见地推翻沈阳高法的判决,改判死刑,立即执行。 此外,在美伊战争、反腐倡廉、为农民工“讨工钱”、三农问题、教育乱收费、学术腐败、处女卖淫、“宝马车撞人案”等事件与讨论活动中,网络舆论都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以至于有人把2003年称为“网络舆论年”。 正如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所说,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 但是,尽管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网民有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可这类网络言论是由网友自由随意发言、目的性不强、主题分散、导向不明,而且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社会舆论分散、网络色情问题、隐私披露、谣言增多导致妖言惑众、偏激和非理性、谩骂与攻击、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国外文化入侵等问题相继出现。
互联网是影响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成为时代鲜明特色。网络是社会舆论的放大镜和扩音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和监督为重点,扩拓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又提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利保障渠道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在今天这个时代,都不能离开网络。而建立和谐、有序、安定、文明的网络环境、社会环境,更需要“正能量”去引导、去推动。 “正能量”本是个物理名词,而作为网络术语,是指积极的、正面的力量,能传递、可发扬带给别人鼓励、动力的力量“。”正能量“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来,升华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面对着周围负面的信息、挫折、压力等各种磨难,我们更需要”正能量“去安定我们的心。 公益需要网络”正能量“。如今的社会冷漠和道德滑坡是社会暗能量过度泛滥的结果。一方面物质文明在加速前进,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不紧不慢,于是冷漠、欺骗、邪恶等各种负能量从个体逐步扩散至整个社会。古人语:”付之以正,得之以正;付之以暗,得之以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健康、积极、乐观、善良的正能量,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凝聚这份正能量,并将其传递出去,而网络的及时性与广泛传播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献出爱心的平台。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弊端。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阴暗面,不愉快的经历或者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因为缺少宣泄渠道,不约而同将便捷的网络当成了”垃圾桶“,借以宣泄大量的负面情绪。面对着拥堵与嘈杂的世界,种种灰色情绪的笼罩,这种时候,我们更需要正能量的光芒滋养生命,才能驱走灰暗的云团。”正能量“是感思、是宽恕、是包容、是尊重、是帮助。如果每个人都拥有”正能量“,便没有哭泣、没有欺骗、没有冷漠·········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另一个则面,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让网络释放更多正能量,网络文化才能发展,网络环境才能更和谐,我们的民主建设才能长远进步,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璀璨多姿。(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