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有关内蒙古历史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1

marinefish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内蒙古历史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pianch

已采纳
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摇篮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据文献记载,古代曾在这里活动过的游牧部族有10多个,其中维系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回纥建立起了一个新汗国,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并成为如今蒙文的先锋。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扩展资料内蒙古历史名人1、宇文泰(507—556)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随父加入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宇文泰被授为大丞相。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西魏朝局长达二十二年。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八部制,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556年宇文泰去世。次年西魏恭帝禅让,宇文泰子宇文觉即位,建立北周。2、耶律阿保机(872-926):辽国开国君主,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人。907年为契丹大首领,916年建立契丹国,称帝。耶律阿保机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3、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今通辽)。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1688年1月崩逝,享年七十五岁。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4、僧格林沁(1811—1865)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同治四年(1865)五月入山东清剿捻军,在菏泽高楼寨之战中,中捻军伏击,所部七千余人被歼,率残部退据郝胡同村,复被围。半夜突围,逃至吴家店,为捻军斩杀。僧格林沁是清廷倚重的大将,但气性骄横,作战往往只图近利,谋不及远,终至覆军丧命。此后,清廷只得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军事统帅以及湘军、淮军。5、德王(1902—1966)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内蒙古王公,主张内蒙古独立。察哈尔地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人。1913年北洋政府授为札萨克和硕杜稜亲王。1919年执掌旗政。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侵略军合作在察哈尔、绥远两省境内(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建立了傀儡政权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并担任要职。为争夺内蒙古东部盟旗疆域的隶属,德王与溥仪明争暗斗。1949年12月,德王等越界进入蒙古国乌兰巴托,寻求“政治避难”。1950年9月被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63年春与溥仪同时获准特赦,被聘为内蒙古文史馆馆员。1966年5月在呼和浩特去世。

有关内蒙古历史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130 评论(8)

xsyuzb0525

1904年2月日本突然袭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主动挑起了一场旨再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战1922年,日本在海拉尔和满洲里设立领事馆和特务机关;许多日本人借口到呼伦贝尔经商和游历,从事情报搜集。到1932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呼伦贝尔地区时,仅海拉尔就有日本商家60多个。   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呼伦贝尔后,就把这里作为反苏的前沿,残酷迫害中国人民,费尽心机修建了钢筋水泥筑垒地域(地上地下工事)。   1939年5月至9月,在呼伦贝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的哈拉哈河地区,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对蒙古和苏联的军事冲突,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诺门罕战争。这场大规模战争历时135天,双方动用兵力20多万,死伤6万余人。战争结局以日本战败求和而告终。
135 评论(11)

37zh

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呼伦贝尔美……  呼伦贝尔不但使天鹅流连,更令人们神往。谁都渴望知道呼伦贝尔名称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的时候,草原上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部落中有一对情侣,女的叫呼伦,能歌善舞,才貌出众;男的叫贝尔,力大无比,能骑善射,他们和乡亲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块水草丰美的草原上。  一天,妖魔莽古斯带领狐兵狼将杀向草原,施展弥天的妖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的流水,牧草枯黄,牲畜倒毙,草原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  贝尔,草原上的英雄,为了挽救草原,救出情侣呼伦姑娘,他飞马驰骋,寻找妖魔莽古斯。日以继夜的长途跋涉,使贝尔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呼伦姑娘因不屈服妖魔莽古斯的淫威,被莽古斯施展妖术变成了一朵沙日楞花,在风沙下受煎熬。贝尔醒后,将壶中自已舍不得喝的水浇灌了花枝,使呼伦姑娘恢复了人形,二人相见,盟誓永不分离。莽古斯不肯罢休,又抢回了呼伦姑娘。为了挽救草原,呼伦姑娘设计智取了莽古斯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烟波浩渺的湖水淹没了众小妖。这时贝尔也杀死了莽古斯。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姑娘,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形成两个湖泊,一个是今天的呼伦湖,一个是贝尔湖,乌尔逊河犹如一束银色的彩带将呼伦湖和贝尔湖连在一起。湖水滋润了草原,草原又充满了生机,羊群像片片白云在蓝天上飘荡;牛、马像颗颗珍珠撒满了绿色的草原,人们为了感念他们,就把这个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市的名称,就是由这对情侣的名字结合而成的。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音转,意为“水獭”;“贝尔”意为“雄水獭”,因古代这两个大湖盛产水獭,居住在湖畔的蒙古族牧民便以其古老的以动物名称命名湖泊名称的习惯为两个湖泊命名。本篇文章来源于博雅旅游网()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132 评论(12)

