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3

longliuli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选题的方法有哪些英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20755917

已采纳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论文选题的方法有哪些英文

229 评论(11)

无机杨丽娟

论文题目不仅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也是专家审稿和读者最先映入眼帘的内容如何拟定一篇英语论文题目呢?学术堂在此提供了20条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高中英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  2、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有效衔接研究  3、朗读时长对初中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4、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应用研究  5、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高中小组合作式过程写作实验研究  7、第八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课课堂导入活动研究  8、积极情感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9、成长期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现状研究  10、基于英文绘本的小学高年段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11、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综合课程开发研究  12、初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13、初中英语家庭作业现状研究  14、初中英语学习中汉语语音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15、高三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  16、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17、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高中生三语习得现状调查研究  18、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与调控策略研究  19、基于教师介入的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研究  20、优课系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2 评论(9)

mofei031026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关于英语论文选题的思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观察、积累、了解  要发现有新意的题目,首先要善于观察,留意社会热点,社会矛盾,关心社会舆论与动态  积累记录一些焦点,分歧和观点,了解一些问题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尤其是与自己领域相关的。  2、标新立异  文贵出新。论文最忌随人之后,人云亦云,要尽量力求新颖。  ①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从大众普遍关心的事物入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选择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适合自己的题目。  ②要关注本学科某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使所选的题目具有前沿性。这样论文就能体现专业性和时代性。另外,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选题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③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掘题材  对同样一个事物,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挖掘。你可以把一样东西所有的大大小小属性(例如大小、颜色、适应范围、时间、地点、观点的依据、历史背景、过去、未来展望等等)详细地列出来。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一些细节就很可能触发你的新视角。发现别人还没有论述到的空白。另外,还可以通过集中视野、凝聚论点、透彻分析等手段进行题材的发掘。  3、旧题新作  如果选题上无法做到标新立异,那么求其次的就是旧题翻新。这时就要考虑从新的写作角度去写,或采用新的论述材料。如果能发现他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质疑和纠正,则更能显示出论文的价值和质量。  4、利用资源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资源如期刊,论文库等去看一些以往写过的题目。发现感兴趣的论文题目还可以主动联系作者或加入活跃的相关学术讨论社区。这样就有利于启发思维,发现适合自己的题目。
23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