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es菡
生命的价值一天我在家门口看见一群蚂蚁在往一个小洞爬。可是我一看到蚂蚁就来气,因为我家最近有许多蚂蚁在地上爬,好烦哦!这次我一定要出这口气。我一抬脚,就开始乱踩,可是我想起语文老师教过这样有关于天气一句话,就是“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一想,蚂蚁竟然有对人类这么大的用处,就决定不踩了。第二天,我看见隔壁家的阿姨刚洗完衣服,我又看到阿姨把水倒在她家门口。几只蚂蚁正在觅食,就被给淹死了。又过了几天,我吃完饭,就到家门口散步,我看见脚边有几只蚂蚁在撞来撞去,好像在为了食物而争抢,接着,大着大着,就打成了两败俱伤。又有一只蚂蚁爬到两只蚂蚁的中间,后来,两只蚂蚁竟然分开了。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力量。还有很多动物和植物也有这样的力量。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 生命的意义何在?我常常思考,也常常迷茫。我想:要是读懂了生活读懂了自己是不是也就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林清玄的话很发人深省: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回家的路上我低着头走着,因为今天的月考成绩一塌糊涂而显得闷闷不乐。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被人遗弃的易拉罐出现在我的脚边,我想也没想,伸出腿给了它狠狠的一脚,看着它骨碌骨碌地滚出老远。有了这么一个出气筒,我觉得心情快慰了一些,紧跟着追上去,又补了重重的一脚。 我陷入沉思当中,在路旁怔怔地立着,看这清洁工人把一小堆一小堆垃圾清扫进垃圾车,推着慢慢地走远了,而在他身后,留下的是一条整洁的街道。 一夜无语。第二天背上书包的时候,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知识要给予人的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应该是一种快乐。我们在学习中增长智慧,无论增长的结果如何,都应当是快乐的,分数能证明什么呢?能证明过去,却无法证明未来。 努力为自己开一朵花,开一朵春天的木棉花,把鲜艳的色彩献给自己,再努力为这个世界开一朵花,把爱心奉献给别人。 易拉罐在我的脚下呻吟着,飞到了路边。在路边有一双灰色的鞋,接着一位老人弯下腰,轻轻地把易拉罐捡了起来。那是一只戴着手套的手,红色的橡胶手套,顺着手臂我看到一位清洁工人。他佝偻着身子,用扫把一下一下地清扫着路旁的垃圾。 夕阳的光辉显得特别柔和,给街道笼罩着一层橘红色,路旁的木棉花开了,已经是春意盎然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没有开展,没有对世界有益,那么他就白活了吧?”一朵花的开放,为这个世界报道春天的到来,一位清洁工人的工作,为这个城市的整洁做出贡献。
某人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何不同?”这位先哲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由此,让人想到一个严肃的命题: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生命是一种进攻,生存是一种拼搏,生活是一种进取,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困难、太多的竞争、太多的诱惑。毋容讳言,必然会有太多的考验。有的考验似阵阵雷鸣,让人难以冷静;有的考验似纤纤细雨,让人难以抵挡。有的考验如风花雪月,让人陶醉;有的考验似良药苦口,让人警醒。有的考验是朋友真诚的规劝;有的考验是对手欺骗的谎言。有的考验是良心的敲打,道德的洗礼;有的考验是美丽的陷阱,人格的蜕变。 人有层次之分,自然也有素质之别。努力工作和耕耘以求喂饱全家人的工人和农民,他们并不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追寻真理和知识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学者,他们并不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的怀苍生的领导者,他们并不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支配着他们有意义生活的动力是三种单纯的激情,那就是对于亲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苦弱的怜悯。 按说,好的学生应该有好的成绩,高层次的人应该有高层次的境界。王侯将相与蓬门荆钗总不该一般见识,富商巨贾也总不能像引车卖浆的那样,为一个铜板和人家斤斤计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职务高并不等于层次高,名气大也不等于胸襟大。如果以对自己有何意义作为前提去问爱因斯坦为何要进行科研,去问鲁迅为何要写作,去问毕加索为何要画画,他们肯定难以找到任何答案。然而,像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慕绥新这样的高级干部,应该说是“层次”也够高了,可是他们这样的“精英”,原来却是“鼠辈”之流,不仅贪赃枉法,谋取私利,而且好色贪淫,*人妻女。 这些人的行为,已经背叛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交了一份可耻的答卷。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角度去看万物,就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无处不在:在无垠的宇宙中燃烧的太阳虽然只不过是一粒一闪即灭的星火,但是相对于人类,却是生存的根本,因为它给了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动力;在贪官们眼里勤廉的从政者虽然只不过是一头又倔又傻的老黄牛,但是相对于所辖民众,却是梦寐的福祉,因为他可以使他们远离饥饿和寒冷并平安快乐地生活;在其他家庭看来一位贫困的母亲虽然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女人,但是相对于她的孩子,却是伟大的天使,因为她赐予了孩子生命、力量和勇气……。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笔者认为真正的生命的意义必须建立在为祖国为人民这个基础之上。翻开长长的历史画卷,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陈胜的“鸿鹄之志”,燃起了大泽乡熊熊烈火;岳飞的“精忠报国”,震破了侵略者的贼胆;滕王阁前,王勃发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岳阳楼上,范仲淹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遥想当年,阴霾如磐。鲁迅先生本是赴日留学研究医学的,但当他看到幻灯片上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时,他震惊了,他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他毅然弃医从文,用笔作手术刀,精心医治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把笔当成锋利的投枪和匕首,无情地刺向腐朽罪恶的封建社会。终于,鲁迅成了令后人仰之弥高的“现代中国第一圣人”。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更是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飘洋过海,历尽磨难,为的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此他整整奋斗了一生,临终还念念不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前慷慨激昂:“你们不能因为绞死了我,就以为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 得到光辉的胜利。”……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不是寄寓了他们矢志追求理想信仰,展现出了他们灿烂的生命的意义么?