七月。

历史小论文写作要领一、立论立论就是确定历史小论文的中心论点。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或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考虑中心论点时应注意:1.立论的科学性所谓立论的科学性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搜集的资料信息要有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即作者的观点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讲述的史实要有依据或明确的出处,不可以想当然,更不应该凭空臆造。只有这样的立论才有价值。2.立论的前卫性立论的前卫性就是超前意识。立论要新,就是要写没有人写过或很少有人写过的题材。这就要求学生对近几年的学术动态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车,还有人云亦云之嫌。3.立论的指导性立论的指导性又称立论的实用性。论文出来是给别人看的,作品要能给读者以启迪,对读者有所帮助、有所鼓舞、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论文的价值。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颂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或者为反面人物歌功颂德,这类文章即使写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二、命题论文的中心论点决定以后,给论文定一个新颖、明确、有吸引力的题目,用来表达文章主题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的命题比论文写作更难。1.题目要新在重视科学性的前提下,论文命题要新,要有创意,切忌平淡无奇,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2.题目要奇命题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戏或故弄玄虚,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自己的论文命题,以达到文章能引人入胜的效果。3.题目要小历史论文题,宜小不宜大。特别是刚刚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更是不要选大题目,选大题目的结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乱。想把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却往往因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会一面都不到。三、布局1.开头、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开头十分重要,第一段应该力求开门见山,直接接触主题,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最好还要有点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追求。结尾要提纲挈领,发人深思,余味无穷。所以有些有经验的作者在论文的开头和结尾上是很下功夫的。2.编写提纲论文写作提纲是文章的设计方案。首先提出论点(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然后提出论据。论据包括历史史实、名人名家论述。最后是明确的结论。至于有几个分论点,引用哪些论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般视作者自身习惯而定。如果有必要,或文章篇幅较长,也可以加上小标题,以求取得一目了然的效果。四、定稿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包括起草、修改、定稿三个步骤。起草就是写初稿,要深思熟虑,一气呵成。修改时,要对史料、观点、语言一一检查,以提高文章的质量。还可以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对文章加以补充,最后定稿。
326 评论(14)

zxcvb9987

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摇篮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据文献记载,古代曾在这里活动过的游牧部族有10多个,其中维系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
235 评论(10)

zhihuijia

多元化的蒙古文化  根据历史记载,蒙古人大约于公元7世纪登上历史舞台。然而,在此很早以前,蒙古人的先民就活跃于蒙古草原。《敕勒歌》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它质朴地描写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游牧民族文化写照的一个侧影。从地理环境来看,南抵中国长城,东达大兴安岭,北与西伯利亚草原连成一片,向西与广大中亚草原相通。在这地域极其辽阔的草原上,从匈奴、鲜卑、突厥到契丹、女真诸族,其社会发展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的还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帝国。虽然作为统治者的民族成分不同,文化也各异,但这些文化彼此是有一定继承性的。蒙古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在上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文化。同时,也可以说游牧文化发展到蒙古民族也臻于成熟和完善。  中国人认为,他们的农业文明比游牧文明要先进,而且,游牧民族是落后的。从来很少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其实游牧民族开放式的“流动性”,比古代农业民族保守的“安土重迁”,有其进步性。游牧文化根植于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之中,人们的视野极其开阔,加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春夏秋冬辗转于不同的牧场和营地,因而多以流动、变化的角度去观察自然界,所以人们的思考方式,也就越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游牧民族长期同大自然搏斗,生活于艰苦的环境之中,因此具有充分的冒险精神和勇敢进取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由于游牧经济的脆弱性,以及对生活用品的需求,迫切需要与农业民族进行交易,有时甚至以战争的方式进行掠夺。所以说游牧民族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蒙古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牧文化。  公元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后,在蒙古人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西征中亚、东欧;其二是南下入侵中国。这两件事对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意义。西征和南下,使蒙古人开阔了眼界,广泛接触和吸收了东西方各民族的文化,尤其是与突厥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接触。如西征中,蒙古军队就俘获了大批中亚工匠,并将他们带回蒙古,随着这些人的到来,一些中亚伊斯兰文明也相继传入蒙古地区,使蒙古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又如元朝的建立,使蒙古人与当时高度发展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其版图有所谓“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蒙古元朝,实为游牧民族文化与农业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结果。一时间出现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五教并存的局面,颇有相互影响、兼收各家所长之处,沟通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蒙古民族游牧生产方式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蒙古民族传统的文化产生了飞跃,显示出新的更强的活力。  蒙古文化思想史表明,一个封闭的民族是难有出路的。每一种文明都包含它独有的智慧和知识,多种文明对一个民族的启迪作用,不是相加,而是相乘。异质文化冲撞的结果,是成倍的增长。成吉思汗的伟大的一面,是他对异族文化的学习、借鉴和包容并蓄。正因为如此,  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才在中世纪世界文化史上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并占有一定的地位。  因此,在对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反思中,我们主张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强调多样性。
182 评论(12)

yangguo0418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 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蒙古族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以谋求蒙古族的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蒙古族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乌兰夫等同志为代表的蒙古族先进分子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内蒙古的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歼灭敌军2万余人,缴获战马2万多匹和枪支l万多件,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5月1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蒙古民族的新的历史转折。内蒙古是实行区域自治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12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